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兰芳 《法制与社会》2013,(32):201-202
目前,检察机关顺应司法改革的需要,积极探索建立案件集中管理机制,强化内部监督,推动案件集中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本文立足于检察实践,从当前案件集中管理的现状及意义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推进案件集中管理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的服务检察工作大局。  相似文献   

2.
周凡 《法制与社会》2011,(29):218+220-218,220
案件质量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基层检察院的案件质量管理,是进一步树立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威性、提升检察公信力的需要。案件管理中心的设立,形成了检察案件集中统一管理的平台,案件质量管理也将由业务部门各自负责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向案管中心统一负责的“大集中管理”模式转变。本文拟从基层检察院案件质量管理这一角度出发,着重论述案件质量统一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案管中心如何履行管理案件质量的职能。  相似文献   

3.
民事非诉执行案件中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是法院执行工作中的难题。对民事非诉执行开展检察监督是解决“执行难、执行乱”现象的重要方式,也是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监督职能的需要。一,民事非诉执行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一)案件数量偏少1.申请监督的案件较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构建完善的民事检察监督案件审查机制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以期为完善我国的民事检察监督案件审查机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一、民事检察与法律援助协作的主要内容(一)协作机制服务的对象司法援助是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让缺乏运用法律保护和实现法律权利能力的个别公民平等行使诉权、实现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统一.民事检察的目的是维护司法公正,纠正错误诉讼行为,恢复受损司法秩序,保护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益.分析已有的民事申诉案件,特别是从民事检察的当事人,又尤其是申诉人的情况来看,在申诉案件中开展检司协作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民事检察与法律援助协作的主要内容(一)协作机制服务的对象司法援助是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让缺乏运用法律保护和实现法律权利能力的个别公民平等行使诉权、实现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统一.民事检察的目的是维护司法公正,纠正错误诉讼行为,恢复受损司法秩序,保护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益.分析已有的民事申诉案件,特别是从民事检察的当事人,又尤其是申诉人的情况来看,在申诉案件中开展检司协作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所谓案件管理,是指检察机关制定办案规程,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等管理职能,创制有利于严格公正文明办案、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的执法环境.确保案件质量的一项综合性活动。[1]最高人民检察院曹建明检察长早在2010年9月就指出“施行案件集中管理势在必行,这是强化内部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民刑交叉涉众型案件涉及生效民事裁判撤销、涉罪合同效力认定、财物处置、执行竞合等问题,涉及问题多样,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检察机关的监督质效。通过对此类案件生效民事裁判应被撤销的论证来解构检察监督之基础,继而探索构建一体化处理模式,将检察监督嵌入一体化模式程序中,为民事检察工作的精准化提供新契机,提高民刑交叉涉众型案件的监督质效。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对调解书进行监督的权限已为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确认,须关注的是如何使此项制度发挥实际效用,实现对调解书的有效监督.民事调解检察监督是对问题调解案件的救济渠道之一,也是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途径之一,是对虚假诉讼恶意调解案件的最重要监督手段.从民诉法条文解释和实践层面的共识来看,检察监督无法也不应限定于特定类型的案件.对于调解监督实践面临的包括主动发现案件、审查案件时间延长、检察建议效力缺乏刚性、案件量增加的挑战等难题,应采取建立通报机制、民事检察一体化办案、区分抗诉与检察建议适用案件类型、优化考核机制等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0.
杜琳  王晓霞 《法制与社会》2012,(32):216-217
检察机关案件集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海淀检察院通过对案件流程动态监控、案件信息集中管理、案件质量全程监督,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1.
温远智 《法制与社会》2012,(29):215+219
抗诉是民行检察监督的主要方式,抗诉案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民行检察监督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抗诉案件质量不容乐观,从而影响检察机关的监督效果,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抗诉案件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新形势以及新时期检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江西省高安市检察院与司法局联手合作,在全省率先推出民行检察申诉代转站工作机制,即为律师事务所、乡镇司法所接受检察院民行检察部门的委托.对已生效的民事行政案件判决裁定,认为存在错误或者诉讼中有其他违法情形的,代替检察院受理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近亲属的申诉,然后转交检察院民行检察部门予以审查处理。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检察院制订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办案规则(2001)》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应当再审的案件,可以以检察建议的方式建议原审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程序,进行再审。据此,对已发生效力的民事、行政裁判,检察机关存在提起抗诉和发出检察建议两种  相似文献   

14.
何杰  刘昭君 《法制与社会》2012,(34):162-163
案件质量考评体系是整个检察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符合检察工作发展规律的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是当前检察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检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陈长均 《政府法制》2012,(36):58-58
法律规定,存在抗诉事由时检察机关有权对生效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诉。办理抗诉案件是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中心工作,因此检察机关一直都非常注重民行抗诉案件的办理,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办理抗诉案件上。但在民行检察办案实践中,许多检察机关仅靠当事人申诉后,审查是否有抗诉事由,然后决定是否抗诉,却忽视了检察机关自行提起抗诉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检察机关加强案件质量管理机制改革是满足人民群众期待、规范自身执法行为,深化检察体制改革的需要。案件质量管理机制改革,应遵循诉讼规律,按照监督评估与办案相分离、全程监控与重点监督相结合、质量状况与考核问责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专门的案件质量管理机构,从流程管理、评估机制、质量标准等角度建立完善案件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检察一体原则是现代检察机关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检察机关对分歧案件的处理是行使检察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活动,因而必须坚持检察一体原则.目前检察机关集体负责办案的机制存在责任不清、难以发挥承办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提高检察官的业务水平、不利于提高办案质量和保障司法公正的弊端.检察机关建立分歧案件承办转移机制,不仅是检察机关贯彻检察一体原则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克服检察机关目前办案机制弊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如何不断提高案件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检察机关执法质效提高,一直是吸引法学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课题。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各级、各地检察机关成立案件管理部门,对检察业务工作实行专业化、规范化集中管理,也尝试建立完善的执法考评机制。文章对基层检察院开展执法考评工作情况,现行机制下采取什么样的执法考评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希望能为开展好案件管理工作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良平 《中国检察官》2002,(1):35-35,33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在民事(经济)诉讼活动中,担负着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职责,进一步加强民行检察监督工作,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但目前民事检察工作仍不甚理想,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民事抗诉案件成功率低。本文就民事抗诉案件成功率低的原因及其改进建议,结合办案实践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20.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需要遵循全面监督、有限监督、依当事人申诉以及事后监督等四项原则。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包括错误的裁定、决定、违法的强制执行行为、以及徇私枉法的行为。监督方式包括纠正意见、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以及刑事调查。相关的工作机制包括民事执行申诉案件的受理审查机制和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