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乔广挺  迪丽娜 《前沿》2001,(4):61-64
审判方式改革乃为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 ,也是我国《刑诉法》修改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采用横纵对比和结合实际的方法 ,通过对我国刑事庭审方式的庭前程序、庭审程序、诉讼主体的法律地位、法官在庭审中的主导作用等的分析 ,在充分肯定已取得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指出了庭审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得出目前庭审模式还具有过渡性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庭审方式的改革,势必对公安机关侦查办案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办案如何适应庭审方式改革后的要求,这将关系到能否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司法庭审的过程中,人证调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交叉讯问。这种方法是我国近年来对刑诉法进行全面改革后采用的庭审问询制度。交叉询问方式是基于我国法律的基本发展要求和庭审特点而制定的,对完善我国法律审判的证据调查方式,保障刑诉法公正要求的实现具有长远意义。以刑事庭审中的人证调查程序为分析对象,分析刑事庭审中人证调查的方式,探讨我国人证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完善我国人证调查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龙口市人大常委会在总结多年旁听庭审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外地的经验,多方论证调研,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暂行办法》,逐步建立完善了人大选案、据案选人、跟踪反馈的旁听机制,切实提升了人大司法监督的水平,促进了法院审判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人大选案"减去了被动监督的砝码从各地人大代表旁听庭审的选案方式看,多数是法院选好案件,人大代表参与旁听,旁听案件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准备充分的庭审现场,很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发展和控辩式庭审方式的推广,认证也从民事诉讼引入到了刑事诉讼。其不仅是诉讼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审判的中心内容。关于刑事认证标准问题,我国证据法界和司法界争论非常激烈,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认证的标准是客观标准还是主观标准。就此,我想谈谈对刑事认证标准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某地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庭审结束后由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作出评价。有人认为,人大代表对法官庭审情况作出评价符合人大代表作为监督者的这一身份。但也有人指出,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对法官庭审实施现场监督,并对法官庭审进行评判,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法官审判职权的独立。这一监督方式是否恰当、能否促进公正司法,还需进一步接受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9.
程宗璋 《思想战线》2002,28(1):119-124
民事认证制度是庭审制度之一。其基本特征是 :法官在法庭认证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中立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认证程序的结构应当贯彻公开、直接和集中原则 ;认证的现实基础是法庭的举证和质证。民事认证制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确保诉讼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完善审判制度三个方面。依据我国现实国情 ,设立民事认证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该制度建设的要点是认证的主体、对象和范围 ,认证的程序和方式 ,民事认证的规则和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是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法院工作和审判人员履职情况而采用的一种监督方式。通过旁听庭审并进行评判能够使人大代表直观、近距离地了解法院的审判情况,有利于审判机关严格、文明、公正、规范地执法,提高审判水平和办案质量。为加强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一些地方出台了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规定庭审结束后由参加旁听的人大代表对庭审情况按优秀、  相似文献   

11.
司法鉴定技术标准是司法鉴定规范化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司法鉴定技术标准运行的三要素:推动者、互动者、推动力的分析,明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司法鉴定技术标准运行的三种模式进行阐述.认为我国应选择“三角形迁升”式作为司法鉴定技术标准运行的基本模式;最后阐明在司法鉴定技术标准运行中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化生态学是西方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德就文化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进行研究时提出来的命题,其内涵指的是具体民族文化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过程和适应方式。而这一命题却遭到了另外一些人类学家内亭等人的质疑,认为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过程的不同,两个民族即使处在同一生态环境中也会具有不同的生态行为。本文正是在对两种学术观点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任何民族的文化适应,不仅有生物性适应的一面,而且还应有社会性适应的一面,因而需要引入“社会性适应”这一概念才能解释文化对生态环境适应的复杂性。为此,如果我们从文化的社会性适应入手,探讨避开喀斯特生态脆弱环节,在民族地区建构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就可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侦审合一体制改革以后 ,我国侦查模式运作经历了“磨合期”和“阵痛期” ,引起了世人注目 ,但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为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刑事侦查制度 ,就要实行刑事侦查人员资格制改革 ,修改和完善刑事侦查法律 ,重新设置侦查机构 ,引进侦查手段和实现刑事侦查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14.
我国侦查程序的启动采取了一种比较慎重的程序型启动模式,但在侦查程序启动之前可以采取哪些调查手段,所采取的手段处于何种法律地位,理论界和实践界对此莫衷一是。然而,我国现行的侦查程序启动模式存在根本性缺陷,对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构成了障碍,因此应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职英语专业在学生素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存在着实际状况不能适应和满足专业发展的问题。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并拥有创新、先进、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高职英语专业"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该文阐述了汕头市西浦村借助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以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吸引力,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创建"乡村旅游型名村"为契机,形成环境优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同时指出了该村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是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社科类专业。既要了解创新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还要就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创新思路进行分析和探索,进而找出一条适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体现学院专业建设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8.
李建丽 《中国发展》2012,12(5):28-31
在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模式背景下,传统企业如何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层面,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演化与演进成为破解困境的制肘。该文研究并总结维尚集团的成功案例,提出信息化、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传统制造业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另一方面总结出破解需求个性化与企业生产规模化矛盾的理论与实证案例,即信息化实现个性化需求的零库存与大规模定制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9.
零供关系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而零售商收取高额通道费在我国已成为零供矛盾的焦点。文章以通道费为切入点,分析了高额通道费在中国长期得以存在的"土壤",探讨了通道费盈利模式对零供关系的影响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指出我国零供关系的良性健康发展,需要零售商、供应商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配合,零售商要加快零售经营模式的转型以减少对通道费的依赖,供应商要有风险意识与开拓市场的意识,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审慎对待零供关系与通道费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桂元  陈瑾 《中国发展》2011,11(2):61-65
该文阐述了广东省汕头市莲华镇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型乡村旅游,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形成环境优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粤东地区人多地少,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生态环境压力大,走生态环境型乡村发展之路,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