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我们不仅要回眸即将过去的20世纪,关注漫长曲折的中国法学与法制变革的历史进程,也关切着伴随社会转型而展开的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时代趋势。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法学界对法学与法制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的全方位研究,中国社...  相似文献   

2.
在即将迈向新世纪门槛的时候,回首世界行政法制在20世纪所走过的历程,展望21世纪世界行政法制的走向,是否可以对中国行政法制在21世纪的发展轨迹作如下管窥:第一个阶段按照法治国家的要求,形成基本的法治行政框架;第二个阶段在全面完成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3.
<正> 1996年8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法律史学会、辽宁大学法律系和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主办的“二十世纪中国法制变革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营口市仙人岛举行。来自全国20个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着重讨论了以下两个议题: 一、二十世纪中国法制变革的成绩及经验教训 二十世纪是人类发展最迅速的世纪,也是中国法制发生巨大变革的世纪。与会者打破了传统的中国法制史分期,将近代、现代和当代连成整体,对近百年中国法制变革进行了客观总结评价。一致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法制变革是一个法制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引进、移植西方法制的过程;是中外法制互相融合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成果较突出的有四个时期:(一)清末立宪修律,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开端。这次变革实现了中国法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最后20年 ,中国法律史学者胼手胝足、殚精竭虑 ,在近乎废墟的基地上 ,建起了中国法制史的庞然大厦 :撰写了以多卷本《中国法制通史》与《中国法律思想通史》为代表的著作300多部 ,论文2000多篇。正是在这一大厦里 ,法制史工作得以遮风避雨、休养生息 ,得以创建发明、开拓进取、逐渐形成了一支300多人的老中青结合的朝气蓬勃的研究队伍。值此新世纪初倡言重写中国法制史之际 ,我们对这20年中大师级的领军人物表示由衷的敬意 !新陈代谢是世间万物亘久不变的发展规律。推陈出新是每一个法律史工作者在学术上夺取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回顾与展望──“20世纪中国法制变革的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综述溪流20世纪即将过去。这是一个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代。在近一个世纪中,中国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纪初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帝...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制史学建设的辉煌20年郭成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法制史学科在拨乱反正中,步入发展创新的重要阶段。在20年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它包含了中国法制史学界几代同仁的共同心血。其间,老一代学者披荆斩...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法制历经千年,渐序完善。从奴隶社会时期到封建社会时期再到近现代时期,法律一直是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有效保证之一。历史上的中国法制是现实中国法制的背景;现实中国的法制是对历史上中国法制的改造和发展。了解历史上的中国法制,不仅有助于了解现实中国的法制,而且可以加深对当代法学的理解;将中国法制史中具体的法律事例,应用到对当代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更生动地印证其中的学理;将中国历代刑事、民事等法律同当代相应的法律详加比较,可以认清这些法律发展的脉络和趋势。简言之,即以史为鉴,可为现实的中国法制服务。本文分四个部分,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制史、近代法制史及现当代法制史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中国法制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法制变革与前瞻”学术讨论会综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法律史学会、辽宁大学法律系与沈阳市中级法院联合主办的“20世纪中国法制变革与前瞻”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8月在辽宁省营口市召开。会议的宗旨是,将20世纪中国法制变革作为一个整...  相似文献   

9.
提起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人们不会不想起中国的中央法制史,它通常被称为“中国法制史”。然而,很少有人会想到地方法制史。这是一块未被重视的“处女地”。毫无疑问,中央法制史是中国法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央法制史完全有必要。这是认识和掌握中国法制史不可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法制史:21世纪一个亟待开拓的中法史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已成立 50余年,可是对新中国法制史的研究非常不够。究其原因有许多方面,但归结起来可分为主、客观两大方面。研究新中国法制史应注意处理好通史与部门法史、中央法制史和地方法制史、中国法制史学界与其他学术界等的关系。还有,研究新中国法制史,要改变传统的研究方法,引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比较法制史: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法制史”无论是作为一种学科分类 ,还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 ,长久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早期的法制史学者不仅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与科研中运用比较法制史的方法 ,还在《比较法制史》的教材编写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在新中国的法制史学科发展历程中 ,学者们也很重视比较法制史。 2 1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应着眼于全球化 ,及时转换研究视角 ,尽快构建比较法制史的理论体系 ,发挥其在中国法律史教学与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以提高法律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要展望21世纪之中国行政法学(如果可能的话),必先回首20世纪中国行政法学之历史发展,了解目前中国行政法学之研究现状,从而把握21世纪中国行政法学应当和可能解决的主要问题。从20世纪前半叶看,中国行政法学的发展可谓经历了“输入期”、“形成期”与“成长...  相似文献   

13.
如何对历史上的法制的得失进行价值评价是中国法制史研究中所必须认真对待并精准回答的问题。为了建立正确的法制史评价系统,既要明确自身的价值评价标准,又要切忌脱离历史在真空中进行评价。中国法制史研究中的价值标准的迷惘,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人类学的困境。如何处理研究主体与对象的价值意义错位,是突破西方标准与中国标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法制百年     
当又一个千年即将来临时,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20世纪的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深深印迹的法律的步履。 20世纪的人类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的苦难,经历了原子弹对人类自身的涂炭,和平、正义与法制遭受了最无情、最粗暴的践踏。同时20世纪也是人类不懈追求自身的解放,追求光明与进步,追求民主与法制的进程。社会主义法制曾在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崛起,虽然在80年代末期经受了挫折,但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部不断变革和改革的历史。尽管仍然有不同主义之争,仍然有战争风云的阴影,仍然有恐怖主义的喧嚣,但“以法治国”——以法制来管理国家,以和平的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已成为不同类型国家的共识和国际社会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自省与超越——“20世纪中国法学的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综述孙莉行将过去的20世纪,是整个中国命途多舛、变动频仍的世纪,对于中国法制和中国法学说来,它更是一个值得总结、审视、省思、感悟的世纪。由《法学研究》编辑部和辽宁大学法律系联合主办的“20世纪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制史研究对象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文明史上,中国法制史是其中悠久而丰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对法制及法制史的研究。中国法制史是高等法律院系为培养高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家流派匡克20世纪80、90年代,是有史以来中国法学最繁荣发达的时期。近年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1世纪,法学界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法学做了许多回顾和总结。这些回顾和总结总体说来是比较全面的,但对“法学家的派别问题”还缺少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影响夏锦文秦国荣如果我们将中国法制现代化置于21世纪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加以考察,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频繁及其一体化倾向,对于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而言,其影响是极其深刻的。第一,国际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中国...  相似文献   

19.
田冰  蒙萌 《法制与社会》2012,(20):11-12
唐朝法制是中国传统法制的成熟、定型阶段,这一时期的法典以《唐律疏议》为代表,达到了中国古代法制的最高水平。唐律作为中国古代法典的典范和中华法系的代表,在中国法制史和世界法制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是历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重点。本文以重大刑事犯罪为中心,从唐律的刑法原则出发,依据侵害国家法益和侵害个人法益的分类,阐述了其对唐朝和后世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的法律和各类法律制度,涉及法律思想和法学的各个领域,同时又与史学相贯通。要科学地认识和阐述中国法制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实事求是是治学的基本原则,也是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方法。把实事求是原则运用于法制史研究,就是要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客观地再现中国法制史的本来面目,探讨它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苛求古人,忽视古代法制在推进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作用,认为中国传统法制漆黑一团,都是落后的、反科学和反民主的东西,不值得研究。另一种是抬高古人,无视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