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晨 《北京观察》2015,(1):26-29
<正>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现实需要,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导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积极稳步加以推进。北京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强调,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地位,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使北京成为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城市。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考察调研时,进一步明确提出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坚  相似文献   

2.
林佑辉 《北京观察》2015,(10):20-23
<正>北京历史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价值文化、方法文化和艺术文化,是一座充满了知识、思想和智慧的宝库;是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建设人文北京的底色和基石。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即是中央和全国人民赋予北京的重要职责。2012年1月,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作出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建议。自那个时候我就一直在思考,  相似文献   

3.
讲文化改革与发展,既要明白"为什么",搞清楚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引领作用,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又要懂得"怎么办",解决好谁来引领文化、怎样推进文化建设问题,切实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落到实处。有先进文化引领,才有全面的社会进步。纵观人类历史,凡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跃进阶段,必定带来一个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重大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  相似文献   

4.
<正>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五年。在北京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  相似文献   

5.
王建伟 《北京观察》2017,(12):72-75
<正>西山分布着许多重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北京地域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进程中,西山是非常优质的文化资源。西山作为北京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良好,历史底蕴绵长,伴随北京城的历史命运一路浮沉,北京城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借景西山""借势西山""借水西山"。北京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着重提出,制定实施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保护利用规划。在北京新一版的城市总体规划中,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其建设文化市场的真正比较优势在于北京拥有的巨大文化消费潜力,这是北京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实现自己价值定位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北京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文化活动参与人次不断增加,演艺、广播影视、图书出版等主要行业收益持续增长,不断有国际文化企业与北京文化企业开展文化贸易,北京文化产品与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作为北京形象的"金名片",中轴线从永定门由南向北到钟楼鼓楼,把北京的一颗颗明珠穿了起来。串联起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中轴线,见证了明清24位帝王成败荣辱,见证了新世纪北京经济文化的腾飞。今天,通过对北京中轴线保护工作的推进,这条轴线从历史而来,将款款走进未来。中轴线既是历史轴线,也是发展轴线,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魅力所在、资源所在、优势所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为中轴线保护提供了最佳历史机遇。对于北京市政协而言,"文化北京"原本就是其建言  相似文献   

8.
张小乐 《人民论坛》2012,(8):116-117
探讨国家文化中心的内涵,对新形势下中国国家文化中心应具备的特征进行高端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北京要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化中心应具备引领先进文化,体现和谐宜居,驱动文化创新,彰显东方魅力,拥有恒久活力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相信只要建设有利的政策环境,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原有优势,北京将会在全国和国际的文化产业领域中成为领跑者。北京历来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深厚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一直傲视全国乃至亚太各地,但近年来上海、香港等城市努力追赶,北京的中国文化艺术中心地位似乎正被动摇。因此,如何"突围而出",如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北京文化产业的优势,都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崔晨 《北京观察》2014,(8):24-26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仅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首都定位全国文化中心的必然要求,北京要领跑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必将朝着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方向目标快速迈进。  相似文献   

11.
周振华 《北京观察》2015,(11):26-27
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是其政治、历史、外交和它的文化积淀、城市功能、人才高地等诸多要素所赋予的战略职能.中心,说明处于重要地位,具有强大的主导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枢纽功能.如何规划和完善这一文化中心所肩负的职能,以更好地展示和凸显其主导作用,我觉得至少还要强化以下六项功能. 牵引功能.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首先它应该是一部马力强劲耐力恒久的驱动引擎,要发射出足够强大的功率,产生巨大的牵引动力,这样才能与我国庞大的文化需求相匹配.  相似文献   

12.
迟小秋 《北京观察》2015,(10):27-29
<正>全国文化中心,不是全国文化资源中心。光有"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还不行,光有诸多高校、文化人也不行,必须得"活起来",这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讲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他还指  相似文献   

13.
"同心"思想发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于我党与统战成员为实现国家独立与解放、统一与富强、文明与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同心"思想简单而言就是指统一战线成员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同心"思想在统战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揭示了统战文化的核心理念,深刻反映了统战文化的基本向度,为统战文化有无价及价值大小提供了判断标准。以"同心"思想引领统战文化建设,就要将"同心"思想融入统战文化产品、统战活动方式和统战核心理念中。以"同心"思想引领统战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统战文化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实践,能够促进统战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进而促进统一战线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以"北京阅读季"为品牌的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北京正一步步迈向"书香北京"的美好愿景,也为打造北京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化中心"地位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毋庸讳言,北京在文化公共服务建设方面还有不少应该改进或完善的部分。北京大部分社区缺少文化服务设施,比如书店、图书馆等。特别是与物质生活配套服务(如超市、理发店、运动中心,甚至按摩足疗等等)相比,满足居  相似文献   

15.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古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保留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留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它包括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陈平 《北京观察》2015,(3):19-19
<正>作为一个冉冉升起的国际大都市,北京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近年来,通过音乐节、艺术节、文化交流年等形式,不仅在文化内容上,更是在理念上受到世界先进文化的熏陶和启发,更加具备了作为文化中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是我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和文化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地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对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明确指示。去年8月,京津冀三地签署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  相似文献   

17.
践行"北京精神"是时代的要求。首都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任务十分艰巨。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挥首都国家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迫切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巨大的智力支持。弘扬"北京精神",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凝聚全市人民  相似文献   

18.
"北京将于2010年建成具有文化内涵、科技领先、引导时尚的世界时装之都"的规划,如嘹亮的号角吹响在这座有着悠远历史和文化的现代化大都市,为北京未来的文化产业和时尚产业发展指明了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与海洋强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播具有中国特色、表达建设海洋强国发展诉求的海洋文化,业已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认为,唐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海洋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因此,深入挖掘唐宋时期海洋文化的历史基因,考察其依托"海上丝绸之路"传播海洋文化的方式与途径,对于探究中国海洋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成因,优化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缩小与世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乃至将我国建设成为21世纪世界海洋强国,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北京作为首都所担当的是国家政治和文化中心之角色,那么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有世界主义特征的大都市,所担当的则是另外两个角色:经济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尽管如此,上海也并非"文化沙漠",它在文化上也具有自己的特色,蜚声世界的"海派文化"和"海派文学"就是上海文化的集中体现。对此,国外汉学家已有研究,而我们自己则对此缺乏深刻的认识。上海实际上在中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中至少充当了全国的文化中心之一的角色。上述诸种因素,再加之上海本身的国际性和开放性,使得上海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