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春  谭正新 《思想战线》2011,(Z1):516-517
女性身体美是在现代社会表现形态中呈现的人类形神相合、身心一如的生命整体健康美,它是现实生活中生命活动的有机体表现出来的动态变化之美,即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状态综合显示出的健康之美。  相似文献   

2.
龚婷 《思想战线》2018,44(2):147
审美文化是人类审美活动在文化形态上的体现, 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人类的社会存在形式、 社会场域密切相关, 也必然要随着人类的社会存在形式、社会场域的变化而变化。 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 导致了虚拟社会的兴起, 实现了社会存在形式、 社会场域的创新。 与此相适应, 审美文化在虚拟社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 重大而深刻的演变, 其演变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一方面, 人类社会存在形式、 场域的创新必然要求人类的审美文化发生相应的演变, 这是人类社会存在状态决定人类文化存在状态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 活动于虚拟社会中的人类新的审美需要, 也必然要求人类的审美文化发生相应的演变, 这是人类需要决定人类活动及产物的必然结果。 正是通过这一演变, 使作为审美文化构成要素的审美观念、 行为和结果表现出了新的状态, 使审美文化呈现出了审美选择的虚实交融性、 审美方式的高度智能性、 审美交流的方便快捷性和审美成果的广泛共享性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瘦理想指女性对以“瘦”为评价核心的理想身材的美好想象与希望,个体将其内化后会表现出持久而强烈的瘦身追求。在质性研究范式下,通过对19名受访青年女性进行深度访谈后发现:青年女性在瘦身方面整体表现出美好与偏离两种心理样态,具体包括瘦身憧憬、自我客体化、身体不满与饮食失调,并呈现动态化交叉与叠加。原因主要涵括追求健康的需要、提升魅力的欲求、审美文化的引领、身体规训的约束与媒体宣传的助力。研究结果认为身材审美文化是瘦理想盛行的核心因素,这一结论印证了文化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也为该领域的研究增添了本土情境下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晚明中国,作为载道文体的诗歌由宰制文学中心地位的滑落表明,传奇、小说等通俗文体业已勃然兴起。通俗文体不仅依托晚明蓬勃的消费文化广泛播散,而且,晚明文士将通俗文体抬举至与诗歌等量齐观之境,此种“以浮华代自制”正表现出颓废风格的原始之义。同构于晚明颓废的社会审美风格,以描写世情为主的传奇、小说等通俗文体,因晚明情欲社会的表达需要,其作为文人文化的表征亦使用音乐、绘画等多种审美形式,表现出具有间性之美的颓废文学审美风格。此种间性审美风格不断挑战宋明宰制儒家所标举的崇高审美风格传统,在文人文化的形式之美的极致性追求中,表现出晚明中国人与文的审美自觉,以及中国“生活美学”新的实践可能。  相似文献   

5.
倪正芳  ;曾思艺 《求索》2008,(7):99-101
庄子哲学思想与谢林同一哲学思想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在这种共性基础上,两者的美学观也在审美核心、审美境界、美之特征及审美方式诸问题上存在着一致性。而他们美学观表现出的差异则反映了中西文化各自特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残缺域间的光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艺术表现上说,所有艺术都是残缺的,残缺是绝对的,而完美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一种艺术都不可能表现事物的全部,都是选取某一部分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东西,所以对残缺的审美是人类正确认识自己和保护人类历史文化的客观需要。本文试图从残象、悲情、时空、失误等审美要素方面探讨残缺美在人文领域中的美感表现,以及这种表现是如何同人类审美的自我实现相融合的。  相似文献   

7.
美的追求     
<正>摄影虽然只有短短100多年的历史,但对于美的事物与作品大家还是有共同的追求,如何确定一张照片的美与不美是有一个标准的。虽然美学没有固定的尺度,但是从古至今对美的追求还是人类所共有的,而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对美的诉求与欣赏美的途径。摄影艺术的美是摄影家在艺术实践中将现实事物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并以人们可以感受到的最佳方式展示出来,摄影家的创作实践已经熔入了摄影家的多种审美心理、审美情感、审美认识、审美想  相似文献   

8.
审美人类学并非对于"美"的纯粹凝视,亦非流于对其文化事项的收集,而是关于审美和艺术的物质基础,及其"美"之规定性的同构性的系统性研究。在美学与人类学的交流互补中,审美文化这一聚合性对象根据其表现形态、场域性和心理机制等层面,主要形构为如下三个方面:(1)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包括原始艺术抑或"艺术前的艺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仪式中的艺术,以及当代富于杂糅性和流动性的艺术形态;(2)地方性审美经验;(3)审美偏好。审美人类学是关于审美和艺术形构机制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在人类学与美学的契合与边界之处,审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理念与方法都将呈现出新的气象,并由此开拓出当代美学新的研究格局与未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作为对象世界的一种属性,是人类劳动活动的产物。因此,商品经济作为人类重要劳动活动,既是产生美的活动,又是研究美的重要对象。我们可以从发展商品经济的生产要素来加以说明。 1、商品经济作为人类劳动,这种经济活动由功利向审美演化,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把自已的自然力作为一种客观力量来加以运用的,并且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力量。这一点决定了人类的整个劳动。包括劳动过程、劳动动作、劳动技能等必然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从而使这种劳动活动由功利向审美方面演化。商品的美的属性更加强烈,它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需要,而且还要参与商品的竞争。商品生产者为争夺市场,往往制造出精、巧、新、奇的商品,而生产精、巧、  相似文献   

10.
肖柏元  杨阳 《前沿》2013,(16):171-172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代下人们对日用陶瓷产品的审美需求的分析,尝试探讨了现代人新的审美需求以及在这种新的审美需求下日用陶瓷设计的发展趋势,得出了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应从现代多样性、差异性、独特性、开放性的审美心理出发,设计出无论是在文化上、技术上、情感上以及风格上都兼顾的陶瓷产品,引导人类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1.
贺利 《前沿》2010,(17):194-197
宋代高度繁荣发展的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市民文化,促进了人性的觉醒、人的平等意识的滋长。个性解放的思想与妇女观念的新意识成为社会文化潮流的重要趋向,这就为宋代女性文学营造了一个温和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由此,宋代女性词人表现出高度地自信、潇洒、豪放,对时事政治的高度关切,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钟情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以及率真任情、自由活泼、潇洒脱略的女性人格魅力,这些都表现出宋代女性词人逐渐摆脱了男性审美主体的影响,真实地展现出了自我的心理特征及本色形象,并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语言中,委婉话语作为人际交往的言语中介,反映了主体的审美追求,同时也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突出体现.文章围绕即兴而却闪烁睿智的委婉话语是否蕴涵美之素质的问题,探讨委婉话语审美研究的哲学渊源.研究发现:委婉话语具有含蓄美、空间美和意境美的审美属性;委婉话语的使用遵循风雅原则、巧妙原则和和谐原则,这不仅出自人类的趋美心理,而且是话语中所蕴含的超越性和契合性特征的审美意识使然.  相似文献   

13.
浅谈当代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璇 《理论月刊》2007,(10):162-165
当代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已经和它的实用价值取得了同等的位置。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应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为形式美,另一方面为表现美。它的形式美表现了农业景观最直接的审美感受,而表现美则赋予了其功能性、生产性和可持续性。新时代的农业景观应使其形式美与表现美和谐统一,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有机的结合体。农业景观的形式美与表现美和谐统一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审美重点。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提升的今天,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下,审美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异,其中之一就是审美转向了日常生活之中、身体之中。本文通过对"审美文化"、"日常生活"、"身体"等概念的辨析,以及对它们在当下审美文化中的表现的描述与分析,揭示出审美借助现代、后现代文化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及其身体,在其中发现美、创造美,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它唤醒的或者参与的日常生活会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会使人更加愿意生活,更加愿意在生活中看见、创造并体验审美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彭勇军 《求索》2012,(11):159-161
特殊心灵求美的审美态度使得他们有艺术审美的需求,其艺术审美心理结构可以分为审美感知层、审美经验层、审美直觉层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特殊心灵在艺术审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精彩瞬间",以及特殊艺术审美实践所具有的行为力量能改善特殊审美主体的社会行为,因此探索特殊心灵的艺术感知方式,助其构建艺术审美世界便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与现实价值。文章在讨论特殊审美心理结构、艺术感知方式基础上,分析了特殊艺术审美心理的形成机制与作用,并提出了构建特殊心灵艺术审美世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亭山 《传承》2010,(3):148-149
体育运动中蕴涵着无限的美,如:形体美、动作美、造型美和协调美,它们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可谓魅力无限。体育课是进行审美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体育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大胆地表现和创造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汪莎 《求索》2013,(8):101-103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美学的奠基人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建构了他的美学体系。他对审美与艺术的剖析在西方关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他通过审美判断和艺术中关的密切联系分析出美的本质问题。辨别判断之美与艺术之关运用审美判断进行区分并详细说明了四个切入点,因为它是分析艺术之美的基础。艺术之美的根本点是判断之美,也就是取决于审美判断并高于判断之关。它与通过审美判断而得出的判断之美都是以无功利、无概念的形式为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事物通过审美判断都能成为艺术,因为艺术是审美过程的提炼.是以美为根本点的最终形式。  相似文献   

18.
体育运动中蕴涵着无限的美,如:形体美、动作美、造型美和协调美,它们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可谓魅力无限.体育课是进行审美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体育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大胆地表现和创造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全部文化创造活动的漫长过程及其创造产品的复杂形态中,审美价值始终是人们矢志追求的目标和极力予以表现的内容.对青年来说,美,更具有特殊的魅力.因而在青年文化系统中,审美文化成为其中最直观、最活跃,最富于生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崔涛 《求索》2013,(9):165-167
在张扬个性解放、反对礼教桎梏、追求自由婚恋的五四时代.公开表现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背离和反抗的女性同性之爱,成为五四女性写作反叛传统性别规定、超越性别局限、张扬自我个性、展示女性欲望主体性与多样性的书写策略。它从一个层面表现了女性刚刚踏上解放之途时的特殊心态.这里有对男权话语的精神逃逸、也有对女性世界的自然回归、更有对姐妹之邦的浪漫构想。五四女性文学对女性同性爱的温和的欲望书写.为女性反抗男权社会和性别歧视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整个世界进一步反思人类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