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虽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并不必然导致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但推进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必然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因为政府信息公开是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基础。在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情境下,政府信息公开不仅要强调全面、准确,也要强调及时动态公开、及时连续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改,既要考虑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压力,又要彰显"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价值取向,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情境下的政府信息公开预留一定的法律空间。  相似文献   

2.
以2011年中国地市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为样本,基于信息公开与经济发展、政民互动、制度建构等的相关性对信息公开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政府信息公开指数与公众参与指数、地区GDP成正比虽然充分说明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然而政府主动公开信息数量与公众申请信息公开数量之间所存在的正比关系说明,政府尚有很多公众需要的信息不愿意主动公开,而只是愿意公开价值不大的信息,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没有对政府信息公开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信息公开有效性的建设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构性的突破。为此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的驱力模型,以动态考察政府信息公开有效性的合理内涵、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动力机制,指出信息公开的状况是多种力量综合博弈的结果,法律制度安排是公众和中央政府在与地方政府博弈中最主要的策略工具,信息公开的价值原则应由"效率至上"向"效益"原则发展,由重视公开过程和形式转向注重结果和实质性效应。  相似文献   

3.
一、信息公开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作用(一)促进公民参与政府管理和科学决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为公众参与政府管理提供了  相似文献   

4.
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建立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政府拥有大量的信息,如何将政府部门产生的应公开信息,在"第一时间"让公众知晓,这就需要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并将信息集聚于政府门户网上,让公众"一网式"查阅政府应公开的信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及结果说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介绍了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情况和主要工作内容、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评估结果。其中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指导思想为: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关注信息公开全面性和规范性;引导服务资源整合,提高服务实用性;推动公众参与渠道的保障机制建设,提高政民在线互动的质量;细化"日常保障"要求,引导政府网站做好更新维护。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2,(4):121
2012年3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了《2012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该报告显示"中国在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中稳步前进",中国以电子政务发展指数0.5359排名第78位。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在促进信息公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提供综合的信息、更多的跨部门综合性服务以及政府官员与公众更多的互动,中国政府提高了官方门户网站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胡志军 《群众》2008,(1):50-51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与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目标是缩短政府与公众的距离,实现对公众的便捷服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江苏电子政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成“二横一纵”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有了方便的渠道;政府网上信息发布平台基本建成,公众能较全面地了解政府信息;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初具规模,政府网站具备了一定的互动功能,电子政务已从政务公开为主向公共服务、公众参与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8.
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努力提升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的程度,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真正实现行政信息公开、建立透明政府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我国的行政信息公开在内容、方式以及监督等方面公众参与都呈现缺失状况。明确行政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和权利主体,拓宽公众参与行政信息公开的渠道,以及提高公众参与行政信息公开的能力成为完善我国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行政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与公众行政参与制民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前政府信息公开与参与式行政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现实困境,我们应立足两者之间平衡与互动的辩证关系,从转变观念、完善制度、构建新模式等方面破解困境并开创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罗文岚 《桂海论丛》2011,27(3):95-99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正式实施三年来,在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监督体制等方面依然存在着阻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的障碍。政府信息公开的法治化之路:一是必须是在公众参与的现代法治立法模式下,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为立法目的,用法律的确定性和规范性重构我国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二是政府信息公开法律落实的关键,在于加强来自于行政权外部的人大监督、司法监督与民间力量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完善的环境信息流网络支撑。我国的环境信息流网络建设,重视计算机、通讯设施、监测设备等硬件的配置,忽视部门内部、部门间、政府与公众间的信息共享、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信息机制的建设,导致环境信息流网络的服务功能严重不足,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2.
理性、有序的公众参与,既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团结,也关系着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的公众环境参与仍存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极大落差。各种形式的环境冲突事件,表明了公众环境参与的极端重要性,也展现了公众在环境参与中面临着的知识、利益和交往等维度的限制和困境,亟待完善。作为一种以民主为资源的治理形式,协商民主具有化解这些困境的理论规范和实践资源,其核心在于实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境协商民主。为此,要构建广泛、多层的环境协商平台、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机制、促进政府与社会协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和培育环境社会组织及构建环境协商结果的反馈机制,促进公众环境参与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政府门户网站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建立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政府拥有大量的信息,如何将政府部门产生的应公开信息,在“第一时间“让公众知晓,这就需要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并将信息集聚于政府门户网上,让公众“一网式“查阅政府应公开的信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说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亮  张少彤 《电子政务》2008,(12):51-55
介绍了用于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部委、省、地市、区县四套评估指标组成框架,并对优化调整部委网站评估结果处理方式、调整区县网站评估对象选取方式和"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政府网站三大定位进行了说明.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内容设计和调整情况: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典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细化公开考核要点;强调在线服务人性化,关注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对公众参与效果的评估;加大日常监测力度,细化监测重点;弱化枝术导向类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2,(12):6
本期"专题报告"继续刊发"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性及驱力模型分析:基于相关性的分析》以2011年中国地市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为样本,基于信息公开与经济发展、政民互动、制度建构等的相关性对信息公开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驱力模型,认为信息公开的价值原则应由  相似文献   

16.
伏效平 《人大论坛》2006,(12):24-25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政治民主和法制健全条件下的产物。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是指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将其掌握的公共信息依法定条件、程序、方式、时间通过适当的信息渠道向社会公布,以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获得、使用公开信息的制度模式。民主政治要求集中多数人的判断.这就要求公众了解政府的有关信息.并以法律制度保证。一方面用法律规定公众的“知情权”(或称“了解权”),扩大了公众的基本权利范围,给个人带来利益;另一方面公众通过行使该权利,参与国家政治并监督国家政治,有助于消除国家机关的腐败,保证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发展。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既是公众的要求,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政府信息公开在这种依法而治的模式下,法律的权威得以树立、法治的价值得以张扬、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效率得以提高,最终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公共福利。各国信息公开立法的目的和具体制度多有不同.但客观结果是规定公众知情权和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公开信息的义务及说明责任,最终目的是使政府活动透明度加大,扩大了公众对国家政治的参与,最终促进和保障政治民主,有助于消除政府腐败。  相似文献   

17.
杨芳兵 《传承》2011,(20):82-83
政府形象是政府的一种无形资产,良好的政府形象能使政府在行使权力时更具有感召力和公信力,能使政府发布的各项决策在公众心目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可在现实中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从而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政府信息公开对于保障公众对政府工作情况的知情权,培育公众的公民意识,特殊情况下消除政府与公众间的隔阂,以及塑造公开、透明、富有诚信的政府形象都有很大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8.
现在环境保护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依靠全社会公众的力量。公众最有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规定公众参与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人人参与环保,是本次修法的亮点之一。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纵观发达国家的环保历程,政府、企业和公众,始终是环境保护的三大支柱。而公众参与的基础是确保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环境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9.
于浩 《中国人大》2013,(14):16-18
"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应当建立公众有序参与的机制,法律明确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明确了公益诉讼制度。"6月2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鸣起作关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从信息流角度来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无非有四支不可或缺的相关信息流,包括政府间的内部公开信息流、公众间的外部公开信息流、政府向公众提供信息的主动公开信息流和公众向政府申请信息的被动公开信息流。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其实是一支主动公开信息流,是我国开展近30年的政务公开工作一贯做法的延续。开展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不是为了公开而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一条的立法目的,其中一个就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