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农地流转制度设计目标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更替,由绝对公平目标演变为相对公平目标,再由相对公平目标演变为效率为主兼顾公平的目标。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农地流转制度目标设计仍然将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从农地流转制度目标的变迁过程来看,农地被赋予的保障功能是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根本性障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家庭承包经营制虽然打破了新中国成立时对农地的平均分配格局,且在现有体制下很好地照顾了农村土地利用效率问题,但这种公平在现实中只能算得上是相对公平,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牺牲效率的公平。因此,从效率视角关注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在坚持现有家庭承包经营制框架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明确农地产权制度主体,积极确保并延长农地承包经营权期限,规范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等方式进行革新,以促进农村土地积极流转,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传统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激励效能释放殆尽,制度缺陷和负面效应逐渐显露,具有明确政策和法规支持的农地规模经营成为大势所趋.立足农地兼具生产与生活双重职能的现实,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创新农地规模经营模式,规范农地健康流转,使之既能够提高农地综合利用率,又能够保障农民权益,对促进农村发展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4.
冯涛 《中国发展》2011,11(1):64-69
农地所有权转让与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土地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农地规模经营是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动力。依据当前国家政策和法律,国家通过强制征收制度垄断了农地所有权交易市场,农地产权的自由交易仅限于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证明,这种二元交易机制导致效率和公平双重损失。该文提出,深化农地市场改革,重在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防止各种形式的利益侵蚀行为。  相似文献   

5.
困境与出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流转是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是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制度创新。当前,我国农地流转面临诸多困境:农地产权关系不清晰,土地流转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二元户籍制度和农民工社保真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位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切实保障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不断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和积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专业型农业种养大户,加强农地流转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则是破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境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地经营权流转对于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地经营权流转还存在着结构不协调、规模偏小等问题,流转期限不相匹配是重要原因之一。农地经营权流转期限是转出户、转入户以及村干部三方博弈的结果,而较长的流转期限是现代农业发展所必需。事实上,转出户、转入户和村干部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都将从成本收益角度出发做出符合自身的最优行为选择。延长农地流转期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土地的优化利用,是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稀缺、人地矛盾尖锐的主要方法。为此,要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民就业创业扶持,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创新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兼顾转出和转入双方合法权益;强化村干部管理制度,防止其贪腐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发展农地市场是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基本内容,没有农地市场的发育和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难以巩固和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不能向第二、三产业顺利进行转移,适度规模经营也无法实现。因此,农地的分配、利用与管理必须吸纳市场机制,进入市场流转,并与建立和完善整个社会主义币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协调。一、我国农地市场的目标模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集体土地经济逐渐繁荣起来,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日趋活跃,其科学、合理、有效的流转依赖于农地产权流转市场的建立。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可…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模式与阻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向前 《理论月刊》2003,(9):140-142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新型模式是在新时期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模式创新只能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实现农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模式。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必须坚持“受者有利,让者有依,合理利用,促进发展”的原则,确保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同时,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存在着:(1)农户传统的心理文化因素;(2)土地经营的比较效益;(3)政府的土地政策;(4)城市化过程风险四个因素的阻力。  相似文献   

9.
宋从越 《前沿》2006,(10):210-212
当前,在各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十分活跃,而农地承包权流转涉及物权变动模式。关于农地承包权流转物权变动模式,《农村土地承包法》采取债权意思主义。笔者认为采债权意思主义,存在诸多弊端,宜采债权形式主义。同时,以债权形式主义为指导,笔者针对实践中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变动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云 《人民论坛》2014,(7):72-74
现有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限制了农民工进行永久性城镇迁移,同时,农民工的非永久性迁移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要解决目前中国农村城镇化的诸多问题,还需要从农民工市民化的角度去分析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文章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研究,剖析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地承包经营制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正在遭遇既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实现农民平均占有田地的制度依据,又面临着农村土地三十年以及更长期的顺延、不调田的现实矛盾。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无论是重庆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模式还是成都试点“土地换身份”模式,都无法有效地解决农地承包经营制度运行中的矛盾。具体的对策应当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框架内,一方面通过集体土地股份化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及畅通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另一方面着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解决无地、少地农户的基本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限制了农民工进行永久性城镇迁移,同时,农民工的非永久性迁移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要解决目前中国农村城镇化的诸多问题,还需要从农民工市民化的角度去分析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文章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研究,剖析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农地经营制度变迁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地矛盾是农地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力、效率高低是农地制度变迁的关键变量、社会公平是农地制度变迁的倒向砝码 ,因此 ,人地矛盾的有效缓解、促进效率的制度构建、社会公平的必然兼顾就构成展望农地经营制度变迁的思维逻辑链条。本文认为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拓展农地制度的选择空间 ,合理界定产权是完善家庭承包的当务之急 ,有组织、有计划地逐步实现农地规模经营是改革农地制度的长期任务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的法律体系怎样影响农村经济体系运转的方式分析中,说明了中国土地制度设计基本是合理的、现行狭义农地产权制度符合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家庭承包经营是农地集体所有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有效率并注重公平的,中国农地集体所有权不能为集体经济组织创造任何地租、却为整个社会提供低价农产品.  相似文献   

15.
祝天智  阎辞 《长白学刊》2021,(2):123-130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农地承包制度发展中的固有矛盾,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研究农地承包制度中这一矛盾的协调意义重大。从政策演进的视角揭示农地承包制度发展进程中公平与效率矛盾的表现及变化,分析矛盾原因并探索缓和矛盾的有效对策。结果表明:在农地承包制度演进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以土地细碎化、人地关系不匹配等形式存在于分配、流转、承包期及权利划分制度安排中,并呈现长期存在的趋势。这一结果的产生根源在于"公平-效率"的内生矛盾属性,并受到初始效率路径、城市容纳有限、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受限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矛盾,需要采取转变发展思路、完善城市保障制度、推广土地流转等措施加以协调。  相似文献   

16.
黄贤金  高珊 《群众》2014,(3):68-69
<正>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了农村土地承包权担保功能,为发挥农村土地承包权融资、提升农业发展投资能力提供了新的制度"能量"。但当前农地流转仍存在流转经营效益不够突出、指标型管理、政府主导较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构建市场决定型的农地流转新机制。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为了深入了解不同城镇化及非农化发展水平地区农地流转的具体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农地流转和集中。为了正确把握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集中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思想上、理论上对此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认识。一、农地集中流转——农村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上的必然产物“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土地制度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一次  相似文献   

18.
囿于意识形态的认识与经验的不足,与其他产业领域的改革相比,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是相对滞后的,为了进一步改革农村基本经济制度,解放农村土地的生产力,特别是化解农民权益与农地权属的矛盾等问题,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除了需要进行稳定角度的考量外,还需要以创新的法律思维探索立法,以保护适合中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避免产生农地流转“大跃进”式的推广模式,充分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论农地流转市场中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是国家一项重要战略,农村土地流转及其规模经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社区愈加多元化,社区信任持续弱化,并伴有社区规则、农民职业转型及市场交易风险等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农地流转市场扩展和土地规模经营。农地流转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根源于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及社会结构的二元悖论,本质上是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传统与现代的结构性矛盾。确立农地流转储备金制度、促进政府有效介入、打造社区共同体以及规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降低农地流转市场中不确定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念 《广东民政》2009,(11):20-21,2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承包土地的多种形式流转,适度提高农地经营规模。这是根据我国农村土地经营现实和发展要求提出的重要决策。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摆脱小农经济,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农村土地流转能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是使非农就业、迁移到城市居住的农民摆脱土地束缚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