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于社区警务理事会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区警务理事会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群防群治工作的全新模式。其性质属于民间组织,具有组织性、公益性、自治民间性、自愿参与性和非营利性五大特征。社区警务理事会面临的合法性困境应从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和逐步建立及完善民间组织法律体系两个层面来解决。社区警务理事会的发展取决于其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因素,应从名称、人员组成、经费来源三个方面不断完善社区警务理事会,以全面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
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建设和为居民服务的重要资源,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可以使党的影响力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形成一股合力。目前,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组织建设难、活动开展难、功能发挥难、日常管理难等问题,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拓宽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思路;理顺体制,构建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锐意创新,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方法;落实保障,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新时期增强执政基础、巩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相当数量的新社会组织分布在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整个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方面,也是城市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组成部分.城市社区新社会组织在产权性质、经营方式、存在周期、人员流动性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其中开展党的建设上作要采取符合其特点的方式方法.推动城市社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经验是:把城市社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与培育引导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相结合;城市基层党委和政府扶持建立社区内新社会组织自我管理机构,依托这一机构建立稳定的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系统并将其作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载体;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通过服务社区居民,支持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而增强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街镇综合执法改革是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一种创新模式和探索方向,街镇综合执法与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发展的相互依赖和协同合作是社区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街镇综合执法中发挥"缓冲器""黏合剂""稀释剂"和"催化剂"的功能,但还存在着建设理念认知不足、参与效能低下、角色差异明显、缺失协同联动平台、素质和能力滞后、保障乏力等困局迷思。面向街镇综合执法的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发展引导策略应沿循两条进路对应推展,一条进路是深化街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街镇综合执法治理网络,提升街镇综合执法协同效能,创新街镇综合执法社会参与模式,保障街镇综合执法质量;与此对应的另一条进路是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协同联动机制,搭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互动平台,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协同服务能力,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协同方式,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协同监管及激励。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10,(4):51-51
山东省胶州市民政局高宗义认为,民政部门在对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三项"原则,依法抓好规范化建设,促进社区社会组织有序、稳步发展。一是民办、公助和党的指导原则。社区社会组织是由社区成员利用民间资源自主、自愿举办的服务社区居民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民政部门作为登记管理机关,应当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6.
<正>"社区"的概念虽来自西方,但却为中华文化所本有。台湾的社区发展工作随着民主开放及社会变迁而产生多元发展的趋势,政府的角色也从组织的管制者逐渐变成培育者。台湾从1960年代开始引入社区的概念,与村里行政单位并行发展,设立社区理事会;1991年因应人民团体法之修订,社区组织回归人民自由结社之宪法保障,只要年满20岁,30人以上社区居民即可自主发起成立社区发展协会。至2013年底,全台已经成立6712个社区发展协会,平均每3500人就有一个社会组织(类似民办非企业,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大连金州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殡葬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一)倡导移风易俗,构建文明新区。从2012年初开始,大连金州新区民政局会同金州新区文明办在全区城乡101个社区、125个行政村中,组建成立了文明殡葬理事会,建立了完善的殡葬管理网络。文明殡葬理事会是社区、村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会长和成员由社区和村"两委"成员、辖区工商、民警、环卫等人员以及具有一定威望的居民组成。职责包括向居民宣传党和国家殡  相似文献   

8.
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逻辑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社会组织非规模化及法人资质不足成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有效公共服务的基本障碍,因而,部分地区已尝试建构枢纽性组织来评估、监管与孵化一般性社区社会组织,而且这一组织自身也成为二级服务提供方,但这一组织不可避免带上了官僚化烙印,为避免这一析出组织的外部性,枢纽性组织必须通过制度建构将其从基层体制中剥离出来。在当前的预算约束之下,政府仍趋向于忽视价值,避免第三方评估而以传统民主评议来考核枢纽性社区社会组织,这是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边际效益和成本均衡考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社会组织党建与楼道党建、楼宇党建一样,都是城市社区党建的重要切入点。社会组织党建有助于实现社区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的领导。社区层面的社会组织党建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组织种类数与社会组织成员数、社区党组织与社会组织党组织、党组织嵌入与党员"孵化"、社会组织服务与市场服务、政府服务等多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主体,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依然面临培育扶持力度不够、定位不清、公众参与热情不高的困境。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扶植力度,找准社区社会组织的未来发展定位才能推动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许圣元 《桂海论丛》2010,26(6):45-48
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社区的不断涌现,对社区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正确分析农村社区党组织职能发挥的现状,从实际出发,科学定位党组织职能,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构筑完善的党组织运行机制,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转型社会国家治理的方式主要是组织化调控。该调控方式在确保国家相对自主性的同时,要求引进体制外的治理资源: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农村社区警务的开展需要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到其中,构建群防群治网络。但目前农村地区却面临着组织和制度缺失的困境。作为一种组织方式和控制系统的宗族,在农村地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为了弥补巨大的农村社会空隙,应发挥宗族的积极社会功能,为农村社区警务的开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当前在农村大量男性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下,很多农村妇女已成为乡村家庭及其社区的中坚力量,也成为农村脱贫工作中的重要群体。如何激发农村妇女的内生动力成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内生性脱贫的视角对山西省永济市和河南省灵宝市两个由当地农村妇女主导创办的合作组织进行观察后发现:合作组织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农村妇女的内生动力。自发形成的妇女合作组织更倾向于以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为工作抓手,重塑乡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以此为基础形成可持续、生态化的乡村产业与就业创新模式。可以看到,农村妇女身上蕴藏着的智慧与力量,经过合作组织的形式激发,成为村庄脱贫和社区良性治理的内生动力,这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所发生的经济、社会变迁推动着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型,也催生了村民自治这一新型的基层民主制度。在村民自治这一制度架构下,一种基于治理理念的新型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成为可能,即以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制度为核心,以村务公开为制度保障,通过培育具有自主治理性质的乡村社团组织,发掘传统乡村社会的文化资源,将制度创新与本土资源的发掘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组织在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组织力量的不断壮大和质量的逐渐提高,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张家港、济源两地的实地调研,以及相关案例资料,分析了社会组织在城乡一体化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并基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路进一步探讨了社会组织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提出了加大社会组织在城乡一体化战略中积极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大鸣  杨小柳 《思想战线》2004,30(1):107-1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改革促进了乡村社会的转型,传统文化的复兴、乡镇企业的崛起、乡政村治的建立等等导致了乡村权力结构中包含的具有各自利益需求和交换关系的主体--国家、基层政府、社区组织、乡镇企业、村民等等--不同身份特征的获得,并决定了他们有可能占有的资源及其相互的利益关联.对11省14个村庄的调查和比较,再现了转型期乡村权力结构的调整和重构.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了福建以社区大学为引导,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的几个成功模式,提出中国乡村重建的核心目标是在发掘乡村“在地化”的“民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城乡互助、互动的教育、经济体系。为此,该文呼吁政府部门不断创造宽松的行政环境,扶持社区大学,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社会发展管理过程,建设和谐和文明乡村。  相似文献   

18.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转型。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由传统向现代过渡,反映这种社会关系转型轨迹的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及政治结构出现了实质性的分化:乡村利益格局日益趋向多元化,教育及文化的发展使农民的意识从"身份取向"向"权利取向"转变,并自发形成了以自主治理为特征的乡村社会团体。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构成了未来我国新型乡村治理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家风是传统农业时代维系乡土社会的内生秩序,基于传统社会结构显示独特的伦理约束与治理优化功能。进入新时代,乡村社会生态、主客体等发生结构性变迁,乡村治理模式亟须适应性调整与革新,家风及家风建设也需现代化转型与重构。这种现实情境下,湖州南浔区通过"最美家风+"建设,链接并作用于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过程等乡村治理体系的基本要素,推动了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协同互进、乡村善治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但从南浔实践看,仍需从构建乡村道德共同体、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治理平台实效性、打造家风指数标准等具体策略上进行统筹,进一步优化家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互进路径。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在社区。本文以深圳桃源居社区为例,深入剖析了社区创新社会管理的经验与挑战。桃源居社区通过创新理念,积极培育了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构建多元参与的机制,创新了社区社会治理的模式;通过创新社区管理方法,建设了社区骨干人才队伍;通过资源整合模式创新,解决了长期以来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