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土中国三部曲"《富矿》《后土》《福地》所书写的麻庄,所指向的不仅是一个村庄,也不仅仅是苏北鲁南一个区域的写照,而是指向乡土中国。地域的特殊性,让苏北鲁南成为文学的"富矿"、思想的"后土"和精神的"福地"。乡土是中国难以改变的精神底色,在此意义上说,未来中国文学的主潮还是乡土文学。作为当代中国作家,有责任为农民呼吁公平与正义,有义务为乡土中国的转型发展歌与哭。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中后期重新崛起的台湾乡土文学,是台湾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近年来,随着现实社会的变异和文学自身的发展,乡土作家和评论家对于生活有着越来越深刻的思考和理解,对于艺术也有新的探索与追求。他们的不懈努力,充分地显示出台湾乡土文学进宸的轨迹。一建立比较完整的乡土文学理论,是台湾乡土文学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台湾乡土文学在西方现代文学盛行于台湾文坛的特定环境中崛起,它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西方  相似文献   

3.
台湾乡土文学对于闽南文化的感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时期,台湾文学界有学者提出一种违背客观事实的看法,认为台湾文学经过乡土作家们反映台湾社会现实的努力,加上50年的异族统治,“终于与中国的文学传统分道扬镳”,为了论证这个看法,他还引用一位著名小说家返台接受访问时所说的“台湾虽然在政治还未独立,但是在文学上早就独立了”的话来加以补充说明。我们认为这位学者对台湾文学与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至少是缺乏应有的了解,且不提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从台湾乡土文学与祖国大陆文化的关系看,二者之间也是密切相关。事实上,无论是在台湾乡土文学的发轫期、成长期、还是当代,台湾乡土文学从不脱离祖国大陆文化而独立  相似文献   

4.
肖敏 《理论月刊》2012,(7):60-62
自从20世纪以来,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发展和思想艺术变革,中国文学的乡土叙事传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一点几成共识,即那种田园牧歌式的乡土叙事方式只能囿于审美领域。进入20世纪90年代,刘醒龙以其独具个性的创作,为中国乡村叙事增添了可凭谈论的新资源。从内容上来说,刘醒龙的创作分为城市题材小说和乡土题材小说,但后者的成就远远超过前者。刘醒龙的创作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学内涵,且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含义,乡村、乡土构成了刘醒龙创作的核心关键词。本文拟从"乡土叙事"的角度,对刘醒龙的创作道路作一个整体的梳理,并将之置于中国当代文坛的实际语境中,探讨刘醒龙乡土文学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施锦芳  吴怡 《求索》2012,(6):60-62
中国文学的现代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与社会形态的现代进程一致的,文学作为一定时期内的思想启蒙,其体现的是文学的现代性质和现代性精神,这种精神多向的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包括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文学观念在内,这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性的一种表现。所以,本文写作选取"现代性"这个理论,以此作为一个基本思考和阐释的角度,考察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创作在审美理念层面的内容,进而说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现代性的价值体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翔 《求索》2008,(12):169-171
东北现代乡土小说脱胎并族属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其创作取向与理论主张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及其理论有诸多相同之处,显示了共通的创作精神。检视东北现代乡土小说的现代性,启蒙是其必经的实现路径;同时又表现在民族性的建构和现代历史观的展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金钱伟 《传承》2009,(14):136-137
"现代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兴起的新文学革命以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反思精神、自由博爱等建构了"现代性"核心内涵,启蒙现代性"人的觉醒"倡导"人的文学",审美现代性反思中国文化群体、民族国家、个体等的价值关系,可以说"现代性"贯穿了中国整个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兴起的新文学革命以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反思精神、自由博爱等建构了"现代性"核心内涵,启蒙现代性"人的觉醒"倡导"人的文学",审美现代性反思中国文化群体、民族国家、个体等的价值关系,可以说"现代性"贯穿了中国整个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9.
正1930至1931年发生在台湾的乡土文学论争,上承20年代的新旧文学论争,呼应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文艺大众化建设,下启70年代的乡土文学论战。台湾文学延续现实主义传统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辨。距离日据时期台湾乡土文学论争已经有80多年,这期间台湾文坛经由日本殖民下的"皇民文学"、"边疆文学"到国民党当局的"反共文学"再到解严后的现代主义文学和70年代乡土文学等,发生了一连串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小说的开创者,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作家将笔触伸向传统的乡土社会,以西方现代性文明为参照,批判社会的"病态"来引起疗救的注意;沈从文等乡土作家则开辟了乡土小说的另一种价值选择,即以审美和崇尚的目光关注原始的自然性生命,使得乡土小说的创作潮流产生了分流与嬗变。但从改造国民性格、重塑民族精神的角度来看,二者又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是公安文艺价值判断的一种维度,公安文艺自身具有源远流长的现代性因子。不过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公安文艺的现代性在二十世纪历程曲折。当代公安文艺有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应该不断汲取历史资源,发掘人性,表现悲剧,反思社会,创新艺术,从而丰富和发展公安文艺的美学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民国报刊建构的摩登女性身体是现代性之于女性的作用物,具有丰富的现代意涵:首先,它指称着现代性,标志着处于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中国人追求现代性的热烈尝试,是现代都市市民文化的具体而微的活雕塑;其次,它指称着女性解放,是身体解放的极至,是现代女性从闺阁中解放出来,走入更广阔的社会空间的一种象征;再次,它又指称着身体物化,意味着从封建专制主义与父权制家庭解放出来的女性重又沦为男权社会与商业文化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型,需要建构适合自身伦理文化特征的"现代性"话语,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更能够凸显出"现代性"话语的内生之路。然而,探索我国的"现代性"发展,往往被西方先发的"现代性"话语所遮蔽,似乎被"外缘现代性"发展模式所主导,难以凸显出伦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内在推动力。通过考察传统伦理秩序的演变与"现代性"的生成机理,对我国早期启蒙思想所蕴含的"现代性"萌芽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充分表明中国具有"内生现代性"的伦理文化潜质。尽管这种潜质被西方先发的"现代性"所压制,但经过曲折的发展道路,最终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我国建构出以"内生现代性"为主导的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是当下全球化时代的中心话语,掌握着当今世界的主导话语权。传统现代性的弊病不断凸显,特别是导致“人”的问题日益严重,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日益增大,需要对传统现代性带来的“现代病”进行揭露、批判和反思,也需要从现代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当下的服刑人员。时代呼唤人本理念和人的现代化,还给“人”以主体地位。现代化文明监狱也应该调整改造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基础,把服刑人员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文明监狱改造工作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之旅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而且具有扩大视野,从祖国接受现代文明成分的意义。赖和兄弟从其厦门经验中认知医治国人精神病症的重要性;谢春木对于“现代化”兼具“接受”和“反思”两端,发现中国大陆作为半殖民地,与台湾一样存在着殖民性与现代性的纠葛与悖论。大陆经验使台湾作家更多从五四新文学中吸取营养,促进了台湾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如周定山与中国现代文学三大主题和鲁迅风格有相当的契合;王白渊在“艺术”和“革命”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而这是诸多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共同“宿命”。  相似文献   

16.
王岳川 《思想战线》2005,31(4):62-65
在东西方文化冲突日益严重的今天,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化精神和身份立场问题,成为汉语文学的重要问题,其基本症候表征为“六多六少”:线性时间观多而境界空间观少、西方话语踪迹多而中国身份少、解构话语多而建构精神少、大众消费话语多而注重文化精品少、热衷于非文学多而关注汉语文化圈的文学少、肉身意义关注多而知识个体的立场关注少。我们应该在中西文论对话基础上,坚持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坚持人类只有在体用之争方面,走向人类之体、世界之用。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因素及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影响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取向。中国应立足国情,巩固和发展本土优秀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勇于开拓,促进中国文化综合创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性;解放思想,融合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性;放眼世界,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全球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世界性,使中国先进文化始终引领我们民族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文化寻根"是人类对基础文化结构进行追根溯源的一种认同与追思,而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是对少数民族文学现代感的强化,对中国文学的表述形式、中华文化的多元图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格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由此为了确保少数民族文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对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探析,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促进少数民族与世界文学的接轨,对当前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提高女性劳动者退休年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提高中国退休年龄问题,近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深入分析了广泛关注的几个因素:平均余命变化,世界的退休年龄变化趋势以及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制度规定下女性退休年龄偏低产生的低收益及退而不休现象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建议:中国应当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结合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采用小步渐进的方式进行调整。好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女性退休后低收益问题,因而可以缓解退而不休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劳动力市场供给。  相似文献   

20.
The sto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n 1921 is one of humble beginnings, when China was in shambles, dominated by foreigners, semi-feudalist, impoverished and run by corrupt warlords. Meeting in a traditional shikumen house in Shanghai, 13 men dedicated to the purpose of carrying out a Marxist-Leninist revolution designed to end imperialism within China and bring about both modernity and prosperity to the Chinese people, would change the course of China and the world forever. They believed that China had to change and that the Party was the instrument to achieve that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