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健同志《鲁迅是怎样评论〈水浒〉的?》一文(以下未注明出处的,均引自此文),主要论点是:“鲁迅关于《水浒》所写的是‘侠之流’的‘强盗’,《水浒》供市井细民‘娱心’,‘为市井细民写心’的论述,是鲁迅论述《水浒》的精粹所在,又是被掩盖、被歪曲得最严重的部分。”笔者认为,所谓《水浒》“强盗”说、“娱心”说、“写心”说(作者还说鲁迅认为后两说是《水浒》的创作动机)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时代潮》2000,(8)
鲁迅先生在《华盖集续集·学界的三魂》一文中,曾经指出:"中国的国魂里大概总有两种魂:官魂和匪魂",他又说"‘民魂’是国魂的第三种……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段话可以说是凸现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官魂是由其统治性质决定的;作为反抗正统统治的存在,匪魂则是依据其反抗性质决定的。由吏治和官阶组成的政体,往往会依时依势而定,由匪人和匪行组成的事  相似文献   

3.
1980年1月31日《光明日报》刊载了一篇题为《试论人性》的文章。文章硬说鲁迅有“非阶级”的人性论观点。 作者认为鲁迅在《文学的阶级性》一文中,“强调了人和文学的阶级性”,“同时又指出:‘有些作者,意在使阶级意识明了锐利起来,就竭力增强阶级性说,而别一面就也容易招人误解’。‘中国却有此例,竟会将个性,共同的人性(即林氏之所谓个人性),个人主义即利己主义混为一谈,来加以自以为唯物史观的申斥,倘再有人据此来推论唯物史观,那真是  相似文献   

4.
“四人帮”在篡党夺权的过程中,借着“学习鲁迅对《水浒》的论述”的幌子,导演了一场“评《水浒》”的闹剧。他们先在《红旗》杂志上用大字刊印了从“《流氓的变迁》中撷取出来的一段鲁迅语录,接着,又连篇累牍地抛出大批呼叫鲁迅评《水浒》评得好”的文章,摆出一副唯独他们才悟得鲁迅论说精髓的架势,实际上把鲁迅糟踏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四人帮”垮台以后,林志浩同志发表了。《还鲁迅评〈水浒〉的本来面目》的文章,不仅揭露了“四人帮”的反动政治阴谋,而且还尖锐地批判了“四人帮”歪曲鲁迅、颠倒是非  相似文献   

5.
现行初二《思想政治》教材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一版第113页)有这样一段话:“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所谓‘官’指的是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它不包括我国的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居委会、村委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为了加深学生对“民告官”的理解,教材随后编写了一则阅读材料——山西省离石县公安局因违反法律程序,滥用职权被公民陈某起诉的案例,用以说明“民”是可以告“官”的,“民”是可以告倒“官”的。  笔者认为,这里有两个问题比较含糊需要明确。  第一,公安机关是行政机关还是司法机关。  …  相似文献   

6.
语曰“天高皇帝远“,这当然是事实。元末台州、温州、处州谣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明·黄溥:《闭中今古录》)官多如毛,吏治腐败,法纪荡然,民不聊生,最后只能是惟有一个反字了得。这是中国不知上演过多少次的历史悲剧!而细察古今,则又不难发现:天高皇帝近,更遭殃的还是老百姓。清中叶学者陈其言《庸闲斋笔记》卷八载谓:“黔中苗人称天子为‘京里老皇帝’,称大小官府皆曰‘皇帝’,其私称官府则曰‘朦’。粤西瑶人称官府曰‘瞎’。噫!‘朦’、‘瞎’之称,殆《春秋》一字之褒与?”这条史料颇为典型。“称大小官  相似文献   

7.
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鲁迅一生反对思想禁锢和阅读强迫,但他死后却被竖立成一个“牌坊”。这是鲁迅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无奈。还原鲁迅不仅要把“神”还原为人,还要正视后人的争论:“鲁迅是黑暗的吗?鲁迅是否已经过时?我们是否还需要鲁迅?”其实音迅从没要求不朽,相反,他盼望速朽。但显然,我们的世界依然存在先生所愤恨的“瞒”和“骗”。——题记为什么要选这么一个题目?还是先从一件小事说起。一位同学告诉我,他看了在学校放映的电影《鲁迅》,非常感动。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也很不错,能拍成这样,是很不容易了。在拍摄过程中,编剧和导演曾经征求过我的意见,因此我注意到编剧的一个陈述,即强调鲁迅“兼有‘儿子’、‘丈夫’、‘父亲’、‘导师’、‘朋友’等几重身份”,整部电影也是围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我以为,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点明了这一:“联系到一九六二年的右倾和一九六四年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醒的吗?”所谓1964年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  相似文献   

9.
郑振铎在一九五四年版的《水浒全传》序中,说施耐庵原本中“宋江等受‘招安’以后,只有‘征方腊’一件事”,“他们并不曾去‘征辽’,更不曾去‘平田虎、王庆’。原本这样的情节,是和《宣和遗事》里面水浒故事的节要相符合的。”这一分析是很有道理的。现在我想补充一点,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中,加进征辽故事的作者与加进平田虎、王庆故事的作者,显然是两个人。前一作者对《水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上海市政研会、团市委和《解放日报》在浦东世纪公园展示厅联合召开了“《论语》与人际和谐”座谈会,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论语〉心得》主讲人于丹与上海市各界人士坐而论道。与会者围绕“《于丹〈论语〉心得》成为热点,契合了人们何种心理状态和价值需求?”、“《于丹〈论语〉心得》和《品三国》等书籍的走红,是否标志着大众文化在同精英学术的较量中胜出?”、“先进文化产品如何关注大众、走向大众、引领大众?”及“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之间如何‘搭桥’、融通、和谐?”等话题,展开了面对面的讨论。我们联合上海市政研会推出本期专题——传统文化大众化的路径,摘刊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朱东润在《〈离骚〉以外的“屈赋”》(《光明日报》1951年5月12日)中说:“‘屈原传’的作者以‘招魂’为屈原所自作。王逸‘楚辞章句’目录不标作者姓名。按章句目录,对于诸篇作者除屈原外,一概标名,独屈原不标名,准此似王逸在标目时认为屈原所作’。至卷九‘招魂”章句则又叙称:‘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王逸此叙,以‘招魂’为宋玉所作,与标目时自相牴牾。”刘心予《关于〈招魂〉的作者和乱辞》(《华南  相似文献   

12.
易重廉同志《〈天问〉义释八则》(以下简称《义释》,载《求索》1981年第3期)对《天问》中几个有争论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引证广博,内多新见。但其中有些似乎还可以商榷。 一、“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义释》以“愎”作“复”,解为招魂之义。但是,上句既然是说禹招鲧之魂,下句主语承上,也当是禹,这就无法解说,又与《义释》以为“变化”指“鲧死化龙、化熊、化山诸传说”,主语当是鲧之说发生矛盾,除非加字不能解通。而且,前人未言及禹有招魂之事。《礼记》乃收集列国时各国礼俗所为,仅据此  相似文献   

13.
“匪”也泛称为“土匪”。它所针对的反义词,包括“洋匪”、“官匪”、“学匪”等等。其中的“土”也有“土著”之意,即指中国式的匪,民间式的匪,有别于外国的和从外国引进来的。“匪”在戴上明显标志时,一般会使人憎恶、讨厌。若是由匪而官,而绅,而王,而帝,当即就正统起来,乃至神圣起来。若是由土著而染上一点洋化,成为高等华人——包括华官、华绅,就有可能被艳羡之、崇拜之、垂涎之。这叫什么?这叫匪性、匪心、匪情、匪趣。几千年来中国曾是“小农的汪洋大海”,无论是始终被压迫的小农,还是跃升为小农压迫者的大人物,晋位为官、为绅、为王、为帝,都很难摆脱“匪基因”。始终位卑的小农,因其经济能量、政治能量、文化能量的脆弱,其心思往往只有两种:或是媚官,或是媚匪。于被压迫的小农而升位于压迫小农的人,无论其镀上怎样  相似文献   

14.
李桂梅 《湖湘论坛》2003,16(2):85-85,93
鲁迅先生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里 ,以狂人之语 ,辛辣的文字 ,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封建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 ,发出了打倒吃人礼教的强烈呼声。在《狂人日记》中他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 ]这种吃人的礼教突出表现在家庭伦理关系中 ,即夫权和父权。鲁迅先生对“节”、“孝”等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孝”是封建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 ,鲁迅把被封建统治者扭曲了的所谓孝道与封建君权…  相似文献   

15.
不平则鸣     
司徒伽 《前进论坛》2009,(11):58-58
闲读宋代洪迈《容斋随笔》,见其有质疑唐代韩愈之条,不禁莞尔。韩公日:“大凡物不得其平则呜。”(《送孟东野序》)洪迈生疑:“韩文公《送孟东野序》云:‘物不得其平则鸣。’然则其文云:‘在唐、虞时,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之以鸣,夔假于《韶》以呜,伊尹鸣殷,周公呜周。’又云:‘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然则非所谓‘不得其乎’也。”他认为,为不公平事而愤慨是常理,然而皋陶、大禹、伊尹、周公等“善鸣者”皆为声名卓著的成功者,  相似文献   

16.
《卜居》是写楚怀王末期“屈原既放年三,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时的景况。屈原遭遇不幸,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实是一个重要原因。故于《卜居》内,屈原愤然曰:“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口足)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此“妇人”当指郑袖无疑。郑袖者,怀王之宠姬,为时人目为“幸夫人”(《战国策·楚策二》)。她是个权变而又愚顽的女人,是屈原的政敌。屈原把她作为自己主要对立面而加以指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卜居》里另两问,“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历来注家多以为指贵人、诸侯。其实“大人”可指女性,此处即谓郑袖;故五臣注:“云‘大人’,谓君之贵幸者。”(洪兴祖《楚辞补注》引)对郑袖,屈原一称“大人”,乃揶揄之;一称“妇人”,更轻贱之矣。  相似文献   

17.
杂感二则     
“唾面自干”与娄师德 “唾面自干”的典故见于《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三·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相似文献   

18.
政绩,即官员在任内的工作成绩,是时下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因为它与干部的升迁荣辱紧密相连。其实,细究起来,这也是“古以有之”,不绝史册。商秋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第八》)这就是讲的政绩。膝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岳阳楼记》)也是讲的政绩。相比较起来,我以为司马迁的“政绩观”更全面、更科学,更值得探讨,也更能给我们以启发。“民大悦”,是司马迁政绩观的第一个标准。司马迁把“民大悦”而不是“官大悦”、“上大悦”当做政绩首要标准,在当时那个社会十分…  相似文献   

19.
杨佩 《协商论坛》2017,(4):18-19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提“中国工匠”,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其实,2016年以来,“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重要热词.什么是“工匠精神”?如何让工匠精神真正融入企业乃至各行各业从业者的价值体系?成为住豫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何谓“知识分子”?一般词典定义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而著名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专家王瑶解释说“什么是知识分子?他首先要有知识;其次,他是‘分子’,有独立性。否则,分子不独立,知识也会变质。”他确认“鲁迅先生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概而言之,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