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沟通与合作离不开网络,而计算机互联网知识与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他们的思想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在此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弊端诸如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的现象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社会中诚信道德教育等问题的深刻思考.本文试从网络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揭示网络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找出解决网络社会中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问题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高科技作弊问题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判断抽样与滚雪球抽样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法对大学生高科技作弊问题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发现:1.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作弊的大学生亚文化群体有着相对清晰的区隔标识;2.大型考试中的高科技作弊突破了行为、道德失范的界限,引发更为强烈的机会不公感;3.内嵌于大学生群体之中因利益、关系和人情而纠结在一起的公开而隐秘的关系网络以其相当程度的参与、理解和纵容,在有意无意中为大学生高科技作弊完成了最后的助跑.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问卷对山东省不同地市高校5187名大学生的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积极向上,多数大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集体主义道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和网络道德。但与此同时,个人利益至上、家庭道德和网络道德缺失、道德自律能力缺乏、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等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高校德育必须立足大学生的主体需要,创新教育载体和方法,既面向全体又要体现差异性,在遵循道德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升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诞生延展和拓宽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场域和实践领域,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图景和新动力,同时也催生了网络空间道德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中坚力量,是网络空间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其网络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乎其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积极推动和完善网络立法机制,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创新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正向的网络道德意识,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水平,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应然面向。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及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双 《青年论坛》2005,(2):41-42
互联网的拓展和高校计算机的普及 ,为大学生触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在充分体验到互联网方便快捷的同时 ,网络带来的价值冲突、责任感弱化以及网络犯罪等等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网络道德的窘状 ,而大学生正置身于这一令人堪忧的道德境遇之中。因此 ,分析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切实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能引导大学生及时摆脱困境 ,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相似文献   

6.
刘健康 《青年论坛》2011,27(1):68-71
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实现大学生网络诚信的自觉,是有效提升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工程。切实解决好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网络诚信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主体性和社会性根源。要认清网络诚信的实质,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通过网络道德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诚信道德教育和实践的有效实现形式,切实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向哲玲 《传承》2011,(28):46-47
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结女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特点,分析女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面临的问题,对正确引导女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朝华  李增光 《前沿》2014,(23):133-134
随着目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当代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相互交流的不可或缺的渠道,同时对大学生的道德产生了深刻影响。探讨互联网对大学生道德影响的成因,是有效运用网络、进而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关健所在,也使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对人的影响,表面上是通过有形的"网络",而实质是通过无形的"网络文化"。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网络文化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发展以及价值观念等,应该对网络文化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0.
“慎独”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网络主体行为中普遍存在着道德失范问题,其根源在于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危机.本人认为,认知"慎独"的精神本质,发扬传统的"慎独"道德思想,从目的性与过程性两个角度加强大学生的"慎独"教育,培养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无疑是化解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敏  张慧 《前沿》2012,(22):185-186
随着3G、WLAN等手机网络的普及,手机媒体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介正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抓住手机网络革新和智能手机普及所带来的新的机遇,充分重视和利用手机网络这个新兴平台,进行相关教育改革.本文基于SWOT模型,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缺乏利用手机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地区6所高校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状况的调研,笔者认为,一方面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群体的形成已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双刃剑.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呈现出的个体行为具有自组织性、快捷性、复杂性等特征.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教育管理应采用师生换位、心理咨询、网语说教、舆论引导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生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情结"以及生活中频频上演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有必要立足于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发生机制,从根本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14.
在价值多元、文化多元、道德标准多样化的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的道德现象更为丰富,遭遇的道德问题也更为复杂。基于当前大学生群体中道德相对主义及去道德化现象较为严重的现状,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理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诚信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深厚道德底蕴,是立国之道、做人之本及修德之基,也是当代大学生立身处世必备的重要品质。当代大学生群体出现诚信缺乏的问题,其原因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群体自身有重要关系。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需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发挥社会的道德教化功能、高校的教育功能,同时倡导大学生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6.
必须重视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伦理问题是当前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问题。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存在5种具体表现形式,相应的大学生网络美德建设对策,则包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新方法、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强化大学生网络自律行为和制定出相关网络法律。  相似文献   

17.
杨云美  冯彩莉 《前沿》2012,(19):24-25
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过程更加复杂,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基于对青海大学的实地调研,深度挖掘农村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特殊性的鲜明表现,进而提出有益于农村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顺利实现的针对性建议,为这一群体的研究提供少许经验,引起人们对农村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是以电脑网络为沟通、联系平台建立的非正式群体。它有非正式群体的一般特征,又表现出一些新特点。网络虚拟群体的产生、发展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阻碍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应研究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特点,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为进一步开展网络虚拟群体研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知行脱节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大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践行的转化的困境,一方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与大学生个体道德选择的复杂心理和大学生特殊的身心特点有密切关系.分析大学生道德践行困境的原因,探寻解决大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实践转化困境的途径,对高校德育工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薛虹 《前沿》2006,(8):64-66
大学生是青年中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道德水准。本文就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逐一展开分析,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强大生命力及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作用。指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