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三月,是指从立春到立夏前,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三月是生发的季节,春归大地,阳气生发,冰雪消融,蛰虫苏醒,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的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春季养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2.
春回大地,阳气升发,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体阳气亦顺应春阳之气向外疏发。 根据春季春阳升发,乍暖还凉等特点,春季保健首先要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节制和宣达春阳之气,并从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加以调理。  相似文献   

3.
春季养生法     
<正>从立春到立夏的三个月为春季。春季与五脏肝相应,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因此,春季人类的养生在起居、精神、饮食等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的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去调摄,更要特别注意保护肝脏的生发之气。春季养生要注意起居运动。春季包含有六个节气,是阳气一步步生长、壮大的阶段。在春天到来之时,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  相似文献   

4.
龙彦 《协商论坛》2011,(9):62-62
后背——人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只有聚足阳气,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冬天就不怕寒邪侵袭了。后背上的督脉还有温阳的作用,因此,更要注意后背保暖。  相似文献   

5.
薄敬华 《创造》2009,(5):105-105
历代养生家都强调,人们的生活规律必须顺应四季变化,以免引发疾病。在一年中,阳气有一个生、长、收、藏的变化过程,我们度过的每一天也是一样,应该根据阳气的生长变化,适时调整机体活动以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6.
正《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夏天是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这个时期进补阳气是最佳时期。这产生了冬病夏治的说法。那么,什么是冬病?怎样才能做好冬病夏治呢?什么是冬病?从字表意思来理解,冬病就是指在冬天易发作、常发作的疾病或不适。具体来说,冬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  相似文献   

7.
《就业与保障》2006,(3):53-53
春回大地,阳气升发,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人体阳气也顺应春阳之气向外疏发。根据春季春阳升发、乍暖还凉的特点,要科学、合理地调节人们的精神、起居、衣着、饮食、运动等,才能达到养生健身,预防疾病的目的。在精神上,因春季属肝木之令,只有保持精神情志的舒畅,才能促进肝气的疏泄,有助于肝气的升发与春阳的升发相统一,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炎炎夏日给身体健康带来考验。祖国传统养生学讲究"顺四时而适寒暑",对于大家来说,遵循5个原则,能顺应时节做好夏季养生,不仅能够顺利度夏,还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作息】晚睡早起。夏季日照时间延长,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对"晚睡"、"早起",建议晚上10点之前就寝,早上6点左右起床。掌握"子午觉"原则,即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午睡醒后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不同的社会历史文明时期,对应着不同的文明观。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基本上是以顺应自然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人们视天为畏物、为神,畏天、敬天。在中国古代老子哲学中,称为“天道自然”。在古希腊哲学中,赫拉克利特则称之为“逻各斯”,认为人的本性就是顺应自然,服从自然。这个时期是人类顺应自然生活的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对自然界认识和改造的能力加强,人类的自我意识观念也不断强化。这时,开始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人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开始改造和利用自…  相似文献   

10.
新婚不久,亲戚朋友见面都说我变了,变得勤快了。早晨我早起买饭、打开水;下班后买菜做饭;晚上以拖洗地板结束一天“愉快”的劳动,隔三差五还“享受”一下洗衣的乐趣。难怪我的一位表弟见我便感叹爱情的力量,对我现在“热衷”以前从不染指的家务活深感惊讶。爱和婚姻也是一种责任嘛,这就是我对自己的改变的解释。早起买饭、打水是尊重妻的起居习惯;系围腰下厨是对妻以前在娘家倍受细心呵护的理解;拖洗地板这种体力活自然是男子汉份内的事,至于洗衣嘛……,当然是追寻一种情趣。在同事朋友面前却总得为此付出代价,“怕老婆”是他们…  相似文献   

11.
在《黄帝内经》中,“顺应四时”是养生的重要原则,一年之中,气候呈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性变化。所以,人类必须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顺四时而适寒暑”(《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才能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当然这里的顺应四时不是冷了穿衣、热了脱衣这么简单,而是在起居、情绪、饮食、锻炼等全方位地切合自然.与人体机能四季相适应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冬天,就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进入"冬眠"的时候,人虽然没有冬眠之说,但在寒冷的冬天,人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调节饮食,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要遵循冬藏的自然规律。《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冻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要求人们在冬季要早睡晚起,不熬夜不睡懒觉,因为充足的睡眠能够让人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劳动时也不要搅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发泄阳气  相似文献   

13.
以前有“卧蚕眉”,而这个夏天最Hot、最In的却是“卧蚕眼”。看看那些当红的偶像吧,她们的眼睛下方是不是都有隆起的一小块?那就是“卧蚕眼”,它可是“万人迷”的魅力体现,同时也预示着好运气!即使没有天生的“卧蚕眼”,也没关系,化个“卧蚕眼妆”,也许会让你的桃花运、工作运、金钱运滚滚而来……  相似文献   

14.
徐昌文  史波 《理论月刊》2006,42(9):38-40
我国传统思想中关于“生”的生态哲学实际上是自然界的权利思想的体现,自然界的权利依靠人对孝、仁、爱和善恶等内在道德规范的超越和顺应自然来保障,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本文通过对中西、儒道自然界权利思想的比较,指出我国传统哲学中自然界权利思想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人民公安》2012,(18):39-39
中医有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每年公历的9月22日或23ElI是秋分。秋分是由热到冷转换的节气分水岭。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秋分过后,北半球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阳气随之内敛,因此,秋分之后养生保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段晓华 《人民论坛》2023,(9):110-112
现代人们有许多养生方法,各种科学和伪科学的养生之道鱼龙混杂,让人难以分辨。在古代,由于科技水平有限,古人的养生方法往往简单而纯粹,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人养生理念中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是顺应自然,即效法自然变化规律,顺应自我生命周期、顺应四时天气节律、顺应五方地域环境;二是以和为度,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相似文献   

17.
杜斌 《今日广西》2013,(6):11-12
渭源县祁家庙乡露巴村槐山社村民王进福(化名)瘫痪在床的6年间,妻子虎凤呜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丈夫的衣食起居,承担起家庭重担。当这个家庭困难到再也无以为继的时候,虎凤呜以“招夫养夫”的方式再次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家。  相似文献   

18.
方娟 《公民导刊》2006,(9):30-30,31
第一次当“立法专家”7月5日,重庆涪陵区李渡镇双桂村的支部书记李贤福起了个大早,作为村里的“忙人”,他养成了早起的习惯。这天,他比平常还早,6点不到就起床了。作为村民推出的代表,他要去参加重庆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农办举行的“土地承包立法农村现场论证会”。由于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李贤福显得特别兴奋,后半夜  相似文献   

19.
云溪子 《小康》2007,(5):76-77
既然人都需要调动积极性,领导当然概莫能外。吾尝思索一个问题: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然为何自然界之事与“人事”有偌大不同?冬去春来,不期而至,不因人喜之而早临;生死相替,避而无用,不因人恶之而不至。  相似文献   

20.
12月有两个节气,即“大雪”和“冬至”。 7日是大雪节气。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希望看见雪花飞舞,那预示着来年吉祥。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这一时期应当适度地综合调养。饮食强调营养,食补为主,药补为辅;起居强调安逸,静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