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最近,杭州推行的公车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到2010年,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被誉为全国首例。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公众纷纷质疑,相比较这些年其他地方的公车改革,杭州此次改革能有什么新意吗?车没来,车贴来了,为何公务员阶层的利益永不落空?中国的公车改革昨就这么难呢?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前不久宣布,从今年1月1日开始,启动新一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三年完成”的思路,到2011年,除公检法等部门外,其他所有市级党政机关都不再保留公车,所有人员参加公车改革。  相似文献   

3.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日,两办印发了关于公车改革的《意见》和《方案》,开启了公车改革的大幕。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项重大举措,表明了党和政府锐意改革、厉行节约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4.
台湾公车ABC     
《台声》2010,(2):72-73
这里说的“公车”,并非大陆读者习惯上的、与“私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而是“公共汽车”的简称。 客观地讲,台湾的公共交通是非常发达的,特别是各个城市的公车,更为台湾民众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5.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4,(32):10-15
从1994年开始,中国的公车改革走过漫漫20年,直到今年7月中办、国办发布全面推进的指导意见和改革方案,终于进入倒计时。改革之难,在于破旧立新中必然有利就有弊,利益调整必然引起质疑和争议,但相对于其他改革,公车改革最大的障碍,还是部分党政干部头脑中的特权思想,把公车配备看作是权力的标志和图腾。  相似文献   

6.
当前,公车改革的严峻形势日益凸显。在我国开展公车改革的地区,主要采用取消公务用车、发放交通补贴等方式。国外公车管理有严格控制公车私用、严格管理公车采购和配备等经验。结合国内外经验,公车改革需从几方面着力,如明确政策目标、优化改革方案、加强相关立法和执行监督力度等。  相似文献   

7.
段羡菊  谭剑 《半月谈》2004,(24):47-50
2004年底。当北京、上海等地即将推行公车改革的消息炒得沸沸扬扬时.湖南省资兴市委、市政府已经“摸着石头过河”干了一年。一年前。资兴市通过了“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方案。第一轮进行了122台公车改革。2004年节约行政支出约1000万元。“车轮腐败”得到明显遏制。全市公、检、法、司系统的100多台公车即将纳入车改范围。公务接待改革方案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国家被财政供养的机构十分庞大.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世界上行政管理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行政成本降低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的重视。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对于执政者而言,节约行政成本的政治意义。并不亚于经济意义。从这个层面上看.资兴公车改革的实践.无疑为各地探索降低行政成本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刊综合 《创造》2014,(8):74-75
正面对中央确定的以社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原则,昆明模式的车改能走多远?副部级以下取消公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全国公务用车改革启幕,一石激起干层浪。公众热议新政的同时,有人搬出公车改革的"昆明模式"进行比较。2005年和2010年,昆明自下而上启动两轮公车改革试点,一时备受关注。需要指出的是,中央方案的出台意味着:十年试点中,昆明的公车改革模式将借力"顶层设计",最终从"非货币化"回归到"货币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于明年底前完成。  相似文献   

9.
武诗 《当代思潮》2012,(8):49-50
为进一步深化公车治理成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日,河南省中牟县由县纪委牵头、县国资局承办,采取“三公开”措施,公开拍卖了43辆超编公车,实现国资增值53.2%。一辆轿车平均拍了不足一万元,还称增值了50%以上,网上质疑声不断,“板砖”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11,(12):28-29
中央提出18万元限价公务用车标准,同时明确公车改革的社会化方向,这是否传递着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11.
公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计不会误解,这里说的“公车”,不是公共交通用车,而是公共(尤其是政府)部门用车。由于耗资和浪费惊人,所以势在必改。对于滥用公车,有称之为“马路上的腐败”的,也有喻作“屁股底下一座楼”(特指名牌豪华贵车)的。据调查,内地公车至少有400万辆,仅2004年,消费已达4085亿元。[1]每年为此开支的日常费用占到财政收入的15%左右,为世界公车消费之冠。问题在于:一是公车私用严重,真正公用只占1/3;二是公车运行成本是出租车的4·5倍;三是攀比、超标之风屡禁不止,连贫困地区也难免。显然,这种情况是不能听之任之的。但是,已经出台和正在试行中的…  相似文献   

12.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4,(32):21-2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公车使用管理制度,无疑对我国的公车改革具有借鉴作用。纵观一些国家的公车使用管理制度,其实都贯彻了两个原则:一是有利于工作。二是尽量节约开支。而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对公车的使用管理也有一定影响。本文介绍的各国经验中,尤以德国的篇幅较大。德国的公车管理制度比较精确和严密,尤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大》2012,(8):37-37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公车的问题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一把手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11,(3):47-47
公车改革箭在弦上,但是尚需给力拉弓。公车改革再成关注焦点。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省部级官员提升职务后,也不能换车,"车随人走",省部级以下单位车辆不固定到人。配合这个《办法》,财政部近日出台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从预算决算关口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地方很快又要开“两会”了,我在准备以省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私用公车需交费的书面建议时,通过调研和搜索相关资料而读到了一则关于周总理私用公车交费的轶事。说的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凡遇非公务用车即一直坚持给机关交费。他不仅在去公园、到理发店等纯粹的私事用车上坚持交费,而且有时把到民主人士家中拜访、去宾馆饭店看望外国朋友等这类应算是公事的用车,  相似文献   

16.
"公车私用",一直是公共行政治理的一大顽疾。近年来,百姓要求治理"车轮腐败"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政府也相继对公车使用模式"动刀",但绩效似乎并不显著。超八成公车将被取消,市管干部不再配车,节省15%行政开支,上亿元公车处置拍卖收入为公车消费"明显减负"……近期启动的温州车改,正成为新一轮地方公车改革的焦点。2012年4月12日,温州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温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市属106家行政单位、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7月16日正式发布,公车改革全面展开。此次公车改革遵循市场化、社会化、货币化的总体原则,除保留少数必要公务车辆外,取消副音B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改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相似文献   

18.
陶刚 《人民政坛》2006,(3):38-39
韩国首都有城市人口1000多万,拥有277.7万辆车.“行车难和停车难”一直困扰着市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以身作则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减少“官车”(个人专用车),把“官车”数量一下子砍到只剩4辆——市长一辆,三位副市长各一辆。“官车”绝不许任何人私用,在完成一天的公务后,必须返回市政府并登记就位。如果没有紧要公务的话,市长也经常乘地铁上班。在这里,“官车”无任何特权,牌照与普通车辆无异。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一些地方正在推行所谓“公车改革”,其大体做法是,取消为领导干部配备的专用公车,按干部职级高低发放不同数额的交通补贴。此种做法似有被广泛肯定之势,溢美之词频见报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干部集团的话语霸权和自我评价,借用“公车改革”名义而给自己加薪而已。公车消费无法理依据目前,公车消费已成大患,不改,财力、民力均无法支撑。但是。究竟怎么改才合理合法。才有法理依据,这是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的所谓“公车改革”,其实质是纳税人出钱赎买党政官员的公  相似文献   

20.
坚硬的车改     
在7月16日的方案公布之前,地方的公车改革已摸索了20年.期间,各地车改模式五花八门,但成功者寥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逆改革”,借机追求变相福利.凡此种种说明,想真正实现车改初衷,殊为不易。车改之难,最关键一点是要“自我革命”,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篱。就此而言,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可能是当下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