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上海检验检疫系统的大“拼图”上,金山局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块。但在“明法秉公、笃行致远”的局训下,在夙兴夜寐的耕耘中,金山人胼手胝足,如该局的电子刊物名“金海螺”般,所发之音虽不高亢嘹亮,却那么坚定、悠扬。  相似文献   

2.
钟华 《求索》2005,(9):147-149
在海德格尔诗学中,“冥合主客体”、“纯境域构成”的思维模式与《庄子》“周蝶莫辨”、“万物皆出入于机”等思想观念;“不顾存在者而思存在”的思想方法与《庄子》“离物体道”的主张;“A即A本身且A非a式的去蔽法”、“A即非A式的对立者之相互缘构法”等表达方式上与《庄子》“非—非非式的遮诠法”、“因彼立是,两行以明法”等等之间,都存在着深刻的学理联系。  相似文献   

3.
宋朝包拯以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精神而被广为传颂。他不仅承袭了儒家的传统,而且兼采百家,尤其是法家思想。但是,包拯承袭法家思想的方式并非直接,而是通过荀子的学说实现的。包拯作为荀子学说的实践者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法文化,影响了我国古今为官之正道,也影响到了社会民众对官员为官之道的期许。当前,对于倡导德法并举的中国特色为官价值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伟 《半月谈》2004,(16):86-86
为官之道本应一心执政为民,然而少数干部却背离宗旨.热衷于“秀官”、“跑官”、“等官”、“混官”、“告官”——百姓们辛辣地将其讽刺为为官“五部曲”。  相似文献   

5.
为官之要是什么?但见官家对上对下对左右应诺、承诺、许诺时,常用耳熟能详的八个字表达铮铮豪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大概就是他们心目中的为官之要了。 这些“官”们是否践诺,究竟为一方造福多少,鉴于本文并非跟踪调查,可以避而不答。但是,一个人为官后能有这分心愿、认识与决心,就够“意思”的了,至少说明他们羞当庸官俗吏,耻为偷禄之辈。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11)
<正>汕头市工商局坚持把法治工商建设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抓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促进职能履行到位,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推动汕头全面振兴发展。近年来,整治“为官不为”是广东省作风建设的重点工作。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地市、职能部门也正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正面激励,鼓励“为官有为”。为贯彻中央到省级倡导“为官有为”、整治“为官不为”的指示精神,汕头市工商局坚持把法治工商建设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抓手,深入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兼取儒、墨、法、阴阳诸家学派之长,“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淮南子&#183;要略》,以下凡引本书,只注篇名),不仅蕴含着对于天地自然的深邃认识和治国安民的宝贵启示,而且提出了颇具特色的道德教育思想,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闲暇之余,喜读杂文。觉得《中国青年报》“求实篇”发表的两篇杂文值得玩味。一为奚川先生的《身轻身重》,一为文时夏先生的《“身轻身重”辩》,都写得文辞甚美,耐人寻味。古人称官吏为父母官,“明镜高悬、廉政为民”即是为官的高境界,此为为官之“重”;最耻者乃贪赃枉法、营营苟苟之辈,此为为官之“轻”。那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官”又应以何为“重”,以何为“轻”呢?《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共产党的“官”理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重”,反之则“轻”。无“官”后何重何轻?…  相似文献   

9.
刘福享 《创造》2009,(1):45-45
“为民之德,为民之情,为民之能。”三者相互关联,互为作用,它们共同铺就了为民之“道”。“德”为官之魂,只有为民之德打牢了,对老百姓的感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  相似文献   

10.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2,(3):5-5
只有做好了人,做官才能成为“人官”,而不会被老百姓骂为“狗官”。 201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闭幕会上引经据典、畅谈“做人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1.
论官德     
郭永平 《今日浙江》2012,(18):44-44
为官之道,德在其首、“官德”不仅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试金石”,更是党风政风的“风向标”,是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导向仪”。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官德”修养,时时刻刻以德修身、以德立信、以德立威、以德服众。  相似文献   

12.
近日,翻动读书笔记,两则外地人在浙江为官的故事重新浮现出来。一则是讲宋代范仲淹曾知越州,时间虽很短,民众很怀念他,因为他为官清白。范仲淹主张“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  相似文献   

13.
孙凤梅 《现代领导》2009,(11):16-16
“常修为官之德.常除非分之念,常怀律己之心,常敲廉政之钟……”打开“中华箴言网”.类似的凸显官员修身为政的箴言或文章。比比皆是。正因如此,“中华箴言网”被不少网友称为“廉政网”。  相似文献   

14.
<正>据《周礼》记载,我国在周代就有了“以吏为师”的传统。师什么?师其德。“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指修身成圣贤之德,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内圣外王”之道,是安身立命之道,也是历代为官之道,强调德行是治国的前提。为官从政只有注重修身立德,才有正确的方向,“治人”必先“修己”。因此,中国古代一向重视官德。一是“为政以德”,即执政者要以德施政,善待民众,以赢得百姓的拥护;二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和感化百姓。《周礼?地官》列出六德:知、仁、圣、义、中、和。《道德经》列出三德:礼、义、仁。儒家列出五常:仁、义、礼、智、信。  相似文献   

15.
杨维兵 《群众》2017,(4):69-69
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央视开年大戏《于成龙》,以宏大的历史视角,生动诠释和弘扬了清代名臣于成龙“以民为本、勤政清廉、敢于担当”的为官之道。于成龙展示的人格魅力和为官风范在当今仍有值得学习之处,特别是他在当官前、考试中、当官后等几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格,对今天的全面从严治党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需要更多“于成龙”式的旁观者。  相似文献   

16.
政者,正也     
刘建明 《当代广西》2009,(19):43-43
春秋时期,孔子在回答季康子问政时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政者”,是指执掌权力之人,也即为政者。这里的“正”,既有公正之意,也有正派之意;既有为官之正。也有为人之正。  相似文献   

17.
为官者道德修养的涵盖面比较广,但总与每个人的品行有关。唐代大文豪欧阳修为官时曾对自己立下一句诫言:位高要礼恭。这句话,就是讲为官者的官德问题。为官者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官当再大,都不应该高高在上,目无他人,反而更应谦谦有礼,注意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纵观为官之道、为官者之德,我认为,为官之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修炼官德时应当高度重视把握好三个正确对待、三个尊重和三个乐。所谓“三个正确对待”,讲的是为官者为官做事的态度问题。一是要正确对待社会。每个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因此,身边无时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面…  相似文献   

18.
谢奎 《当代广西》2014,(12):48-49
正为官之本,在于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求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正廉洁;为官之义,在于公正明法。——赵文强2014年2月14日8时20分,45岁的金秀瑶族自治县扶贫办主任赵文强在写完最后一则工作日记后,劳累过度的他,躺在妻子怀里溘然长世。而他留给家人的,是一张2500元的存款和无尽的哀伤。但他留给社会的,却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经他检修的20多座扶贫桥,历经洪水冲击而坚固如磐;为修建扶贫路,他曾用400根短枝作记  相似文献   

19.
《山东人大工作》2007,(8):59-60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为官之道在讲真话。龙永图说,不管为官为商,主要是讲真话,讲诚信。我当了那么多年的官,虽然官当得不是很大,但有一点,我感到很自豪,就是我从来没讲过假话。这就是我认为的“道”。  相似文献   

20.
为官重德者.古而有之,孔子言“为政以德”,他认为做官要“修身正己,正己正人”.为样才能“以德齐家、以德治国”.历史发展到今天.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旦失去了道德感召力,即使有“包藏字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群众也不会买帐.又怎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