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轻重的作用。《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贯彻学习《纲要》精神,我再次对班级如何开展区域活动作了调整与改变,带着如何创设主题活动相应的需要?如何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如何让区域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对一些问题再次开展了探索与实践。一、细心观察,创设区域游戏(一)从孩子生活中来开学两个星期了,班里的孩子都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他们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桌面游戏,把塑料插片做成很多  相似文献   

2.
一、创造性的选择科技教学活动内容《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的精神。以大班科学活动《让纸站起来》为例,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有彩色的腊光纸、有薄薄的毛边纸、有光滑的纸、有粗糙的纸……它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点:易燃、易撕、易湿、易皱等。正因为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物品之一。因此这一课题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当前需要——探究纸的秘密,又有利与长远发展,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幼儿常常通过游戏途径来模仿成人活动、感知周围事物。因此,通过扮演游戏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角色游戏,就成了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成为各地幼儿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居于担心游戏活动的安全和怕角色之"乱",故而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往往给幼儿以太多的限制和束缚,如不论大、中、小班幼儿,教师总是把角色游戏主题事先确定好,并形成固定场地模式,让幼儿在规定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幼儿常常通过游戏途径来模仿成人活动、感知周围事物。因此,通过扮演游戏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角色游戏,就成了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成为各地幼儿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居于担心游戏活动的安全和怕角色之"乱",故而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往往给幼儿以太多的限制和束缚,如不论大、中、小班幼儿,教师总是把角色游戏主题事先确定好,并形成固定场地模式,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离不开好奇心,但好奇心只是兴趣的先导,它不是兴趣。好奇心与兴趣的重要区别在于:第一,好奇心比较广泛且没有明确的方向;第二,好奇心由对事物的某种疑问引起,疑问一旦解决,好奇心便得到满足而消失,兴趣则不然,它不会随疑问的解除而消失,相反会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工作者常有意或无意中利用奖励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强化。很多教育理论都强调对孩子要多一些奖励,少一些批评。桑代克甚至认为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奖励而进行的。本文通过分析科学奖励对幼儿行为养成的价值,促进学前教育教师正确认识科学奖励与幼儿的行为养成的正向关系,并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奖励方法,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一、何谓科学奖励《教育大辞典》中把奖励定义为:对个人或集体正确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或表扬,奖励的方式有肯定或赞许的语气与表情,口头表扬,发给奖状、奖章、奖品、  相似文献   

7.
中班年龄的幼儿形成了与周围人交往的需要,而交往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孩子间往往出现不会合作交往,或合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规律和本质的可见性●靳绍彤关于规律(本质)具有隐蔽性,是我国哲学界一致的看法。马克思对这一问题也论述得非常明确。他在《资本论》第1卷中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是对规律(本质)隐蔽性的最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在参与幼儿园课题"3-6岁幼儿趣味水墨活动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专家的引领和实践感悟,我不断调整幼儿水墨画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优化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追随幼儿的发展脚步,提升着自己的专业水平。一、小班幼儿"玩中学"水墨——游戏的教学方法实践于幼儿水墨活动刚开始,我认为水墨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些高不可及,小班幼儿的手部肌肉不够发达,手的运用尚不灵活,让小班孩子执毛笔,肯定是不可能的。通过与课题组研讨,使我有了新的想法:小班初期的孩子由于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思维也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绘画思维还处于涂鸦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  相似文献   

11.
梁继丹 《友声》2012,(2):34-34
<正>21天是很短很短的,但是收获确实满满的,永远的。每天都是各种充实的安排,不断地迎接更多的新鲜事物,更多的体验和思考。在美国家庭的生活中,我感受到了美爸美妈的热情真诚,体会到了美国人对家庭生活的归属感;在大中小学校的参观中,深刻体会到美国教育的开放性。如果我们也这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制作活动,幼儿操作的大部分材料都是老师亲自准备好的,不需要孩子去准备、去了解,需要的是孩子的运用与创意。在课题研究中发现,让幼儿自己去大自然中采集自然物,同样也是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们乡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幼儿教育的特有自然资源,幼儿与自然是天生相通的,大自然为孩子们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特色资源调查,扩展孩子自主空间我们身边的自然材料数之不尽,每一种材料都有它自身独特的功用,每一种材料都有它不同的教育价值。虽然小朋友生  相似文献   

13.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问题意识是指对事物好奇、敏感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学要善于设疑,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按我的理解,“精神支柱”与理想、信念大约是一回事,都是对某一种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体现在行动上,则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去开拓、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除了那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除了那些物欲横流的“金钱拜物教”,人都有自己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或叫心愿,或叫理想,因而也都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5.
哲学是什么,科学是什么,两者是否可以互相取代?这些问题探讨清楚,对于学好哲学、学好科学都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一何谓认识,认识就是反映,反映什么?主要是发现事物之间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理解哲学和科学也一样。它们的异中之同在于:一种理性的批判精神是真正的哲学和真正的科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 ,与幼儿密切联系与相互影响的是教师、同伴以及周围的环境。幼儿与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往就构成了一个幼儿发展的动态过程。在幼儿喜欢的环境里 ,他们会非常投入地表现自己 ,会无忧无虑地将创造性体现出来 ;同时 ,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以及在创造型教师的影响指引下 ,对培养幼儿创造精神是大有裨益的。一、营造鼓励幼儿创新的环境氛围幼儿好奇心强 ,想像多 ,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法中 ,创新精神若隐若现 ,成人应及时发现并给予鼓励。提供给幼儿创新的物质环境应是一个民主、自由、材料丰富、有多种选择可能和探…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且,教师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球类游戏是我园特色,我们正通过一次次的教学活动,在探索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发现只有重视培养幼儿对球类游戏活动的兴趣,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8.
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思维的萌芽。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遇事喜欢质疑,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保护幼儿这可贵质疑习惯。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质疑能力呢?在园本课程"快乐种植"的实施过程中,我探索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策略。一、营造氛围,创设幼儿质疑的环境质疑氛围的构建就创设出一个让幼儿敢于质疑、乐于质疑的环境。种植活动中,我力求为幼儿营造使其敢于质疑的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敢于别出心裁,勇于求新立异。具体到种植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的各种事物、现象尽管表现形式不同,本质上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必须深入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理论。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相似文献   

20.
这个问题《科学人生观》第六课教材上已经谈到,“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但这个问题还可以作更深的理解。我们所讲的实际是指我们思想以外客观上存在的一切事物。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具体的时间、空间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每一个事物一方面有它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它特定的广延性,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再一方面还有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条件。这就是说,我们只有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出发,才能对事物有真切的认识。因此,一切事物都必须以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