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基础内容。近年来,无锡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科学立法、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基础也在基层。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源于基层实践的“枫桥经验”,经历了农村“四类分子”社会主义教育改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基层治理三个发展阶段。历经60年岁月的洗礼,“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和治理方法,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从社会管制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伟大飞跃,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方案,成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和旗帜。“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的创新与成功实践在当代彰显了重要价值意蕴: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感与获得感;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走向善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进行了诸多新探索,形成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公平正义、司法公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诸多新理念与新思想。在新理念、新思想指引下,治国理政的实践探索逐步展开:加强反腐体制改革,实现权力运行规范化;加强法治建设,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治理协商化、民主化、包容性;强化开放、流动社会中的公共管理服务功能,促进城乡管理服务一体化。这一系列新探索正是新时期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十八大以来,党的治国理政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及新特征:党内民主成为推进社会民主建设的源泉和引擎,法治模式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新模式,顶层改革设计与基层实践探索相呼应,在放权社会中推动形成"政社互动"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围绕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各地城乡基层的实践创新迅速展开:以大部制和扁平化为方向的基层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断完善;多元协同和开放流动的社会治理形态初步形成;城乡基层民主参与逐步常态化。在此基础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建立健全,并呈现出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互动协同、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并举、城乡基层行政体制机制改革联动的发展特征。在"十三五"阶段,通过优化基层政府权力配置、培育基层社会自主性、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以及促进城乡基层治理民主化和法治化,从而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正>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是我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方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枫桥经验”历经60年考验,始终保持人民性、参与性、创新性特色,抓源头、建制度、求长效,以“大平安”促“新发展”,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可推广与仿效的典范。“以人为本”: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6.
当下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之间难以很好地融合为一体,基层党建往往悬浮于乡村治理之上,基层党建因为缺乏有效的"抓手"而变得空洞,容易演变为痕迹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而乡村治理由于缺乏基层党建对其公共性与主体性进行重塑,从而导致了国家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这种状况难以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在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之间形成联动互嵌的结构体制,实现基层党建带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城市治理体制的变迁集中展示了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发展演变的规律。通过对单位体制、街道体制和社区体制的梳理,发现影响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变迁的延续要素包括政治教化的观念制度、柔性渗透的权力体系以及快速高效的动员机制,断裂要素包括单向强制的社会沟通、国家控制的资源调配以及情感纽带的空间格局。在两种要素的相互作用下,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呈现出“国家吸纳社会”的特征,具体包括与国家总体制度要求相适应的价值与规范,与国家总体的运行机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国家参与下的城市基层社会民主协商,国家引导下的城市基层社会力量培育。  相似文献   

8.
汤宏 《现代领导》2014,(10):32-32
近年来,湖北省郧西县依托农村信息化发展,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乡镇搭建了集党员群众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惠农政策公开发布系统、便民服务受理办结系统、干部日常工作管理系统等于一体的“乡镇党政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形成了一张覆盖乡村的现代化管理服务网络,创造了基层党建和农村社会治理的新载体,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成为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9.
《协商论坛》2023,(3):36-40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构成要素和重要支撑。市县政协作为人民政协的基层组织,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职能,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需求、价值取向、主体要素等方面高度契合。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治理效能,对丰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实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范雪强 《群众》2023,(2):32-33
<正>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邳州市戴圩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和邳州经济开发区实行“区街合一”体制,下辖19个村、6个社区,社会形态多元、人员结构复杂、共治力量不足,群众诉求呈现多样化特点,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戴圩街道推进基层治理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组织是完善社会治理制度、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载体与有效形式,尤其是基层社会组织的完善能促进社会治理质效的提升。在国家政权对云南民族地区治理历史进程中,清代是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云南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组织形式不断变革发展,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以史资政,鉴古知今,探究云南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组织变迁脉络及动因,可为当今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将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将更多资源向基层下沉,推动社区网格化治理,成为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趋势。社区网格化治理打破传统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结构,形成了"党委—政府—社会"三维权力架构,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的基层党组织,如何应对治理主体多元、权力与资源分散、组织结构再造等各种挑战,如何发挥在社区网格化治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是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特征,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方式,生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基层治理新情况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治理转型期,国家力量的向下渗透与社会力量的向上生长,会带来哪些新的治理经验?这些新实践是如何发生的?通过对典型个案的研究,本文认为基层政府在制度创新的压力与惯习之下,为加强国家权威的合法性,缓解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要求与基层政府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采取了代理人再生产的行动策略。这样一种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产生,是国家在追求发展与威权体制约束下,在协调政府主导与社会自治间关系时进行的一种折衷选择,通过创新性地构建第三方合作平台,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得以有效聚集,基层民众对国家权威的合法性认同也得以加强。它既展现了基层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意志及导向性功能,也呈现出社会力量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是如何被吸纳整合,成为政府渗透基层的重要抓手。而要在"强政府"的基本场域下构建形成"强社会"的发展态势,则需要进一步调试各级政府与基层社会之间的权力关系,扩大资源配给方式的改革面向,回归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6.
城乡基层治理:使之走出困境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基层治理是整个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当前我国城乡治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在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各种途径中,即重构国家与社会关系、选择合适基层治理模式、建立城乡统筹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构建服务型政府、使国家治理资源与民间社会治理资源对接等,政府肩负着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7.
赵晓峰 《求索》2023,(1):151-157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客观需要。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基础权力,增强现代国家的制度能力。正式制度建设的“精度”要求与人民生活实践中的“温度”诉求之间存在张力,考验着治理主体的权衡和实操能力。当前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要加强人民需求反馈机制建设,使基层治理主体常规性回应民众诉求的方式方法成为正式制度的一部分,增强国家制度能力建设与城乡基层社区和谐发展的协同性。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形成国家制度能力建设的“双层架构”,既要在顶层架构方面加强全国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本等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又要在底层架构方面重视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等基层社会的制度建设,以推进“三治融合”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8.
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是地缘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是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移民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共同体的重构与延续,既传承了中国血缘与地缘重合的共同体传统,又呈现出时代新特征。民族地区多民族移民村落共同体建设,强化地缘意识,实现了由血缘“多元”走向地缘“一体”。文章选取AH村为研究个案,探究了宁夏易地扶贫搬迁的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建设及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建设是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民族互嵌结构体系建设是移民乡村社会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共同体精神培育是移民村落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基层社会治理一直是关涉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国家政权根基稳固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政党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当代中国党、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组织结构提出了"多层次整合"的分析框架,以此来概括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的行动逻辑。通过对北京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创新实践考察,发现:党为了解决其在基层社会中悬浮化、无根化的困境,构建了以党的领导为轴心体系,具有纵向多层级、横向广辐射特点的立体化权力网络。凭借这样的权力网络,党实现了对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多层次有机整合。具体包括:向内整合,增强基层党组织对于各级行政力量的渗透;向外整合,强化基层党组织对于各级社会力量的吸纳;向下整合,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于广大群众的融入。最终,实现党、国家与社会在基层社会的有机协调,形成共生共强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郭煦 《小康》2023,(34):60-64
<正>以治理理念及理论为切入点进行考察,县域社会治理还需要强化社会力量,以民众利益诉求为核心,推动基层群众自治与共治,关注治理过程与质量的提升。“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做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的重要部署。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基层治理需求复杂多样,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