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晓华 《人民论坛》2020,(1):142-144
清朝吸纳历代经验,建立了系统完备的救灾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报灾、勘灾、筹赈、赈灾、善后等多个方面,基本覆盖整个救灾过程。清朝将救灾责任法律化,救灾立法体系严整灵活,从而确保救灾制度有效运行。清代救灾制度建设与王朝活动同步进行,存在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地震救灾指挥预备技术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清林 《中国减灾》1994,4(1):23-28,45
地震救灾指挥预备技术初论姚清林(国家地震局地质所)一、地震救灾指挥预备的必要性地震救灾是减轻地震损失的重要环节。也是中止震害过程,促使灾区社会发展由恶性正反馈循环向良性转化的必要措施。除救援过程结束后,被压埋伤员的存活率外,地震救灾效果的优劣还表现于...  相似文献   

3.
孟繁合 《中国减灾》1995,5(4):12-13
发展农村救灾互济会 增强救灾实力孟繁合(承德市民政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怎样增强农村抗灾救灾能力,保障多灾贫困山区灾民的基本生活?这是摆在民政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承德市民政局从1989年以来,逐步建立农村救灾互济会,并大胆地将国家的救...  相似文献   

4.
在2011年全国减灾救灾政策理论研讨会上,来自全国民政救灾系统的同志、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构建减灾救灾政策体系,促进减灾救灾事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认真研讨减灾救灾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研  相似文献   

5.
王华 《中国减灾》2005,(9):33-33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营造节约之风,构建节约型社会。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中,各级政府和民政等相关部门除了要努力提高灾害管理水平,也越来越需要注重应急救灾中的经济帐。救灾工作可以从七个方面“精打细算”。一、在救灾应急指挥方面,应急管理水平决定减轻灾害损失和降低  相似文献   

6.
优化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8年我国建立起国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以来,救灾过程中面临的救灾物资短缺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不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我国救灾应急物资储备面临新的考验,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表明救灾物资储备还是我国应急救灾体系中的薄弱一环,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7.
高汝东 《人民论坛》2010,(7):234-235
在以经治国的汉代,救灾问题也带有儒学色彩。天命主义禳弭论、积贮备荒说等构成了以儒学为精髓的救灾思想理论体系。以经治国的大背景和董仲舒的灾异理论促成了儒学同救灾思想的结缘,这使儒学为救灾思想奠定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其自身思想内涵也得到极大丰富。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10日,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湖南省民政系统共同举办的“中国湖南救灾演练暨全国灾害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在湖南省临澧县和常德市举行。民政部副部长杨衍银、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泰波观摩了救灾演练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国气象局、总参作战部、减灾委办公室及湖南、江苏、内蒙古等省(区、市)民政部门的代表和专家130多人观摩了演练并参加了研讨会。洪涝灾害救灾演练在临澧县演练大厅举行,这是全国首次利用县、市、省三级专线救灾信息网络系统及在灾害现场的救灾应急通信车,对特大洪涝灾害应急救灾全过程的模拟实景演练。演练前,湖南省副省长杨泰波介绍了湖南省自然灾害和救灾工作的情况。演练后,民政部副部长杨衍银讲话,充分肯定了这次演练,指出这次演练为民政部门救灾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提供了经验。今后要进一步加快救灾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进一步加快灾害紧急求援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救灾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提高我国的救灾水平。这次湖南救灾演练的情况如何?对今后救灾、减灾工作有何指导意义?本刊将对此作全景式展示。  相似文献   

9.
孙林 《中国减灾》2004,(11):40-41
救灾作为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一直备受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注。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救灾工作的主要矛盾是:救灾资金严重不足;救灾管理成本昂贵;救灾科学化装备落后;专业救灾人才缺乏;救灾信息封闭与单一;救灾管理手段落后。救灾管理中各相关部门的独立性与封闭性造成工作上的独立性和封闭性。救灾救济体制改革要实现十个突破:实现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上的突破、不断增加救灾投入总量。1.在做好特大自然灾害由中央补助、大灾省级统筹安排支持外,中、小灾害必须要注意强调和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克服灾情不分大…  相似文献   

10.
灾情是救灾工作的基础,是救灾决策的前提,若没有相对准确的灾情数据,势必影响救灾工作的开展。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灾情统计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近日,山东省济宁市民政局出台《2006年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对全市防汛救灾工作做出具体安排部署,以确保安全度汛,及时救灾。  相似文献   

12.
<正>灾情是救灾工作的基础,是救灾决策的前提,若没有相对准确的灾情数据,势必影响救灾工作的开展。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灾情统计的准确率。一、建立背景资料数据库一是建立基本数据库。按照灾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05,(5):6-6
我国大部地区即将进入主汛期,部分地区发生了洪涝、风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进一步提高各级民政部门对灾害的应急救助能力,维护灾区的社会稳定,5月17日,民政部下发《关于做好今年汛期救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对救灾工作的领导。各级民政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密切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救灾工作的主动性,切实加强对救灾工作的领导。各级民政部门的主要负责同…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实施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后,省支持的各项资金将由省直拨到县,救灾资金也不例外,将由过去省拨付到市、再由市分配到县的运作方式改为由省直拨到县。这一拨款方式的改变,对救灾资金的快速便捷运行无疑是件好事,但是,相对整体救灾工作而言,今后省、市、县三级间的业务212作如何运行与衔接?市、县责权关系是什么?救灾资  相似文献   

15.
叶如强  王华 《中国减灾》1996,6(1):16-18
全面贯彻生产救灾方针促进救灾工作分级管理叶如强,王华(安徽省民政厅)建立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款分级负担的救灾工作新体制,其核心就是加强地方政府救灾责任,推动救灾社会化进程,巩固生产自救在救灾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新的救灾体制,改变了单纯由国家包揽救灾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04,(4):44-44
开发研究救灾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不断提高和实现救灾工作的科学水平。如果提高救灾管理水平,尤其是体现灾情预案系统,则灾情损失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可以减少很多。救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都能提供或具备不同的功能。数据库为救灾基础工作提供依据,资金物资管理从收入到分配,从发放到监管均能公开、透明,救灾捐助成为救灾工作的有效补充,制定救灾预案可以掌握救灾工作的主动权,救灾代码能实现将复杂救灾工作简单操作的目标。就救灾管理系统的资料或数据库而言,如果基本数据得到充分录入,数据库建设基本完备,则该管理系统不但是为民政对象基…  相似文献   

17.
民发[2015]1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为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统筹协调社会力量高效有序参与救灾工作,进一步提高救灾工作整体水平,现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给灾区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救灾任务十分繁重,迫切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  相似文献   

18.
孙林 《中国减灾》2004,(4):42-44
救灾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与网络建设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救灾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十分迫切和重要。针对日益增加的灾害种类和不断趋于严重的灾害损失,加快救灾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和开发,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崔艳红 《岭南学刊》2011,(3):109-113,127
在建国60多年的多次救灾实践中,我国政府在救灾体制、政策、措施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其防灾救灾思想也经历了从建国初期在救灾中的生产自救、以救人为第一、拒绝外援向减灾管理、对口援建、以人为本、积极参与的科学化、人本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救灾资金使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英  周杨  杨芹  维斌 《中国减灾》2005,(7):41-41
如何完善救灾资金的有效使用管理机制,一直以来是基层救灾工作的关键,备受社会关注。本文从基层的角度对如何管好用好救灾资金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各地做好救灾资金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