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玮 《前沿》2013,(8):119-120
当今中国,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飞快步伐。特别是在农村,"垃圾围村"的景象和"癌症村"的增多,使村民意识到自己的生存环境正在遭受着侵害,他们正在用行动捍卫着自己的权利。本文以不同问题为角度,对农村环境抗争的文献进行整理,以期了解当前中国农村环境抗争的现状和困境,最后提出农民环境抗争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对现有文献资料与环境抗争事件探析得出,政府招商引资中爆发环境抗争具有“政府招商引进化工资源类企业—企业投产排污政府监管不严侵害民众生命利益—民众向事件主体诉求未果爆发环境抗争”的逻辑结构.西北地区强烈的经济发展愿景,复杂的民族关系,脆弱的生态环境,民众较强的环境意识是诱发环境抗争的风险因素.防控西北地区环境抗争发生,政府应减少和摒弃高污染企业进入西北地区,提高政府企业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环境保护和补偿民众的资金力度,畅通民众权利诉求渠道,加强NGO、专家和舆论媒体力量等五个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考察现阶段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与模式,认为地方政府具有成为制度创新"第一行动集团"的动机和能力;并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模式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特征,认为虽然存在不规范的经济现象,但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事实上为市场取向改革提供了低成本、低风险的环境,使改革呈现渐进过渡特征;并且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博奕过程客观上推进了排他性产权的确立与市场主体的培育,并必然伴随地方政府的角色蜕变.  相似文献   

4.
杨世建 《前沿》2012,(10):44-46
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之所以陷入运行困境,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权力几乎不受宪法约束,导致某些地方政府在对待村民自治问题上形成了"政府权力中心主义"。在"政府权力中心主义"的实践惯性下,当村民自治实践有利于政府及其主要官员的利益时,政府就支持村民自治;当村民自治与政府及其主要官员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政府就不支持村民自治。因此,要让村民自治彻底摆脱运行困境,应当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原则指导下,认真思考规范政府权力,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宪法措施。  相似文献   

5.
童志锋 《理论月刊》2013,(3):161-165
政治机会结构作为西方集体行动与社会运动的重要理论,对研究中国农民的环境集体行动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对于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需要进行系统清理.基于中国经验,我们认为,“依法治国”话语的强化、媒体的逐渐开放、分化的行政体系是诱发中国农村的集体抗争行动的重要因素.“法治”话语的不断强化为农民的“依法抗争”提供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机会;媒体的逐步开放,促发了信息的自由流通,为抗争者提供了更多的可动员资源以及机会;由于分化的行政体系会降低农民抗争的风险性,促发农民的持续抗争,并为抗争精英的关系运作提供可能的机会,也会为农民集体抗争创造一定的机会空间.  相似文献   

6.
预防村官腐败,必须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必须以保障村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大权利为主要内容.保障村民的四大民主权利,必须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部、外部两个管道入手:在内部,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提升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在外部,加强地方政府对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基于当前村民民主素质仍然不高的现实情况,地方政府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过程中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地方各类环境决策短视行为是诱发大量环境问题的根源。然而,受制于转型期的经济导向、决策文化及决策体制机制等因素,加之环境决策本身的复杂性,地方政府环境决策短视难以根除。在科层治理失灵的情况下,现实中由理性环境抗争运动和基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形塑的公共能量场,通过场能量的激发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预防和纠正决策短视之功效,基于公共能量场的治理初现端倪。因此,公共能量场提供了破解地方政府环境决策短视困境的治理之道,但从当前看仍需要为之提供配套条件。  相似文献   

8.
李淑文  李彩丽 《前沿》2012,(15):114-117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批判与反思,我们在兼顾人与自然关系、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强调国际环境责任的前提下,还应该关注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矛盾冲突问题.社会强加于弱势地区、弱势群体与其环境权利相比过度的环境义务和环境负担,实质上是一种环境不正义.在环境正义视域下鼓励环境赋权是化解环境矛盾冲突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罗大文 《前沿》2012,(16):10-12
伴随着能源的大规模开采,产生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等环境问题;环境正义缺失是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区域差异是环境正义缺失的结构性前提;利益分割机制的缺失及社会结构制约是其主要原因.实现西部环境正义的路径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走区域合作、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环境抗争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社会问题。我国环境抗争的发生与政治机会结构中的政治机会和政治限制形成一种曲线关系,受到政治机会结构的形塑、规范和限制。政治机会可以从逐步开放的政治系统、具有影响力的盟友、行政体系的分化、国家的容忍等四个方面得到解释;政治限制可从有限进入的政治通道、有限影响力的联盟以及有限的环境治理能力等三个方面得以概括。借鉴西方的政治机会结构理论,通过构建本土化的解释框架,分析微观环境抗争行动与宏观政治情境的关联性,克服了环境抗争的单一社会视角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经济布局让广东成为国际环境不正义受害较重的一个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期让广东农村、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成为正不断经历和承接城市转送环境伤害的地方,小富即安的心态让广东的后代人、外地人和以后的环境利益正不断恶化。通过完善立法切实加强环境正义的教育(根本之策)、强化法定的前置的环境评估许可制度(基本之策)、以法律方式积极应对三大环境不正义问题(治理之策)是应对广东环境不正义的三大制度建构和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基层民众的集体维权是我国底层抗争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实证调查为基础,探讨H市"城中村"村民维权组织在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中,对政府征地拆迁计划实施抵制,并进行利益表达、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文章着重分析维权组织成立的原因及其属性、维权目标与行动方式、维权组织的普通成员及其骨干分子等问题,并就这些方面与既有研究进行比较。调查和分析表明,这些组织具有临时性、民间性、地域性、非政治性、非正式性以及弱组织性;通过各种合法的渠道进行抗争是它们日常维权的主要方式;维权骨干分子是村民中有代表性的成员,但不是显著有别于普通维权者的特殊阶层,他们在维权中公私兼顾,并非纯粹为民请命。维权组织的存在有利于增进官民之间的沟通,减少非理性抗争行为的出现,有助于和谐地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污染事故频发,这是环境规制失灵的直接表现.在我国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以及官员"晋升锦标赛"式的制度设计下,地方政府的经济理性甚上,更多关注经济的发展.在环境规制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进行博弃.地方政府的经济理性容易与企业等组织形成特珠的"利益共同体",其结果是地方政府往往屈从于资本的意志,出现"资本挟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问题逐渐成为事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生态经济作为实现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高度统一的经济样态,从宏观上看解决了人与环境之间矛盾的环境伦理问题,却依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环境不正义问题。在此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出发,对民族村落生态经济发展进行考量。研究发现:代内正义上存在着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不对等;代际正义上存在着资源禀赋的过度开发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种际正义上则需要注重保护其他非人类物种的"内在权利"。  相似文献   

15.
论环境正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利益,是环境正义原则得以确立的基础.环境正义是立足于类性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关系确立自己的伦理原则的.作为环境正义总原则的类原则表达了环境正义理论的价值观,明确了环境正义主体的道德责任,建立了环境正义标准的新模式.相对于环境正义规范,作为环境正义原则的类原则是抽象的,但它自身并不抽象,具体包括生存论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作为环境正义原则的类原则是规范人-自然-人之间关系的伦理价值原则.为了使这一伦理价值原则具有可操作性,还有必要对类原则序列作简要说明,这就是环境正义分原则:平等、平衡、共赢.  相似文献   

16.
赵斌 《前沿》2013,(20):126-127
通过对浙江农村老年宜居环境现状的分析,指出浙江农村环境大体上呈现出浙北、浙东优于浙西与浙南;杭宁湖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在全国呈较好水平,仅次于上海.指出社会保障是农村老年人宜居生活的根本保障.最后从环境建设、服务体系、文化体系等措施及法律形式、政府村民协作、以人为本等对策创建浙江农村老年宜居环境.做到“老有善居”“老有善养”.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产品民营化实质上就是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内的一场制度变迁,即打破农村公共事业领域原有的政府一元供给的制度格局,确立政府、民营经济、村民组织多元互动的制度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多重博弈关系,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民营化与民营经济的博弈、民营化与村民组织的博弈.以博弈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深入探究各自的博弈过程与博弈策略,推导出可能出现的各种博弈局面甚至是博弈困境,提出相应的引导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苏州市为个案,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实践作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内容质量不高、方式难以理解、依申请公开多"例外"、微博公众参与微弱和互动平台被动等;提出了推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策略:树立"面向使用"的信息公开理念、细化环境信息公开法规、提升环境信息公开质量、拓展环境信息公开渠道、完善公众参与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埃及把苏彝士运河公司收归國有,这是埃及为了維护自己的主仅和独立而采取的正义行动;不論从法律上或道义上來說,埃及的这一行动都是完全正当的。中國政府和人民完全支持埃及政府这一維护自己主权和独立的正义行动。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与环境不和谐的问题。要以生态经济作为理论基础,将自然资源资本化,从而将具有'外部性'的环境资源'内部化',以解决市场与政府调控的不足。政府应成立专门的监管组织,制定地方乡村旅游发展法规,将农村生态旅游目的地农民有效纳入旅游产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