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应急管理》2011,(2):37-39
基层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重心,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应急管理的基础。2010年底,威海市政府应急办对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给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应急管理》2011,(10):44-45
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基层,防范和处置也主要在基层。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示范工作,对于发挥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作用,建立“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速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应急管理工作“上层热、基层冷,中间无抓手”的问题,2009年以来,日照市将工作重心下移,提出应急...  相似文献   

3.
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日益频发的形势,基层各种预案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日益凸现,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目前,迫切需要总结近几年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基层应急预案内涵,规范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基层应急预案有效性。一、对基层应急预案内涵的解读 基层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预案体系的最底层,是基层组织、单位或企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8,(Z1)
本届政府自2003年组成以来,国务院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每年都明确提出了年度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从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部署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抓好"一案三制"工作开始的。所谓"一案",就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所谓"三制",就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法制。  相似文献   

5.
在应急管理机构改革过程中,有不少县级应急管理部门认识到了加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的重要性,但真正推动落实的并不多。浙江省绍兴市的嵊州市应急管理局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理顺乡镇应急管理体制机制2019年3月份,随着嵊州市"三定"方案落定,嵊州市应急管理局开始正常运转,履行职能。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嵊州市应急管理局很快意识到,乡镇一级的应急管理工作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亟需整合职能,组建基层应急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面对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态势,作为应急管理最前沿的基层政府近些年重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预案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目标,但如何在此基础上推进"从有到优"的转变,则面临着一系列难题。鉴于基层应急预案居于整个应急预案体系的最底层,其质量高低直接关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成效乃至成败,当前亟须采取有效措施破解难题,不断优化应急预案管理,切实发挥基层应急预案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取得抗击非典疫情胜利后,我国开始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从2003年抗击非典至2013年应对芦山强烈地震的十年间,我国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的第二代应急管理系统侧重宏观体系建构,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的制度框架。未来第三代应急管理系统,必须着眼于全方位的能力建设,提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社会化水平,实现突发事件应对的标准运行、全程管理、全员参与、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应急管理》2011,(4):40-41
信息报送、资源调度和决策行动贯穿于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的始终,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其中信息报送是基础。为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四川省乐山市将其作为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从应急管理基础建设入手,不断完善体制,健全机制,狠抓四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全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从应急管理关口前移的要求出发,基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十分重要。在政府主导的应急管理模式下,"公救"在"三救"(公救、互救、自救)体系中必然最强,但从目标管理上看,再强的"公救",也需要互救、自救能力的配合。基层社区以互救、自救能力作为应急能力建设的核心,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0.
开启新征程     
本期,我们关注"新征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应急管理系统当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科学的统筹规划、扎实的实践行动,为新征程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开启新征程,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系列重要指示,为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  相似文献   

11.
在突发事件频发的当代中国社会空间结构中,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考量,基层政府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已成为有效化解相互抵牾的社会矛盾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和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实践表明:治理理论对基层政府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彰显现代治理理念,构建多元化的现代治理网络;掌握舆论主动权,引领社会舆论的正向走势;推动民间社会的参与,应是推进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基层政府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恰切之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应急管理》2020,(1):49-49
为破解监管基数大、基础数据空、救援任务重、基层力量弱等难题,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应急管理局创新思维,引入"共享经济"理念,按照四可(可应用、可复制、可共享、可拓展)的思路,在全省首次建立集"双重预防、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监督监管、调查取证"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应急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应急管理》2011,(7):30-31
近年来,永川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和“平安永川”为目标,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为指引,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为动力,以“强化基层基础”为主线,按照“1234”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应急管理》2013,(2):28-30
广州市番禺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位于珠江三角洲及穗港澳中心位置,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村所在地,经济发展活跃、本地及外来人口稠密、交通地理条件复杂,应急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番禺区按照“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原则,不断加大应急体系建设力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应急管理工作之路,有效提高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单元,社区的应急管理能力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议题,提升基层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能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搭建广泛协同的治理平台、形成即时共享的互动关系、遵循集中统一的领导模式,以社区为核心,建构社区与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力量、居民以及社区之间的多元协同网络治理体系。通过信息网络、决策网络、服务网络的顺序,将多元主体连接起来,依据信息网络双向互联、决策网络自上而下、服务网络两两互连末端指向的动力机制与网络间的结构关系,最终形成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协同网络体系。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协同网络体系的建构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共卫生的治理优势,回应了我国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中权力与责任下放、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及资源与服务下沉的总体趋势,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公务员,他们的应急管理能力,是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政府公务员的应急管理培训,对提高政府应急处置和突发公共事件防范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美国、德国等应急管理培训事业发展较早的国家的先进经验,本文对我国应急管理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高危行业的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多。为预防和消减突发事件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危害,石油化工企业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救援工作必须得到加强,应急管理水平和救援处置能力也必须尽快得到提高。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就是应急处置与救援,而这个阶段在石油化工企业里,主要由基层岗位人员来完成的,因为基层员工是现场应急处置的直接主体。所以如何发挥基层在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中的关键作用就凸现出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危机管理模式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3年SARS危机事件应对为契机,我国已逐步建成了综合性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但现有体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职责不明确,具体应急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等问题,应急管理工作成效因而受到很大影响。本文从危机管理模式的视角出发,对建立全灾害和全过程管理模式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以政府应急管理职能为导向,建立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模式的新思路,为建立健全我国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中国南车浦镇公司党委将党建信息化平台升级,作为党建管理提升的一项重要工程,整合公司原有的党群网络平台,组织开发了"党群管理系统"升级版,有效提高了党建信息化工作管理水平。夯实基础一是按照"一个基层党组织一个网络阵地"的思路,改党建基础工作纸质化管理为在线填报管理,党委能够动态化掌握基层党组织生活、政工信息、宣传报道等工作开展情况。二是按照"一个党员一个电子档案"的思路,完善对基层党员日常  相似文献   

20.
任何嗅响觉指行随。业时而的准"发备人展把"离下的不一培开只养两猪却个抛需要向要素天一——空个",周人它期"缺,和的需"只要钱是相"国关,家院资打校本一的的个决策者有洞穿未来的前瞻性,能预测一个行业发展,进而设计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在应急行业前景看好的情况下,众多院校集体开建应急管理学专业,为行业的大发展积蓄人才力量。众志成城之下,科研院校等办学机构心中也不免惴惴,毕竟人才培养出来是要与行业需求挂钩的,如果步调不一致就会被踩脚。那么未来应急行业可能有哪些变化?我国对应急人才的需求又在哪呢?笔者作为多年从事综合公共安全教育一线的基层管理者,同时也是基层政府应急部门的编内人员,从社会需求、科研管理和政府机构三个角度谈一谈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本文不含企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