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书信息     
《小康》2013,(9):115
《陈独秀全传》唐宝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价:128.00元对陈独秀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都是对历史极大的不尊重。南陈北李创建中国共产党,他是大功臣;在任总书记时遭遇大革命的失败,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后来成了托派,又同国民党进行了不屈的斗争,直至病逝于贫病交加。本书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客观描述真实的陈独秀。  相似文献   

2.
在《论浪漫派》中,海涅断言,"艺术时代"的终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他从新时代的眼光出发,对以歌德为代表的古典文学、以施莱格尔兄弟等为代表的浪漫派进行全新评判:评价歌德时,海涅要求艺术自身以歌德艺术所体现的完满性为榜样,同时希冀艺术对社会担负一种义务;他对浪漫派不遗余力的"讨伐",并非简单地否定,而是在对其诗意价值饱含诸多认同的基础上,结合德国当时的政治状况,对浪漫派的意识形态倾向进行批判,力图克服其不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部分,使浪漫主义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3.
肯定否定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毛泽东1958年1月首次提出了肯定否定规律,可惜他并未系统地、详细地论述这个规律。30年来,我国哲学界对它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杨超同志,在其著作《唯物辩证法的若干理论问题》中论述的《肯定否定的名和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史角度追溯人的学说演变的轨迹,在马克思主义之前大体经历了对人的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古希腊哲学对人的存在、力量和价值予以肯定,关  相似文献   

5.
"次道德"现象在社会上广有争议,无论提倡还是反对,都应承认"次道德"现象的客观存在.从善与恶的关系看,"次道德"在性质上应归属于不道德的行为,但它是一种恶中有善的行为,不能一概否定.从动机与效果的关系看,对"次道德"行为价值评价时,在总体上应否定其行为动机、效果的价值,但也应对其减轻恶的效果的行为有所肯定.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看,"次道德"仅仅帮助其载体建立减少犯罪损害的自我道德标准,而这种标准是低于社会道德原则的.对"次道德"的承认,会使违法者的道德底线提升,减少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史学界,传统的观点对基督教是持排斥的态度的。然而,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对西方文明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以降,随着启蒙精神的不断胜利,西方社会的宗教精神受到严重的削弱,同时,出现了深刻的社会危机。这一事实说明,基督教的正面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给予恰当肯定。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生产力标准有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指用生产力为尺度去评价工作、措施、政策、计划、制度等等,以决定其好坏、利弊、得失、优劣。一般来说,凡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我们就肯定、支持、拥护、采纳,凡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我们就否定、反对、排斥。在这一层涵义中,以生产力为标准作出的判断是一种对被评价客体的价值作出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它回答的是被评价客体“怎么样”的问题。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钟璞  罗云 《理论月刊》2007,(8):51-53
实现与西方以自由、人权、民主和神圣财产为核心价值的启蒙思想的"对接与融合,"成为20世纪汉语知识分子精英的一种理想诉求,并进而成为20世纪末中国制度设计之应然现实,但在肯定西方启蒙运动"理性"文明毋庸置疑的普世价值的同时,其宰制与异化的内在缺失以及由此而生的诸如私欲膨胀、生态失衡、社会失范等西方社会之固有症结亦成为当前我国体制集团、知识精英和草根资源的醒目焦虑,因此,曾经为五四启蒙所激烈批判甚至彻底否定的本土文化资源,理所当然而又众望所归地成为五四启蒙否定之否定——对启蒙缺失弥合与整拾、救赎与超越的精神资源,构成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激活与浴火重生的现代性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早期的家庭伦理道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鸥 《湖湘论坛》2003,16(4):72-74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发生于清朝后期规模巨大的农民反抗运动 ,不仅动摇了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同时也震撼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太平天国吸收了基督教思想的平等观念 ,对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进行了大胆的反叛和坚决的否定 ,触及了中国近代家庭伦理道德转型的时代脉搏。然而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不可能创建出一套真正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0.
彻底否定就是形而上学否定,这是目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如何?笔者认为,彻底否定,并不等于形而上学的绝对否定。这里涉及到“扬彝”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扬弃是有层次的,多种多样的。对某事物基本否定同时肯定其局部因  相似文献   

11.
"自性"是《坛经》的核心语词,它作为人的本性的规定就是佛性.在《坛经》文本中,慧能对自性的特点从"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五个方面进行了规定.但除此之外,自性还有其根本性的特点.自性在"体"的层面上,它是空的、无自性性的.在"相"的层面上,它是"假有的"、有生有灭的.在"用"的层面上,它是"心不染境"、不落二边的.在究竟意义上,它是非空非有、亦空亦有、空有不二的."无念"作为"见性"的法门,其核心在于"无".通过对"无"的分析可以发现,"无"的根本特性在于否定.这一否定包含了三层含义:否定之无、悖论之无和绝对之无.  相似文献   

12.
<否定的辩证法>揭露了旧辩证法的理性专制主义本质及其与纳粹主义的"同谋共犯"关系,主张以"怀疑一切同一性"来捍卫特殊性、差异性、个性、偶然性的生存权力,避免奥斯威辛式"理性杀人"的现代悲剧.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旗帜,<否定的辩证法>满足于抽象谈论同一与非同一、肯定与否定,既未挖掘旧辩证法滋长的土壤,亦未阐明"绝对否定"的生存论根源,更未将矛头对准孕育了纳粹主义的资本帝国.它将旧辩证法当做纳粹的替罪羊,严重遮蔽了马克思辩证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汉英语言中肯定语句表否定意义,否定语句表肯定意义,以及一词或词组具有肯定与否定相反含义的现象非常普遍。汉英研究者对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案方面,很少进行系统的分类表述。因此,我们从汉英语言中形式与语义悖义的这三类现象着手,揭示了产生这三类现象的四大理据:交际主体者的心理、语境顺应、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以及语言的地域与历时差异的影响,剖析了其在汉英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翻译实践与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都有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也是在矛盾统一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方面。事物的存在,事物的性质,正是由事物的肯定方面来决定、来规定的。否定方面同现存事物的肯定方面是完全对立的,它虽然在矛盾统一体中居于次要的地位,但它却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由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事物往往是多种矛盾、多种矛盾方面的统一体,事物的否定方面也必然存在多种多样的情况。譬如拿封建社会来说,封建地主阶级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农民阶级是它的否定方面。  相似文献   

15.
人格价值是人格特性与有效实践活动对主体要求之间的肯定或否定的关系。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人格价值是被创造出来的。人格价值的创造包括创造有价值的人格和实现人格价值两个层面。人格价值的评价必须着眼于有效实践活动对人格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即时评价,即所谓评课,传统的做法主要是从教学常规的角度,亦即从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化方面进行评判。包括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语言与板书、手段与效果等等。而当前正面临着教育的“转轨”定向,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认为教研员评课更应该善于挖掘“闪光点”。一、理由评课是对教师劳动的评价,认可、肯定还是反对、否定,对授课教师本人来说至关重要,不可忽视。实际上,我们在评课实践中往往遇到的情况是,很难对一堂课作一个“三七开”或者“四六开”的评判。所以,我们教研员在思想上应该确立一个准绳:充分…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普世价值"在我国思想理论界引起激烈争论.肯定论者认为世界上有"普世价值",就是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博爱等.否定论者认为世界上没有适用于所有时代、所有国家的"普世价值",承认"普世价值"的目的是为了在我国推行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普世价值"争论其实是要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是中国举什么旗的方向之争,是中国走什么路的道路之争,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交锋.  相似文献   

18.
孝悌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而且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孝经>中,孝悌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它与现代文明不断发生着碰撞、融合与嬗变,作为"德之本",仍然有许多宝贵的现代价值,它需要新的形式来体现与转换,探求其社会原因,挖掘其时代要素,转换其外在形式,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企业价值评判后价值分配工作的重任。一般说来,对企业内部职位价值的评判,会以职位薪酬等级的方式将其结果描述出来;对企业内部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的评判,会以设计出的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于浮动薪酬,以及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于职位等级变化的方案,把绩效价值评判的结果描述出来,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分配与价值评判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的特点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人们总是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行肯定或否定价值判断,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评价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评价概念、特点、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