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齐梁时期的一篇重要文学论文,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理论上如文学史论、声律论、风格论等方面的建树,已为论者们所重视。它与整个齐梁诗风的呼应关系,也是我们能够感觉得到的。可是这篇文章的写作不仅是出于一般的理论阐述的需要,而且是带着明确的指导文学实践的目的而撰写的,它对永明文坛的发展方向和沈约本人的创作道路都发生过实质性的影响,可以说是永明文学革新的纲领性文献。因此在研究这篇文章时仅仅局限于本文的分析,或只停留在声律论谈它的影响,是很不够的。需要将它放在宋齐之际文学变迁的总体背景中进行研究。并要深入分析沈约撰写此文的外部机缘和内在动机;同时也可以通过此文来概括永明诗风和永明文学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既有史学的真实,又有文学价值,我们称之为“史传文学”,如,记言的《尚书》,记事的《春秋》,编年体的《左传》、《国语》、《战国策》。但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以丰富文学魅力表现的著作,却是司马迁首创。司马迁,字子长(约生于西汉景帝中元五年即公元前一百四十五年,卒于西汉武帝征和六年即公元前八十七年)。生于夏阳龙门,今日的陕西省韩城。《史记》的问世,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对各种文学形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诗歌是一种与语言的音、韵联系密切的文学形式。音韵学的发展对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又使得两种语言所表现出来的诗歌的音韵和格律各有千秋。根据汉语语音特点,自古以来汉语最小的基本结构单位"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这就决定了汉语诗律得由音律、声律和韵律三大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外国文学通史共有13部,这些文学史表现出以启蒙和教育为宗旨的总体特征.它们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周作人与郑振铎的文学史著作.周作人编写的两部外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和《近代欧洲文学史》均极具研究价值和意义.这两部文学史既体现出民国时期典型的文学史观,也渗透了周作人独特的文学批评理念;郑振铎编写的《文学大纲》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一并讨论,体现了编者宏大的叙事观念,在比较文学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坚  杨勇坚 《思想战线》2011,(Z2):416-417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代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作家,为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研究主要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内容与主人公的分析,来探索研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楚辞》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永久审美价值的杰作。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和谐统一 ,主观情致与自然形象有机相连又各具风貌。《楚辞》的艺术特质在作品中表现是多方面的 ,本文试从它的自然美描写方面作出探索 ,简略说明《楚辞》的一个艺术现象、美学特色。一  《楚辞》作为南国“蛮夷”的地方文学 ,带有浓重的南方自然色彩 ,众多具有美的属性之自然物作为艺术描写的对象在诗篇中大量显现。自然界对人类的精神意识及艺术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楚辞》的表现内容和描写对象自觉或非自觉地带有南方的自然色彩是构成它艺术特质的一个十分…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对骈俪技巧的运用非常广泛,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表达效果。具体来说,骈俪技巧在《红楼梦》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于在故事情节叙述中融入典型的骈文这一方面。另外,在人物形象描写、景观描摹、故事情节叙述以及说理议论等方面,也使用了骈词俪句。无论是典型骈文还是骈词俪句,在对偶、用典、藻饰、声律等形式要素的追趋上,都体现出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6,(27)
正《声律启蒙》的各种版本繁多,这次偶遇的这本吴冠中插图珍藏版《声律启蒙》,保留了清代时的原著,收录七十三幅吴冠中画作。最近几天,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时,恰好看到当代著名古诗词学者叶嘉莹在讲情感与吟诵关系的文章里面,举了这样一个例证:"我在国外看到,他们在中学或是大学一年级的诗歌课程里,有一个通用的课本《An Introduction to Poetry》,书的  相似文献   

9.
《灰姑娘》和《叶限》是两个世界闻名的民间故事,由于故事产生的地理环境不同,因而携带了不同的地理基因印记,在文本中也显现出迥异的地理特征。文学地理学是批评和研究文学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文学地理学这一研究视域为切入点,探究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灰姑娘》与《叶限》两个民间故事中女性抗争意识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创作于十六世纪的《西游记》,是我国流传最广泛、影响最大的古典小说之一。关于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历来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它是“劝学”;有的认为它的本旨是宣扬佛道思想;也有人认为它是作者玩世不恭的游戏之作。解放后,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普遍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民主性精华的作品。其理由是:“它广泛地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封建社会,歌颂了对天宫、地狱统治者及危害人民的妖魔鬼怪的反抗斗争,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愿望。”因此,“从《西游记》总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来看,可以说,它不但是我国文学史上,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的神话文学作品”。本文准备就《西游记》表现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11.
方科平 《前沿》2008,(10):173-176
刘勰将文学活动提升为立言,视文学作品为不朽之物,此观念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表现甚繁。在“文之枢纽”主体部分即《原道》、《征圣》、《宗经》三篇文章中,对之作出了完整而系统的说明。从“立言不朽”高度来审视文学写作和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勰撰写《文心雕龙》,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光辉而不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2.
<正> 《古今文论探索》上编十三篇文章,是郁沅教授从事古代文论研究二十余年的一部分结晶,其张皇幽眇、补苴罅漏的探索之功,是对我国古代文论研究的重要贡献。从来对《乐记》的研究,重在它与儒家思想的联系。郁沅教授却不惜花大力气在《论〈乐记〉美学思想之两派》一文中,探索了它与阴阳五行之学的关系以及阴阳五行和仁义礼智信的相互渗透。其中,“阴阳五行的声律理论”一节,历述十二律逐渐完备以及与阴阳思想相结合的过程。所谓乐律变化影响阴阳之气变化进而影响自然万物和人心,正是中国古代意识的独特产物。这种清理和组构,是需要相当识力的。  相似文献   

13.
苗族古歌《枫木歌》的人类起源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苗族古歌》不仅有很高的史学与文学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它把史学、文学、哲学及社会思想融为一体,在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宝库中不失为一块光彩夺目的瑰宝。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人们仅从文学的角度进行了整理发掘。今天,当我们从社会思想的角度对它进行发掘时,终于发现了它那熠熠发光的宝石核心。这里,我愿以滴水之微,对流传在贵州清水江雷公山地区《苗族古歌·枫木歌》(以下简称《歌》)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所表现的朴素、原始见解,作些不成熟的探索,恳望能得到识者的指教。  相似文献   

14.
从选诗之差异看《文选》、《玉台新咏》的文学批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选》和《玉台新咏》都产生于梁代的 5 0多年间 ,均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这两个选本在诗歌选录上却表现出冰炭难容的差异 ,从这种差异中 ,我们可以发掘出古代选家怎样用选本来表现自己的伦理道德观、人生价值观、文学审美观 ,并进而影响后代文学发展方向的独特的文学批评方式的特征 ,从而使我们对选本这种直到现在仍沿用不衰的文学批评形式有较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我校中文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室的两项科研成果——《白族文学史》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白族文学史》最近已发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预计一九八四年二月发行。《白族文学史》由张文勋主编,张福三、付光宇助编。该书是在一九六○年云大中文系等单位编写的《白族文学史》(初稿)的基础上修定重写的。编著者对白族文学作了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占有大量材料,力求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探讨白族文学发展的规律。针对《白族文学史》(初稿)中存在的问题,注意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加强科学性、系统性。不少章节作了较大变动,并有充实、提高,如对白族古代书面文学和解放后新文学的研究等方面,有了进一步加强。全书四十多万字,是研究白族文学的一部专著。  相似文献   

16.
周兴泰 《前沿》2008,(10):177-181
本文旨在探讨陆机《文赋》对刘勰《文心雕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功能、艺术构思、艺术灵感、文质关系、文体分类、文体特征及具体的文学技法等方面。从二者的前后继承关系中我们大致可以窥见六朝文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主体性问题,是我国80年代中后期文艺理论领域里的一个重大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文艺理论界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争。笔者当时在自己的一系列论文(见《文艺理论与批评》、《求索》、《文论报》等报刊)中,集中批评了刘再复的抽象主体论。本文拟更为全面地回答抽象主体论对唯物史观及其文学观的非难。  相似文献   

18.
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兴起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洲,虽然傅东华翻译的法国洛里哀的《比较文学史》和戴望舒翻译的法国比较文学家梵·第根的《比较文学》出版于三十年代,系统地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历史、理论及方向,但是,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在我国近现代早已开始。我国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王国维,梁启超、苏曼殊,以后还有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凭借着对祖国文化的深厚造诣,都曾对中西文  相似文献   

19.
宾恩海 《思想战线》2006,32(5):107-113
将“现代主义因素”确立为《野草》的一个重要特质来加以分析,正是谋求对《野草》中大量苦闷彷徨空虚绝望的“情感压抑”的深化理解。《野草》所指涉的众多精神命题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空幻、绝望、死亡、荒诞等基本主题有很大同构性,其艺术形式上的象征意味、非实指性、哲学品格的追求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外部特征也惊人地相似。《野草》在表现现代人的危机意识、探索人的心理深度方面为中国新文学开辟了艺术表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3月下旬,台湾《联合报》曾以《刘登翰大角度研究台湾文学》为题,简要报道了《文学薪火的传承与变异》一书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消息。确实,从事台湾文学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刘先生,就是以对台湾文学现象的历史的、宏观的整体把握著称的。该书第一辑的前五篇文章,可说相当完整地论述了有关台湾文学的一些最基本而又最深层、相当特殊复杂而又涵盖全局的理论问题,而末篇《现实制约和审美超越的统一》则涉及台湾文学史的撰写,实际上也是一般台湾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刘先生除了提出社会政经文化背景的考察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探讨相结合、一个时期文学思潮的评述和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论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