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认识犯罪规律是发展犯罪学理论和实施犯罪预防的前提。实证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犯罪规律,特别是认识犯罪的中观,微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犯罪成员的变化规律、犯罪目的和类型的变化规律、犯罪的时空规律、犯罪手段规律的实证研究,将对研究犯罪对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在犯罪学研究中究竟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还是认识事物的现象事关犯罪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问题。"犯罪原因说"是自犯罪学建立以来犯罪学家们透过犯罪现象认识犯罪本质,进而制定犯罪对策的犯罪学说。被称为科学犯罪学或者新犯罪学的"犯罪现象存在论"通过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发现"犯罪现象的本质、产生、存在形态、发展和变化规律等"。问题的关键是,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并没有超出"犯罪原因说"的范畴,最终又回到了犯罪学研究的原点。  相似文献   

3.
在近期的研究成果中有两本特别令人关注的新作:一本是2004年出版的《当代实证犯罪学新编——犯罪规律研究》,另一本是2006年出版的《发展犯罪学——从传统犯罪到现代犯罪》。为什么两书并提呢?这是因为我觉得二者很像姊妹篇,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是以实证求证犯罪规律的产生和发展,后者是以实证探求犯罪的发展轨迹,都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都具有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内涵,而以对实践的实证为前提。《发展犯罪学》的主要特点有: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实证研究,在犯罪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近年城市犯罪构成人员主要是流动人口和无业失业人员的变化规律。结合加入WTO后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诸多影响,主要是对中国农业和农村、对中国一些工业行业的不利影响而引起的就业问题,提出城市犯罪人员中的流动人口和无业失业人员数量将增加、犯罪危害性将增强的趋势判断,并对具体情况做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5.
实证研究——当代中国犯罪学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乏有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成果 ,是目前中国犯罪学的症结所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主要是中国犯罪学界长期忽视实证方法的应用 ,研究缺乏实证基础。中国犯罪学的当务之急 ,是统一对犯罪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确立实证研究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6.
犯罪学科作为认识犯罪现象,了解犯罪现象的本质、原因、规律,研究犯罪预防与控制的一门科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科本身的完善和建设。根据王牧教授的观点,一门科学是关于一种(或一类,一个)对象的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知识,处于当时人类认识的最高水平。比较成熟的犯罪学,应当是对犯罪现象综合和概括的认识,是  相似文献   

7.
一、周路主编,刘文成、王志强任副主编的《当代实证犯罪学新编》,系天津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科研项目,2004年由法院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为7编29章。第一编为概论,阐释项目指导思想、实证方法和研究意义等,以下6编则分别从犯罪人构成、犯罪动机、犯罪行为、犯罪类型、最新犯罪、犯罪预防等方面进行中观、微观的犯罪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8.
犯罪是加害与被害之间互动的产物,对知识产权犯罪的研究应当引入犯罪人与被害人互动关系。通过对真实知识产权刑案进行实证分析,从定性和定量的结合角度就知识产权犯罪的特征、规律等问题进行探索。知识产权犯罪有其固有的特殊性,知识产权犯罪人与被害人多为同行、雇佣等密切关系。知识产权权利人应增强防范意识,从内外两个方面保护其知识产权,使之免受侵害。  相似文献   

9.
全息是事物间联系的普遍法则,适用于任何事物,刑事犯罪也不例外。犯罪全息论是研究犯罪系统全息现象和全息规律的知识体系。犯罪系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犯罪是事物的物质运动和存在方式;犯罪具有的反映能力以及侦查主体的认识能力,是犯罪全息得以存在与发生的基础和条件。犯罪形态是犯罪系统全息包,其本质是信息包,具有客观性、信息性、可读性、广泛性、价值性、潜含性等属性。由于犯罪全息包与犯罪系统具有空间、时间、过程的同构性,因此,犯罪系统与犯罪全息包具有空间全息、时间全息和过程全息。犯罪全息现象和全息规律,为我们揭露犯罪、控制犯罪、打击犯罪提供了全新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10.
杀人类犯罪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大的危害。以往对杀人类犯罪的研究多在刑法学范围内进行定性分析和在侦查学范围内进行经验总结,缺乏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通过对82名杀人类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调查,分析他们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口类型、籍贯、婚姻状况、前科、性格、犯罪意识和犯罪归因等方面展现出来的特征,期望这些研究结果能有助于研究者认识杀人类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并对侦查部门有的放矢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浅析当前有组织毒品犯罪成因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组织的毒品犯罪由于其活动地域广、路线长、网络人员多、涉毒数量大 ,在整个毒品犯罪中危害最烈、恶性最大 ,因此 ,占有突出的位置。我们应当对毒品集团犯罪的发展趋势及其严重危害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加强调查研究和分析认识 ,掌握工作主动性 ,确保社会秩序的良好和全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被害人自愿"与诈骗罪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人通过实施欺诈手段取得财产的行为不一定构成诈骗犯罪。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和其他侵犯财产罪中实施的欺诈手段的根本区别是 :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其基于意志自由“自愿交付”财产。区分诈骗罪与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等其他以实施欺诈手段侵犯财产的犯罪 ,必须从被害人在受到欺诈时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论金融诈骗罪的事实认识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金融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时,刑法理论不自觉地将认识错误纳入到客观要素中展开讨论,因而形成争论不休的局面。关于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应当主张抽象的法定符合说。在金融诈骗罪中,对同一犯罪的并列的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错误,以及对同一犯罪的不同行为类型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对不同犯罪构成之间的认识错误,应在重合的限度内,认定为轻罪的既遂犯。  相似文献   

14.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治安价值对于深化治安治理规律性认识,提高治安治理绩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它包含四个价值维度,分别为治理属性上的"传承之维",功能发挥上的"协同之维",秩序建构上的"法治之维"以及信息共享下的"传播之维"。四个价值维度在社会治安秩序形成中发挥各自作用并存在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5.
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有其特有的社会属性。它是因果关系最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危害最为严重的刑事犯罪,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严肃的政治问题。认识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属性,对黑社会性质犯罪进行定性研究,是解决黑社会性质犯罪问题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学界对外国刑法学的研究,对犯罪构成的认识逐渐有了新的突破。犯罪构成中责任的认识在近几年更是学界的宠儿,违法性认识也开始进入法学家的视野,对于违法性认识本身的必要性更是学说纷纭。我国一直坚持违法性认识不要说,司法实践也一直没有承认违法性认识的必要性,其存在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坚持这一立场并进行必要的完善是我国学者的一个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传媒的低俗倾向直接影响人对事物的认知,刺激犯罪欲望;传媒传播的有害信息,对犯罪人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传媒展现的犯罪模式可能成为犯罪人仿效的范例,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传媒对犯罪的消极影响我们必须足够重视,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18.
虐待罪属于亲情间的犯罪,家庭成员成为厘定该罪范围的重要内容。囿于对虐待罪犯罪表象恶的认识,主张对其施以重刑的思想成为必然。通过对虐待罪范围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在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语境下,认为对虐待罪的处遇应当在现行刑法规定范围内,对行刑方式作恰当的改变,对一般虐待行为和虐待罪之轻罪施行社区矫正的处罚;重罪依法酌情予以假释或减刑再进入社区矫正。使之既有利于罪犯真正改造,又有利于家庭建设与良好发展,达到刑罚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论经济犯罪侦查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学基础理论关注对侦查情报的研究,但是鲜有论及侦查信息,从概念指向而言,侦查信息和侦查情报不能等同。信息时代,深入研究侦查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经济犯罪侦查领域,研究经济犯罪侦查信息可以帮助侦查主体培养正确的侦查思维,帮助侦查主体树立信息意识和证据意识,帮助侦查主体灵活选择侦查模式,同时还可以正确引导侦查决策。深入研究经济犯罪侦查信息理论对于经济犯罪侦查实务工作也会产生影响,其集中体现在建立和完善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建立经济犯罪情报系统和建立经济侦查专门队伍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犯罪现场在形成的过程中直至形成以后,由于人为或自然等方面的因素,使现场及其犯罪痕迹物证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给犯罪现场勘查工作进而对犯罪痕迹物证的认识和案情的分析带来种种困难,甚至产生偏差。在已经发生形态变化的犯罪现场上提取的痕迹物证或是提取的已经发生形态变化的痕迹物证,在诉讼时,其证据的可信性也会受到质疑。正确认识导致犯罪现场形态变化的各种因素,无疑对犯罪现场勘查和案件的侦破乃至诉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