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罗茜 《法制与社会》2013,(21):178-179,181
基金会和公益信托是管理公益事业捐赠的主要组织形式。目前,基金会是我国管理社会捐赠的主要形式,在国外实践成功的公益信托并未发挥出其优势。本文通过对公益信托独特优势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公益信托的法律制度来探讨公益信托在中国发展的契机以及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制度构建和税收鼓励政策两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安全、高效的利用公益资金是一个关键问题。英美法系中的公益信托制度作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思路。借鉴公益信托制度,既要尊重信托人的真实意思,又要使公益信托资金高效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必须了解英美法系所发展出来的力求近似原则。本文希望通过对该原则的梳理,为公益信托制度的引入、发展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2001年实施的《信托法》建立了公益信托制度,它作为公益事业的一种崭新模式本应得到快速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相关的公益信托法律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少与之配套的税收优惠措施,导致公益信托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未能充分发挥推动公共事业的作用。本文指出我们应当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公益信托的配套法律制度,保障我国公益信托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证》2010,(10):31-38
近年来,我国对于公益事业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基金会等传统公益机构的应对能力已捉襟见肘,几次自然灾害后的举国公益捐助行为,亦显示出了部分基金会从资金运作到法制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与公益捐助相比肩的公益信托却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我国《信托法》内容缺陷管窥与补正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信托法》内容上的缺陷主要有:将信托业排除在调整范围之外;将受托人的承诺规定为遗嘱信托的成立要件;将公示确定为信托的生效要件且对信托公示制度规定不完善;对共同受托人意思表示不一致问题的处理规定不明确;将信托监察人制度仅适用于公益信托;将信托监督制度限定适用于公益信托并规定公益信托的监督机构为公益事业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过后,巨额善款的安全使用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就此学者们提出了公益信托的模式。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其中规定了公益信托,即以信托为框架,以公益为目的,由受托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募集、管理、使用捐赠财产,使特定的人得到资助。信托具有公开、透明、规范等特征,非常适合应用于公益事业。国外公益信托业发展已比较成熟,而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故我们须在现有的信托和捐赠的法律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公益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7.
力求近似原则是英美法中的一项关于使用赈济财物的原则,后为各国信托法采纳,成为适用于公益信托的惯例之一。其大致内容是:当一项公益信托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初始的信托目的无法实现,或信托目的已实现而信托财产尚有剩余时,基于使信托存续以有利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并且尽量与初始公益信托目的相一致的原因,将全  相似文献   

8.
论公益信托制度与两大法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锦萍 《中外法学》2008,(6):828-850
<正>引言:问题的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法律应该为慈善理念提供实现的形式和途径。公益信托在英美法国家被证明是民众从事慈善事业行之有效的途径。我国于2001年通过的《信托法》规定了公益信托的基本规则,包括公益信托的设立程序、公益事业管理机构的权限和设置  相似文献   

9.
薛智胜 《政法学刊》2011,28(6):17-22
公益信托的生命力在于其公信力,因而公益信托监管机制完善要围绕提升其公信力展开。针对我国公益信托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应从协调外部监管机制,完善内部监管机制,形成对公益信托的设立、运营及其退出监管的全程运行监管机制,以提升公益信托的公信力,促进我国公益信托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益信托的法律特征及我国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信托主要是一种以公益为目的而设立的信托,其具有目的公益性、一律实行要式主义、适用力求近似原则解决其信托财产或其他剩余部分的有效利用问题、实行税收优惠的特征。我国公益信托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积极探索公益信托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国在慈善扣除理论与立法上的重要变化尚未引起我国学界的重视。美国慈善扣除制度在实施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目前美国已有不少研究开始对传统的慈善扣除理论进行批判,美国政府也已经开始对慈善捐赠扣除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因此,在完善我国慈善税收激励制度时,在对美国慈善税收扣除立法实践考察的基础上,梳理其理论发展并进行制度反思,除了肯定美国慈善扣除制度对捐赠的激励作用之外,还应当重视当前美国慈善扣除理论方面的变化及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合理设计慈善扣除的比例限制,科学设置边际税率,选择适当的慈善税收优惠方式,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慈善税收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2.
孙璐 《行政与法》2010,(6):43-46
作为一种新型的慈善事业运作平台与机制,社区慈善超市的运营发展离不开社会资本的积累。我国社区慈善超市实际上是社会慈善和政府救助的混合体,社会资本的缺乏正是其发展受制的重要原因。因此,应正确处理慈善超市与政府的关系,构建政府、社会、公民之间的互信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慈善超市发展的网络机制建设,增加社区慈善超市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3.
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法学论坛》2007,22(6):95-10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重要意义将更加凸显.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税制模式不能体现纳税人税负的公平合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窄,不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费用扣除标准的设定不合理;税率设定复杂显失公平;税收征管缺乏力度;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依然淡薄,纳税义务人故意隐瞒收入.其改进方案包括: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拓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减少减免税项目;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税率调整;加强税收源头控制,防止税款流失;加大对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改革,进一步修改、完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科学的《个人所得税法》.  相似文献   

14.
15.
Editor’s Note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China’s tax law reform has become a highly valued and distinguished area for earnestly advancing Chinese socialist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inciple on strengthening legality of imposing tax, as well as new settings regarding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ax collection and protection of taxpayers’ well-being gradually and vigilantly attain responsiveness from top national legislators and scholars. Meanwhile, the efforts exerted by tax administers on fighting tax evasion have been elevated on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grounds. For example, a focal area is the evaluation and collection of presumptive tax which is a common routine for administ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over, the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administering tax collection invite a rigorous process of revision and modification with contemporary conceptions of taxpayers’ well-being.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rough the example of presumptive tax collection, the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ax collec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rotecting taxpayers and advancing the goals of de-administrating arduous procedures to conform to new tren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also proposes that the vigor and dynamics of tax collection efforts should coincide with national goals of reformulating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collection mechanisms, solidifying the national conversion of business tax to value-added tax, matching with the new wave of bankruptcy of certain enterprises, and so forth.  相似文献   

16.
刘显娅 《行政与法》2014,(2):98-102
国际纳税主体作为国际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的一方,在利益的驱使下,不仅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而且要考虑如何降低税负.在减少税负的多种选择中,避税被认为是一种最为“安全”和“保险”的方法.随着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国际税收领域内的避税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各国针对国际纳税主体进行国际避税所采用的各种方法,通过单边立法和国际协调规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限制.我国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反避税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胡海 《时代法学》2010,8(6):23-29
目前,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成为制约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征环境税,建立和完善环境税法律制度是我国改善环境治理现状的必然选择。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环境税法律制度的宝贵经验,结合中国本土实际,应从妥善协调环境税费关系、改革目前有关税种、开征专项环境税、采用合适的税式支出方式、改进环境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房产税改革正当性的五维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文 《法学研究》2014,36(2):131-151
房产税改革是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重点和难点,其正当性建构必须得到重视。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有关土地公有制和双重征税的质疑能够化解,存量房产具有可税性。房产税改革的正当性可分解为五个维度:一是征税正当,应以完善财产税制为直接目的,组织收入的功能则需经由整体性的税费结构调整来渐进地实现。二是定税正当,应以税负适度为核心,合理确定计税依据、税率及税收优惠。三是管税正当,应完善房产评估等配套制度,建立以纳税申报为主体的新型征纳模式。四是用税正当,应强化地方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形成地方财政收支健康运转的良性循环。五是程序正当,应以制定房产税法的形式推进改革,通过改革路径的法治化和可参与化来增强其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形式移转不课税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托是以财产为中心的制度创新,在信托设立、存续、终止的各个环节,存在诸多信托财产形式移转现象。形式移转的财产其取得人并非经济利益的实际享有人,应从实质课税立场出发,将形式移转不课税确立为信托税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形式移转不课税原则在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信托税制中均有体现,我国应在今后信托税制的立法中贯彻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