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一涉外侵权行为之债法律冲突的形式侵权行为之债是指行为人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不法侵害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并造成损害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如果这种债务关系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或其住所位于外国,或者被侵害的客体位于外国,或者侵害行为或侵害结果发生在外国,就构成涉外侵权行为之债。由于涉外侵权行为之债与数个国家发生联系,而各国关于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定又存在差异,因此,涉外侵权行为之债必然会发生法律冲突。这类法律冲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冲突从各国立法规定来看,侵…  相似文献   

2.
有侵权就应该有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政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同样应该承担行政赔偿责任。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是行政机关对其行政侵权行为是否应负赔偿责任的标准,其构成要件包括以下三点: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有违法的行政侵权行为的存在、损害事实与违法的行政行为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著作权侵权纠纷中停止侵害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法》中只规定了侵权的民事责任方式,对停止侵害的适用条件和具体责任方式并没有规定。正确认识停止侵害的适用条件,准确适用停止侵害这种民事责任方式,对保护著作权,制止侵权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专利侵权存在反复性和群体性特点,我国专利侵权赔偿制度采取的补偿性赔偿原则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对于任何情况都采用该原则对专利权人不公平,对侵权人不能构成威慑,不利于预防专利侵权行为,因而有必要建立惩罚性赔偿原则.这两种原则应当互相取长补短,对非故意专利侵权行为应采用补偿性赔偿原则,对故意专利侵权行为应采取惩罚性赔偿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故意的判断标准,建立适当的惩罚数额.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网络隐私侵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此类侵权行为常表现为对他人网络隐私数据、网络通信内容、网络生活安宁和个人网络空间的入侵或破坏。正当的网络防卫行为、享有知情权或有法律授权的行为以及经被害人同意的行为不构成侵权。网络隐私侵权责任的认定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责任承担上应引入辅助侵害责任、代理责任和惩罚性赔偿责任等。  相似文献   

6.
商业秘密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知识产权,具有经济性、秘密性、管理性三大特征,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民事制裁缺乏力度,难以操作,应借鉴世界各国商业秘密立法和司法的成功经验,科学合理的确定赔偿数额,加大对侵权人经济制裁的力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含义与构成特征对于什么是著作权侵权行为,我国著作权法及其他法律都没有给予明确定义,理论上也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著作权侵权行为就是指除著作权法特别授权外,未经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的许可,擅自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行使著作权人的专用权利,而使其权利受到损害的一种违法行为①。这一定义揭示了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特征:第一,侵权行为侵害的对象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对未纳人著作权法保护范围的作品。著作权保护期届满的作品、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外国作品的使用,不会构成著作权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劳动关系双方权利处于严重的不平等状态,也存在着违法侵害劳动者合法劳动权益的侵权行为。保护劳动者劳动权益仅仅依靠《劳动法》规定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并不足以有效抑制具有极大社会危害性的劳动侵权行为,应当以更具有震慑和惩戒力的刑事制裁方式予以严厉打击。我国应在刑法典中对劳动侵权犯罪以专门章节做系统化、规范化规定,并将一些严重侵害劳动权行为犯罪化。  相似文献   

9.
第三人侵害劳动债权的理论基础在于债是一种法律上的利益,而不是一种权利。侵害对象非绝对权意义上权利的侵权行为构成,以行为人有加害恶意为必要条件。第三人侵害劳动债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侵害行为、加害人主观恶意、侵害对象是既存劳动债权、损害以及因果关系。在赔偿责任问题上,除个别情况以外,劳动者和第三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但在侵害人内部存在着责任份额。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方式的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环境侵权行为频繁发生,对公共环境和他人的财产权利或环境权益造成严重的损害.对于这种特殊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方式原则上应适用无过错责任,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污染损害赔偿标准,污染受害者和公共环境往往都未能得到应有的赔偿.应坚持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前提下,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作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补充方式,从而达到损害赔偿的社会化.对于理性选择的环境侵权行为应当采用惩罚性赔偿来彰显法律的公正.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的普及,免费又方便的资源,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但可能造成著作权侵权问题。网络使用者应有尊重他人著作权的基本观念,注意网络资源是否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对象,以避免侵害他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的著作权法律制度采取创作保护主义和自愿登记原则,作品登记在于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这对于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降低权利人的交易成本、保障交易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现行的登记办法中缺乏对作品的独创性的严格审查,制定作品登记办法的初衷并不能够完全达到。本文拟从一起案例分析入手,探讨对现行的作品登记办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论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是著作权侵权行为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一个核心问题。我国《著作权法》未明确规定归责原则,学界也对著作权侵权责任、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以及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等问题纠缠不清。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研究首先要建立在对侵权行为的正确界定上,这就离不开对著作权侵权之财产与精神两方面损害赔偿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4.
网络著作权侵权之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尤其当前对网络著作权侵权研究的欠缺,导致立法及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拟对其中有关的基本问题略陈管见,并提出个人的本观点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法关于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规制,被刑事立法吸收为侵犯著作权罪。从渊源关系上看,著作权法是被吸收法,刑事立法是吸收法,吸收法应以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为尺度全面吸收被吸收法中关于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规定,同时当被吸收法已经对相应的侵权行为作了较大的修正时,刑事立法也应通过修正案及解释的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正。  相似文献   

16.
侵犯著作权犯罪在刑法学和犯罪学上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侵犯著作权犯罪的防治,可以通过加强公民的著作权保护意识、加强犯罪人预防和被害预防工作、完善著作权保护体系,以达到对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网络转载行为在极大地丰富互联网信息的同时,也可能侵犯到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平衡网络发展与著作权保护之间的冲突是解决纠纷的正确思路。应当在明确界定网络转载直接侵权行为的基础上,以责任归结为路径,实行过错推定责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赔偿范围包括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范围和侵权损害范围。行政赔偿职务行为范围主要包括违法拘留或违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非法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暴力行为、不作为等;行政侵权损害范围包括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其中,国家对行政侵权精神损害也应当予以适当赔偿。  相似文献   

19.
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一直占据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统治地位.现行行政法中并未明确确认信赖利益保护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也没有制定关于侵害信赖利益的赔偿法规.行政信赖利益损失补偿作为一种利益平衡机制,在协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保护公民个人权益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构建诚信政府的角度看,尽早把这种理念落实到行政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引入大陆法系关于信赖利益保护理论的同时,可以借鉴合法预期理论的长处,使得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具有更宽泛的适用性和周延性,使其成为一个现代行政法上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苹果公司的在线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存在侵权风险,其法律地位应当界定为网络交易平台而非信息存储空间。可从是否设置合理的"通知-移除"机制、直接经济获益、侵权信息的明显程度和商业模式的合理性等因素认定App Store的版权侵权过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