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几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稻米贸易发展迅猛,不断增长的趋势明显,但双方稻米贸易的不稳定性与不平衡性也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在探讨双方稻米贸易总体趋势的基础上利用出口集中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对其动态与前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双方稻米贸易具有市场地位极不对等、比较优势差异较大、贸易互补性较强等特征。本文对中国与东盟稻米贸易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利用东盟秘书处网站数据,深入分析东盟与中国双边贸易总量、商品部门结构、商品贸易竞争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变化特点,为中国如何发展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的果蔬贸易在双边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选取2000~2009年作为研究的起止年份,首先分析中国--东盟农产品及其果蔬产品贸易现状;其次选用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分析中国与东盟及其各国果蔬产品的相对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用双边贸易综合互补系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整体及东盟各国果蔬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日本都是东盟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都把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力要素。文章采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从多个视角对中日机电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规模、贸易结构及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发现中日两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层次较低,但整体而言又各具特色,具有差别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成,为中国福建省开拓东盟市场带来新的机遇,福建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地缘和华侨优势,对东盟贸易额不断增长。本文分别通过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差异度指数考察了福建省与东盟之间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与竞争性,研究发现福建省与东盟在海关统计数据库HS编码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第八类产品革、毛皮及制品、箱包等上的竞争性较强,并据此对今后加强双方经贸合作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西南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整体水平 中国西南与东盟国家贸易关系日益紧密,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双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IIT)又译为行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既出口又进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交易行为,它不同于基于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禀赋而产生的产业间贸易.  相似文献   

7.
中印两国商品贸易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中印两国主要商品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的基础上 ,对两国的商品贸易进行了比较 ,并对中国和印度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贸易相似程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俄蒙三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地理位置相互毗邻,政治关系稳定密切,经济合作日益紧密。本文通过对中俄和中蒙之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中俄以及中蒙之间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中国与蒙古、俄罗斯两国应加强经贸合作,减少贸易障碍,并着手构建中俄蒙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进出口额、进出口增长速度及进出口额占各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几个方面对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日益增强.同时,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之外的第三方市场上的出口相似度指数进行测算,表明中国与东盟出口结构趋同态势越来越显著,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在出口上越来越强劲的竞争性.文章对中国与东盟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东盟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正逐步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本文将对中国与东盟之间产业内贸易的状况作实证性分析 ,并揭示其发生的原因。一、产业内贸易及其形式因为精确定义“产业”比较困难 ,所以产业内贸易的界定也比较含糊。对产业定义和划分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它们共同的特点 ,就是承认产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产业是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目前 ,一般认为 ,产业是指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 ,至少前3位数字相同的产品生产企业组成的集合。产业内贸…  相似文献   

11.
贸易对中日韩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中日韩贸易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双边贸易强度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取决于双边产业内贸易强度的大小。产业内贸易强度大,则双边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动性为正相关;产业内贸易强度小,则双边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动性为负相关。另外,中日贸易中纺织纱线等6种行业的贸易有助于提高经济周期协动性,而服装等2种行业的贸易降低经济周期协动性;中韩贸易中有色金属相关行业等6种行业的贸易有助于提高经济周期协动性,而塑料等2种行业的贸易降低经济周期协动性。  相似文献   

12.
Intra-industry trade—trade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the same product between countries with similar factor endowments—has been an important and surprising feature of the postwar international economy. Economists have explained this trade with models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which suggest that intra-industry trade does not have the stark distributional consequences that the more traditional "endowments-based" trade does. I do not dispute that claim here, although I do dispute a political implication drawn from it—that intra-industry trade produces less political action than endowments-based trade. I argue that, because firms involved in intra-industry trade are monopolists, lobbying essentially becomes a private good . If intra-industry trade places costs on firms, they do not have less incentive to take political action to stop it, a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suggests. I provide evidence for this contention from complaints lodg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more likely an industry will request protection from the ITC.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理论界对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内在联系及其调整的研究有了不少进展,形成了许多有独到见解的研究成果。贾继锋、李晓青(1997)认为,中国和东盟互补性最初在初级产品中得以体现,随着双方产业结构中制造业产品的比重上升,产业内贸易的互补性日益成为主要的发展势头。产业调整中的互补性竞争导致新的产业分工,市场容量的双向扩展又增强了产业的互补。  相似文献   

14.
张宏  丛静 《东北亚论坛》2006,15(2):43-48
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包括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国际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与地理区位等。中国与韩国的地缘优势及不断加强的区域经济合作为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开展打下了现实基础;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是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中韩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规模不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顺利开展与韩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我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实施规模经营战略、提高引进韩国FD I的档次、促进中韩间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中日韩FTA对产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随着中、日、韩贸易投资合作日益密切,区域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不断增加,三国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讨论日益激烈。分析比较三国产业竞争力,可以看到我国的整体产业竞争力与韩日相差较大,处于三国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分工结构的低端。在这一背景下缔结三国FTA,我国的主要产业和相关企业短期内会受到一定冲击,但长远看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为对应中日韩FTA,我国政府应改善产业环境,放宽市场限制,建立公正公平的市场机制。企业需要适应贸易投资环境的变化,从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和管理与营销等方面加强与竞争对手的抗衡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老挝贸易正常往来的历史并不长,是在1988年12月双方签订了两国政府问第一个贸易协定以后,两国的贸易关系才得到全面恢复。老挝有很多农产品都是纯天然绿色商品,在中国很有市场。由于老挝是个农业国家,中国生产的农用手扶拖拉机、柴油机、碾米机、脱粒机、农用运输车、化肥、农药等都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17.
产业内贸易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对双边贸易结构调整和优化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作为发展中国家间的最大自由贸易区,影响着东亚以及全球经济格局,产业内贸易发展必将带动双边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及贸易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目前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较低,并且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以垂直异质为主的产业内贸易结构发展迅速,与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呈现"剪刀差"趋势.  相似文献   

18.
韩日间贸易长期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日建交以来,韩日间的贸易始终韩方逆差,一次也未出现顺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性的原因是韩国产业结构依赖于日本。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依赖于日本,是结构性的。韩国为了摆脱对日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的局面,应增强商品品质的竞争力、零部件的竞争力、开拓中间市场、继续维持和扩大对日出口良好品种的市场、努力扩大发达工业国市场、维持适合韩国国情的汇率水平、努力使日本缓和非贸易壁垒和积极吸引日本企业的投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