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各国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进一步加深 ,而资本的跨国流动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在这种情况下 ,货币金融权力成为与传统的陆权、海权一样但更为重要的政治或战略影响力 ,同时传统的IMF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拥有强大货币金融力量和实际控制IMF的美国形成了不同于政治或军事等传统霸权形式的“软霸权”。美国利用其货币金融权力和IMF对其他国家进行货币战、金融战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主权国际货币一般拥有自主型、联系型、结构型、建构型和威慑型五种货币权力.美元作为全球顶级国际性货币,正是运用上述货币权力分别实施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对外货币金融制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裁式金融外交新形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给被制裁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冲击,构成了美国巨额的霸权红利.对此,应加强对美国货币权力体系及货币金融制裁架构、运行机理的研究;大力提升中国的货币权力与地位;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立中国的金融制裁体系,强化反制裁措施和效果;健全国际组织体系,联合更多的经济体共同抵制美国的货币金融霸权和制裁外交行为.  相似文献   

3.
COVID-19疫情下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行为不但没有消停,反而呈现频繁化、过界化、金融化、科技化的新趋势。美元霸权和美国在全球价值链的核心领导地位是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霸凌的强大支撑;疫情影响下美国的经济陷入衰退,美元霸权和美国在全球价值链的核心领导地位受到威胁是美国急于发动贸易霸凌的现实动因,其真实意图是巩固美元霸权、确保全球价值链领导地位,实现"美国优先"。美国的贸易霸凌将成为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源。对于外围国家而言,应对美国贸易霸凌主义行为的关键在防范金融风险和货币危机的前提下,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改革来削弱美元霸权;构建"N个金融国家-N个贸易国家"新格局来打破美国在全球价值链唯一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国要在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到国际货币多元化改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上新台阶来应对。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由于美国所拥有的军事、技术和经济优势,美国单极霸权的建立似乎不可避免。约瑟夫·奈甚至质问到,作为国际体系中硬权力和软权力资源最强大的国家,未来世界的霸主舍美国其谁?然而,面对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美国独霸世  相似文献   

5.
黄河  谢玮  任翔 《外交评论》2013,30(2):17-2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最大进口国和大宗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最大购买者,对全球经济摆脱危机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巨大的购买力并未能帮助中国企业改变价格接受者的尴尬地位,中国参与国际市场交易的企业在交易价格上的影响力微乎其微。文章从结构性权力的视角以及生产、金融、知识和安全四个维度,对中国在大宗商品定价机制中的"缺位"或"无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宗商品定价机制背后不仅是利润之争,更是定价权之争。而这种定价权实际上是以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为源泉的结构性权力的产物。正是由于西方大国及其背后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掌握了这种结构性权力,才使中国企业在大宗商品定价机制中失去了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我们生活在被媒介和广告所包围的时代,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逃脱不了广告。然而,广告凭借着广告主的资本支撑,借助大众传媒的传播资源和优势以及自身的话语表达方式,已经演化成为了一种具有强大渗透力和控制力的霸权形式。从霸权的定义出发,深入研究"广告霸权"形成的根源,阐明"广告霸权"产生的经济基础以及"广告霸权"进行统治的渠道,对"广告霸权"的生成机制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7.
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时,可以得出3点结论。首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机制霸权、经济霸权、政治和意识形态霸权、军事霸权都不构成严重挑战;在美国构筑的全球霸权体系下,中国也还有相当大的崛起空间。其次,中国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形成结构性的挑战。最后,从思维框架上说,我们既不能丢弃对国际权力格局的传统分析方法,以为信息和思想的沟通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够自然生成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消解国际冲突,也不能忽略国家及其以下的行为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为权力格局的变化必然造成国际秩序的混乱。现在,中美领导人都认识到两国相互对抗的危害性,因此中美关系有望继续维持稳定,并逐渐建立起更为稳定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产业已深深融入了全球价值链体系,但由于缺乏对关键核心技术和品牌的控制以及对核心业务的拥有,中国企业不能以己为主地组建全球价值链,在全球价值体系中处于一种从属、被支配的地位,从而竞争力严重不足。鉴于此,本文尝试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为我国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行性做些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国际声望的提高,中国和平崛起被世界愈加关注和认可。相比之下,作为拥有单极霸权的美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尤其是“9·11”事件之后,不管是在国内治理和国际控制方面都力不从心,而中国的崛起让美国更加恐慌。随着中国和平崛起和美国权势衰退,中美出现了“权势转移”的趋向。中国应该把握机会,从国际大战略出发,在中美竞赛中取得优势,促进“权势转移”尽早完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 WTO,面对跨国公司的强大技术压力 ,行业技术联盟对于我国企业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适合中国产业技术基础的产业标准 ,用以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是美国对华政策深度调整的结果,根源于中美关系框架内不同性质的力量发生实质演变。中美货物贸易逆差是全球价值链体系内东亚区域整合的必然结果,因而具有很强的不可逆特征。美国主动挑起贸易摩擦的时机选择体现了其战略考量。作为中美关系中重要的正面力量,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作用在不断弱化,政治、安全等负面力量不断发酵并呈现出主导中美关系走向的态势。此次中美史诗级贸易摩擦是美国社会对华负面力量不断叠加并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文明的冲突”加剧了中美关系正负力量失衡并使天平逐渐向负面力量倾斜。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基于发展视角提出中国理性客观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The outbreak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in-depth adjust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political attitude to China,originating from the essential changes in the internal power structure of Sino-US relations. The Sino-US merchandise trade defici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chains in East Asia under global value chain, hence with its strong irreversibility. The U.S. timing selection of starting the trade friction against China reflects its strategic thinking. As an important positive force, the role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as “ballast stone” is weakening, while negative forces such as politics and national security are fermenting, and show a trend of dominating Sino-US relations. To some extent, the outbreak of the Sino-US trade fric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tinuous superposition and accumulating of negative forces towards China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nflicts of civilization” aggravates the imbala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force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ino-US relation and makes the balance gradually incline to negative forces. Faced with the complexity and longevity of the Sino-US trade fri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and tactics to deal with Sino-US trade frictions rationally and objectivel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政治正重回“大国竞争时代”的背景下,美国已将中国视为全球、全方位、首要战略竞争对手。特朗普政府对华军事战略包括军事战略目标、地缘战略重点、军力资源配置、作战思想、军事装备技术竞争等多方面内容,在美国对华战略判断日益消极的前提下,中国军力的发展、战略空间的拓展以及中美战略竞争将受到深远影响。针对中美实力对比、管控中美战略竞争、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中美军事冲突等,我们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自主回应“大国竞争”,军、政、经等多领域配合,“拆解”美国对华军事战略、努力寻找和扩大中美共同利益,缓解美国对华敌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美国信息经济的高速发展,迅速崛起的高科技互联网公司聚集了大量的市场和技术资源,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在美国国内政策以及对外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对高科技互联网公司的政策偏好以及行动策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争取将新近崛起于美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方发展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理性参与者和维护者。首先是对高科技公司关注的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等议题进行积极回应。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在上述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环境的改善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符合中国长远的发展利益。其次是加强中美两国从政府、行业以及公司层面的高科技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最后是突出强调高科技公司多元文化价值观中的世界多样性原则,争取其对中美两国"和而不同"的新型关系的理解和支持。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并不构成威胁,而是对世界多样性的贡献,中美两国完全可以在尊重彼此价值观的基础上互利合作,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15.
英国是传统海洋大国,靠海而生、向海而兴。2019年初,为继承海洋发展的历史传统,更好地应对计划“脱欧”以及世界海洋形势发展的新变化,英国政府出台了《海事2050:引领未来》。该战略可以发现,英国在海事领域的重点关切主要包括:发展海洋贸易、关注海事安全、重视海洋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提升在国际海事行业的话语权。对此,英国设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并推出一系列推进措施,如注重整合国内力量、完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持、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伙伴关系等。中国应注意到英国海事战略中预见的挑战,加强顶层设计,支持海洋技术发展,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事合作,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浪潮极大地强化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度,全球经济陷入严重的不平衡和相互依赖陷阱,而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再平衡是全球经济脱离过度依赖陷阱症的关键。本文从汇率、资源、环境和全球再平衡等层面探讨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再平衡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再平衡的途径。中国作为全球贸易主要盈余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再平衡不仅有利于全球经济再平衡,而且亦能促进内部经济均衡。  相似文献   

17.
黄琪轩 《外交评论》2020,(3):94-120,I0004
世界政治领导国的对外技术政策很大程度上源于应对大国战略竞争的需要。当美国面临直接、迫切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时,更愿意通过放宽技术进口和出口限制来争取合作者、应对竞争者,即"利用强者打败更强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技术政策经历了从逐步放松再到加强限制这一过程。苏联的安全竞争压力迫使美国在加强对苏技术出口限制的同时,放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日本的经济竞争压力促使美国在加强对日技术进口限制的同时,放宽对华技术进口限制。应对直接、迫切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会促使世界政治的领导国更重视当期利益,同时也为潜在竞争者的成长提供机会。而当苏联和日本对美国构成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逐渐褪去时,美国对华技术政策再度面临调整压力,以致于今为甚,通过发起对华贸易战,打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收紧了对华高技术进出口限制。美国的技术竞争将是今后很长时间中国技术进步难以绕过的阻碍。  相似文献   

18.
美国每年都会发布世界各国人权报告,以“人权卫士”自居,对他国人权状况说三道四,其中对中国人权的指责和干涉尤为严重。对此,以美国政府1997~2018年发布的22篇美国对华人权报告为语料对象,运用AntConc语言分析工具对报告语料库中的词单、关键词、关键性搭配词以及词丛进行长轴距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四届政府对华人权报告是一套逻辑严谨、框架完整、战略清晰、目标明确的战略工具,美国对华人权政策的内在逻辑和战略意图可概括为“三位一体”(框架-战略-目标),即在“人权对象-人权内容-评判标准-人权状况-评判依据-人权诉求”的基本框架下,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权政策主权化”战略,最终实现所谓西方自由世界民主价值和资本主义“普世化”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着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利用1999年到2016年的季度数据测算了我国住宅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住宅价格对消费的影响整体上呈现微弱的财富效应,住宅价格的MPC位于0.0543到0.1155之间。2004年之前住宅价格上升对消费的影响波动剧烈,2004年后大致呈现先上升,2013年后开始下降的“倒U”型趋势。这说明近年来房价上升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迅速增强。鉴于此,从挤出效应传导机制入手,政府应该谨慎平稳调整房价、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并提高城镇化进行中外来人口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