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潮》2020,(1)
正贺锦斋是贺龙的堂弟、湘鄂西(边)红军创建人之一,1901年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私塾教师家庭。父亲贺兴楼是清末的一名秀才,擅长书法和诗词,在村里开办私塾,以维持一家的清贫生活。贺锦斋从6岁开始入其父所办私塾攻读,在父亲的感染下,喜习诗词歌赋。他的家乡素有"歌海"之称,民间歌手甚多,在他们的影  相似文献   

2.
何叔衡出生在湖南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5岁丧母,7岁开始劳动。从l2岁到22岁,除中间有两年在家种地外,读了8年私塾。在这期间,有个叫姜方谷的塾师,对他影响颇大。何叔衡在姜师门下读了4年,不但修完了《四书》、《五经》,而且阅读了不少历代名著。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派出一大批党员干部和一部分八路军主力部队到山东开展抗日游击战,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使山东成为八路军在华北的一个重要战略基地和联系华中新四军的战略枢纽。因此,我的家乡也成了有名的抗日根据地。1942年是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最为艰难的时期。记得那一年,我19岁刚从师范毕业,党领导的抗日民主区政府安排我在中心小学当校长,并担任抗日青年救国会会长。我一边教书,一边进行抗日宣传。随着日军的进攻,整个山东变成了战场,到处燃烧着仇恨的烈火,老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难,其时的家乡已经安  相似文献   

4.
《党史纵览》2013,(8):55-55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8岁开始读孔子的圣贤书,16岁前曾停学两年在家务农,所以,毛泽东后来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为"六年孔夫子"。1910年秋,毛泽东到湘乡县东山小学读书。次年春,到长沙顺利考入湘乡驻省中学。不久,武昌起义爆发,毛泽东投笔从戎,参加长  相似文献   

5.
赵镝 《新长征》2011,(9):60-61
马仁兴,1904年9月出生在河北省平乡县后张范村一个富农家庭,家有良田百余亩,房屋十余间。马仁兴8岁入私塾就读,以后又到本村小学读书,直到小学毕业,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在家乡度过的。他从少年始就好学上进,立志报国。  相似文献   

6.
<正>1935年4月,陈毅作诗一首,深切悼念同在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后,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而牺牲的战友——阮啸仙与贺昌。诗中有"阮誉传岭表""审计呕心血"句,称赞阮啸仙在家乡广东领导农民运动功绩卓著,声誉远播;主持苏区审计工作呕心沥血,建树颇多。回顾阮啸仙在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期间的工作,我们不仅会相信陈毅所言非虚,而且能看到阮啸仙不愧为红色审计的奠基人与开拓者。  相似文献   

7.
散木 《党史博览》2013,(3):19-23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陈毅以一代儒将著称。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风流儒雅格外浓烈。于是,这也成为了他的一个鲜明印记。早年的学习经历"我五岁开始在家乡的私塾里识字读书","六岁半读完《四书》","小时候我记忆力很好,读书三遍就能背诵"。这是陈毅分别于1942年3月在根据地对国际友人罗生特的信中和1952年对妻子张茜讲的。他还说:自己"九岁时,随父亲移家成都,找了一个私塾老师,学唐诗、宋词、《诗经》。以后辛亥革命爆发,我在成都上  相似文献   

8.
刘伟 《世纪桥》2009,(8):23-26
毛泽东在韶山读了六年私塾,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0年秋,他离开家乡,先后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长沙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等处求学。在这个过程中,他受到湖湘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开始接触西方文化。青年毛泽东上承程、朱理学,下继杨昌济的伦理学和修身思想,致力于贯汇宇宙大本大源和“心力”学的探寻。  相似文献   

9.
正杨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他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5岁丧父,8岁靠叔父资助进入本村私塾读书,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年仅14岁的杨靖宇投身到火热斗争中。1926年,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他奉党团组织的指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  相似文献   

10.
正陈龙,原名刘汉兴,1910年12月诞生于辽宁抚顺的一户农家。1918年,他随父迁居吉林宁安县(今属黑龙江省),入读私塾。九一八事变后,投身东北抗日斗争,后被派往苏联留学。从苏联归国抵达延安后,他于1939年2月被分配到中央社会部工作,从此开始了长期的隐蔽斗争生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南京市公安局局长,中央公安部政治保卫局局长、副部长等职务,堪称我国隐蔽战线和公安战线上的卓越指挥员。  相似文献   

11.
李兆麟与本溪特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21岁的爱国青年李兆麟怒火满胸,辞别妻儿老母,奔赴抗日呼声很高的北平。在那里,他先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受中共河北省委和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派遣,又回到了家乡——辽阳。志在抗日救国的李兆麟,在家乡联络“燕子队”、“天地荣”、“长江”等地方武装,组织起  相似文献   

12.
1897年4月28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叶剑英出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叶钻祥经营小本生意,但家境十分贫寒。叶剑英7岁那年,父亲送他到雁洋堡钟傲泉、古玉泉私塾读书,但这种私塾教育受到新学的强大冲击,当时梅县开设了不少新式学堂,1905年叶剑英进入了雁洋堡办起的初级小学怀新学堂,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在怀新学堂读书时,他刻苦勤奋,放学时,常常一边参加家务劳动,一边复习功课。家里买不起灯油,他就从山上砍一种野生的细竹,加工成“竹精子”,用来点灯照明,有时“竹精子”燃烧时爆裂的火星,烧焦了他的头发,他仍旧在灯下耐心地苦读。业余时间他十分喜爱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她8岁时人私塾读书,13岁时父亲去世。 赵一曼的大姐夫郑佑之也是宜宾县人,在柳家  相似文献   

14.
父亲逝世已经整整48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父亲的思念愈加深切。 1916年,父亲出生于山东鲁西平原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父亲10岁时才念上私塾,后在亲友的资助下,离开家乡,考入惠民乡村师范学校。1936年,父亲在学校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进步学生组织,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七七事变后不久,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窦孝鹏 《湘潮》2011,(2):7-11
李聚奎参加革命前,仅在家乡湖南省涟源市的农村,读过一年私塾。但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却有着担任我军高等学府——后勤学院院长和高等军事学院院长的经历。尤其后勤学院,是在他的一手操办下,组建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冯玉祥积极主张抗日.1933年5月,他出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与日寇展开激战.后在蒋介石和日军联合进攻下失败.因为自己的抗日主张难以实现,又不愿与蒋介石同流合污,于是冯玉祥愤然辞职,再次到山东泰山隐居,一边读书,一边到各地视察,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1,(28):65-65
陶铸同志是一位卓有才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出身于湖南省祁阳县一个乡村小知识分子家庭,1914年六岁时在家乡私塾唐镜珊先生手下读书,1918年到梅溪李清尘家里读书,同年7月,因父亲受冤被杀,家境极苦,无法上学。1919年春在申暄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下,带他到清水塘申民小学读书,学费、伙食全由申老师负担,但只读了半年就辍学回家。陶铸一生总共只读了五年私塾和半年小学。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初期,徐特立以八路军高级参议、驻湘代表的身份在长沙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一天,湖南省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在家设宴请他。长沙是徐特立的家乡。他在这里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从这里赴法勤工俭学,从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参加革命、参加南昌起义,颇有声望。如今张治中设宴,正是共商国共合作抗日大计的良机,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徐特立一生不事铺张,不图虚名,从来不请客送礼。那天,他虽是去作客,穿的仍是在延安时穿的那身浅灰色八路军制服、布鞋,又年过六旬,乍看上去,还以为他是个退伍老兵。当他步行来到张公馆大门口…  相似文献   

19.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 1906年2月9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正月十六日),八岁的刘少奇开始入私塾启蒙。他先在花明楼乡柘木冲朱氏私塾读书,塾师为朱赞廷。朱氏私塾有学生三十余人,刘少奇年纪最小而又勤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名绍选,字渭潢.因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故被称呼为九满,又叫九伢子.他8岁时开始上私塾,私塾里有学生30多人,刘少奇是其中年龄最小的,却最肯用功而守规矩,品学兼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