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心理测试"是近几年来在公安实践中引起人们重视的一项新的心理学技术.在犯罪心理学课程中增加"心理测试"的内容,是公安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犯罪心理学课程内容和体系中增加"心理测试"内容是必要的,并应尽可能使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魏月霞教授1965年11月生,河南省武陟县人。199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系,同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学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曾获“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能手”、“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公安厅厅直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魏月霞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直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主讲犯罪心理学、侦查心理学等课程,教学效果优秀,多次获学校教学质量奖。主要从事犯罪学、…  相似文献   

3.
在公安高校开设计算机犯罪取证课程是公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打击高度综合特征科技犯罪、推动公安“金盾工程”进一步的扩充扩展的要求。当前在计算机犯罪取证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师资状况使课程的开设成为可能。应该加强相关人员的协同合作,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职业化的公安教育训练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职业化的公安教育训练体系是当代中国公安教育顺应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化公安教育训练体系具有“育用化”的目标特征、“集约化”的体制特征、“能力化”的内容特征和“一体化”的方法特征。公安教育训练的基本定位是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根据新世纪公安工作的人才需求和警察教育训练的基本特点,职业化的公安教育训练体系的基本框架,由公安教育训练的类别构成、公安教育训练的课程模式构成和公安教育训练的保障构成三部分组成。职业化公安教育训练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公安职业院校办学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有助于公安职业院校和公安机关培训基地更加有效地突出专业类教学,有助于提高公安人才的培养效益,降低公安人才的培养成本和培养周期。  相似文献   

5.
随着犯罪心理测试教学在公安院校的开展,公安院校学生心理学基础的薄弱对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公安院校心理学教育不论在教学体系,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学生在研究犯罪心理测试时力不从心,而且不利于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迅速适应环境,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公安院校心理学教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在教学体系改革中,要着重增加“警察心理”与“社会心理学”等内容,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要强化案例教学研究,尝试研究性学习,加强操作性训练。  相似文献   

6.
当前正在进行的全国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对各门课程实践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犯罪心理学》应该联系本门课程特点与公安实际,突出培养"心理预测与预防能力、心理分析能力、心理讯问能力、心理沟通能力以及心理调适能力"等五种能力,构建"面向实际、突出实战"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公安基础建设工程研究尚属初创,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从公安学研究上看,提出“公安基础建设”,就在公安学基础理论体系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概念;从公安实践上看,它又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工作内容。要使公安基础建设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必须处理好与公安勤务的关系,必须走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公安技术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益隐蔽,实践中对公安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重,公安技术课程的改革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在广泛调查研究并翻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了现阶段公安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公安行政文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警务课程,是在完成公安任务的具体过程中来体现其实用价值的。公安行政文书的“警务课程”性质,决定了它的课程教学应当定位于“行动导向课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仿真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以学员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组织并指导学员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行动中,手脑并用,做学结合,身体力行地荻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0.
《犯罪心理学》是公安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多年的课程建设中,课程组教师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建构了与警察职业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创立了紧密联系公安实践的开放式课程建设模式,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以问题为本(PBL)的教学模式是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建构学习理论的“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其有助于改进目前公安教育模式的缺陷,有助于培养公安院校学生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安教育运用PBL模式需对PBL模式在公安教育中的运用展开研究,加强师资培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心理实验方法的一种,是基础心理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检验。实践证明,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并没有完全解决其应用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辅助公安一线办理疑难案件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个别错案,正确、客观理解这项技术会促进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公安队伍建设需要警务人才的培养,而公安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其中法学实践实训教学是重要一环。要加强公安法律实训课程,充分发挥其培养高素质警务法治人才的作用。实训课程设置要突出公安特色,实训内容上突出公安实战,强调学生基本技能和法律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同时注重法治观念、执法理念的养成,为进一步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犯罪形势的复杂化,警务实践对犯罪心理学科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犯罪心理学教学水平、加快警务应用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从当前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学科结构体系,还是内容涵盖度,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仍存不少缺陷,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上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丰富犯罪心理学的课堂教学研究,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尝试,从问题启发、角色扮演、正反辩论、案例研讨、心理训练五个方面对“启发-互动”教学模式在“犯罪心理学”课程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心理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影响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心理也会影响到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以心理学的视角去发展公安文化,是公安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公安文化的基本内涵与战略性定位决定了公安文化建设的核心为精神文化建设,公安文化建设的心理路径应当包括"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传统文化环境、职业人格塑造、文化艺术活动、行为模型建立。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特色化建设对培养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网络警察有重要意义。实施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特色化建设,以公安部门需求为导向,以实战为目的,以学科建设为主,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教书育人为根本,面向公安实战,贴近公安实际,特别是通过确定可行的培养目标,构建高标准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训学研”有机结合等,从而培养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网络警察”,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公安教育的高要求,是“向教育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公安质量管理是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实际举措,有必要从公安机关的角度,对质量管理的一些重点理论问题加以解析,认识到“顾客满意”与向人民群众负责、向国家法律法规负责和向上级机关负责的一致性,“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是科学发展观在公安质量管理中的体现,“PDCA过程方法”是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必须遵循的科学方法,“对人、机、料、法、环、测的控制”是公安正规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系控制程序”是对业绩考核实施动态管理的有效途径,质量管理“产品”应当是公安效能暨形象的集合,从而找准突破口,将公安质量管理的实践探索不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犯罪受害人心理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对“犯罪”这一社会事件进行系统性分析,不难看出受害人心理与犯罪人心理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看出其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犯罪受害人心理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犯罪原因的理解, 为完善犯罪预防体系提供依据, 也可以使我们从中更全面地把握犯罪人心理, 为更好地揭露、打击犯罪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公安高校教材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达成公安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公安高等教育观念的变革。人类已进入以“制一看”为基本模式的视像社会,教材的形式和内容发生巨大变化,从单一书本向立体化形态发展,也为公安高校教材建设注入新元素。开发立体化教材须回应公安高等教育变革诉求,融合实战化教学与警务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课程特点及学习者情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系统设计实现教学资源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20.
开展心理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要求 ,是发扬传统教育思想精华的要求 ,是适应未来公安工作的要求 ,也是他们学会生存的要求。开展心理教育 ,必须明确公安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 ,让他们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 ,对其进行磨练教育 ,同时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教育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