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扛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跟“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是我国民间两条相映成趣的谚语。同样是三个人组成的集体,由于组合方式不同,因而产生的整体效应也大有径庭。三个和尚各念一本经,结合得十分蹩脚,整体效应发挥不了,落得大家都没  相似文献   

2.
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些话,谓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相似文献   

3.
一座古庙里,住着一个小和尚,天天下山挑水,把庙里的事情搞得井井有条.后来来了一个行脚和尚,小和尚便不肯下山挑水了.两个和尚互相计较,最后只得一起下山抬水.这时,又来了第三个方脸和尚,三个和尚谁也不肯去挑水或抬水,庙里的一切事情也都无人去管.一天老鼠蹬倒烛台,发生了一场大火,小庙被烧掉.这时三个和尚醒悟了,便一起同心协力重建小庙,共营生活.这是动画片《三个和尚》的故事梗概. 上海美术电影厂摄制的放映时间只有十八分钟的动画短片《三个和尚》,以其有趣的内容、独特的中国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寓意,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该片在放映不  相似文献   

4.
趣味概念     
◎和尚与创新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这样解释几种创新的含义:时事报机制创新:三个和尚挑水吃,为保证公平,实行接力赛,每人挑一段,谁也闲不着。这叫“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老和尚引进竞争机制,立下庙规:三个小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道菜,相反,就只能吃白饭。因时事报告69此,三个和尚挑水效率很高。这叫“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天天要挑水,三个和尚嫌太累,于是想出一个办法,把山上竹子砍下来,掏空后连成管子,把泉水引过来。这叫“技术创新”。厉教授认为,三种创新在实践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综合运用,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 这些年,我们对和尚似乎太不公平了,许多不相干的事,居然都会跟小僧老衲们扯对上号,使其蒙受委屈。你看“做天和尚撞天钟”——懒与混的代名词。明明是自己懒,却拉上和尚来替代。“三个和尚没水吃”——吃“大锅饭”的形象化。明明是自己吃“大锅饭”却不敢正视,就把和尚推出去作为“挡箭牌”。“拆庙减和尚”——机构改革的设想。明明是自己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但不去触动,借和尚来“纸上谈兵”,空喊一通。  相似文献   

6.
据说有一位美国企业家对我们的评价是:纯粹从个人而言,华人对财富几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创造能力。所以,世界级的富翁中,华人富翁不乏其人。但是从企业而言,华人对组织的运作缺乏足够的热情与能力,所以世界级企业里就鲜有华人办的企业。 外国企业家对我们的这番评价说白了就是中国人凭个人聪明和勤奋发财的本事大,依靠组织运作整个企业而发财的本事小。这个评价是“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是条虫”的变种,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翻版,是骂我们不会合作。  相似文献   

7.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这说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众多的部分组织得合理,相互作用,就能激发出正的整体效应。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所反映就是整体小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若部分组织的不合理,相互拆台、抵耗,就会产生负的整体效应。仅仅认识部分不可能真正认识整体,单单从整体来把握对象而不深入到部分也不可能全面地认识整体,必须将两者统一起来。系统论就是这样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它认为系统是普遍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并把研究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对待,从复杂事物的整体上,从…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口棺材。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 ?想到这,他那当官的喜悦没有了。于是,他就叫了个算命的给算一下。刚把那个梦说完,算命的就笑了,连声说:“这是一个好梦,这是一个好梦。”他不解:“怎么是一个好梦呢 ?”算命的不紧不慢地说:“你肯定是当官了。”他听了,没说是,也没说不是。算命的马上说:“‘棺材’就是‘官财’。你当官了,就有财了。这不是好事吗 ?”果然,没多久他的…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而整体离不汗局部,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如果局部处理得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反之,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局部功能之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这个道理。局部也离木开整体,局部离开了整体就失去了作为局部的意义,就如同“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作为手的意义”。为了适应当今山界问际竞争的要求,迎接ZI世纪的挑战,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要切实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第八十四回,写唐僧师徒四人到了灭法国边境.观音菩萨变成了一个老太太,牵着个小孩子来见他们,并告知:“前方的灭法国国王因前世里结下冤仇.今世里造孽。两年前许下一个大愿,要杀死一万个和尚。这两年陆陆续续杀了9996个无名和尚,只等四个有名的和尚,凑成一万,好做圆满哩。”后来的电视剧《西游记》改编非常成功,变成了国王在梦中看到和尚诽谤了他,梦醒了发誓要杀一万个和尚。暂不提和尚为何得罪了国王,只来分析观音菩萨的话。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2010,(2):40-40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是和尚分粥的故事: 一个寺庙中有和尚若干,每餐都要分食一锅粥,又没有标准的度量工具。于是,他们试图建立一种制度,公平合理地解决斋饭分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晓海争强好胜的心思特别强,年级前10名虽说很不错,但他还有大把的劲儿没处使呢!因此,学校一有活动他准积极参加,在公开场合也抢着发言。慢慢地,李晓海听到同学们说自己“出风头”、“可耻”。他有点难过——“我错了吗?” “表现自我”,并不是坏事,应该说能够恰当地表现自我的人,是有能力、有自信的人。这样的人,将来很可能成就一番事  相似文献   

13.
在惩治腐败的斗争中,"穷庙"里的"富和尚"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令世人深恶痛绝。但是,对于"富庙"里的"贪和尚",有些人非但没有多大反感,反而常常为他们撑起保护伞,宠爱之情每每溢于言表。一日"富贪无害"论。认为只要企业发展起来,集体有实惠,"贪和尚"贪一点算得了什么?甚至把"贪和尚"们的灰色收入当作多劳多得的一种经济补偿形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对"穷庙"里的"富和尚"处理确实不留情面,而对赢利企业的"贪和尚"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明知有问题也不去触动,听之任之。  相似文献   

14.
凡是出家当和尚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作"剃度"。和尚为什么都要剃光头呢?公元前5世纪,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的一个释迦族部落里,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即佛祖释迦牟尼)离家修行, 7年后觉悟成佛,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广收门徒。释迦牟尼最初对迦叶等5人说法时,亲手为他们剃去了头发,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释迦牟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第三期我文《从和尚撞钟谈起》(以下简称《从》文),指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实一点也不消极、不修理。从插钟引出一个“责任”问题、把中国谚语中的和尚撞钟的意义拨正,而且赋予新意。说起控钟,细考起来却不是可以敷衍了事或马虎对付的。因为撞钟第一起码要响,声音传得越远越好。钟声悠扬才有了“南屏晚钟”、“夜半钟声到客船”等千古传颂的名景和名句。如果古时候净慈寺、寒山寺的和尚敷衍了事,钟没有撞响,哪有如此美妙的诗情画意呢?第二要撞得声音美。起码一下一下要有节奏,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该轻就轻,该…  相似文献   

16.
唐晓冬 《人民公安》2012,(17):54-56
相守一辈子的爱情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没糊涂的那个人会有多难过?没经历过的人没办法体会。这就是前几天处理的“绑架”案,一个爱和忧伤的故事。 当警察以后,好玩儿的事情其实很多,印象深的是很多的“第一次”。我总是记得我第一次把一个块头有我四五个那么,弋的“鬼佬”说哭了的滑稽场面。肇事逃逸的大块头  相似文献   

17.
1993年春天,在一次朋友们的聚会上,一位来自西北的作家张锐半开玩笑地问我:“如果你的生命一共还只有三个月,你打算用这三个月的时间干点什么?”我没太认真。我简单地想了想,跟他说:“我想在我酝酿时间比较长的几个剧本中挑两个最重要的,写出来。”他又问:“如果只有一个月了呢?”“那就挑一个。”“如果只有三天呢?”“那,那就对着录音机,把那一个最重要的剧本,叙述出来。”大伙谁也没再说话。  相似文献   

18.
一个地方或单位“怎样花钱”是个大事。大至国家,小到两三个人组合的单位,都由“头”握着花钱的“一支笔”。一个乱花钱的“一把手”,毁掉一个单位的事不少。“一把手”的权力有多大?他的那支“笔”有多“神”?下面有则报道可让人大开眼界。我国某市长到英国访问,结束时他热  相似文献   

19.
国际友人白求恩,初到五台山见到聂荣臻时,曾风趣地引了毛泽东在延安同他讲的一段话:“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然后讲道:“不过,你这个鲁智深,同那个鲁智深可不一样哟!鲁智深醉打山门,把寺庙破坏了,你却保护了五台山的庙宇。”聂荣臻确与五台山的和尚、喇嘛关系处得很好。同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齐名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绵延二百里,山上寺庙达三百多座,住有和尚、喇嘛数千名。1937年下半…  相似文献   

20.
王勇 《人大研究》2009,(3):F0002-F0002
对他人行为的监督依赖于监督者掌握被监督人信息的程度,但是,由于信息传递和获取的成本是极其昂贵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更加经济有效地进行监督呢?一种方法是增加监督者人数,但这样成本是很大的。另一种方法就是“用庙的声誉来约束和尚的声誉”,让庙来监督和尚的行为,因为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