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廖美暖 《传承》2007,(5):34-3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上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现代化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还不断吸取经验、创新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理论指导思想。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蔡文学 《传承》2009,(14):22-23
本文首先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获得发展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然后,文中提出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获得发展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然后,文中提出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和逻辑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现代化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确立了价值取向,中国现代化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主题内容、找到了现实途径.自建国以来,我们党一步步地从器物、制度(体制)、文化以致人学观层面实现和推进着中国的现代化,实质上也是在一步步地实现和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当前,自觉认识并在实践中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统一,不仅成为我们的事业能否持续而成功地发展的关键,而且还为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新的课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语境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前基本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第一,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还有无必要?第二,如果有必要,那么在中国现代化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前一个问题诉诸于两个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性”理论的关系;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后一个问题诉诸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探索,即:在世界视阈、解释学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立场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走向当前的中国现代化实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只有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并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够真正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迈向当代国家现代化的努力中,中国共产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从而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国家建设。这一发展逻辑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当代中国,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与时俱进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昭示着中国现代化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二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推进了我国文化思想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苏礼和 《桂海论丛》2009,25(6):6-10
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面临着如何认识社会发展动力、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发展等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是辩证的,中国化内含着现代化,中国化必须体现现代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现代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王浩斌 《桂海论丛》2009,25(3):7-11
国外现代化模式选择不仅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并制约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题及其发展方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计划权威型现代化模式、自由市场型现代化模式以及后现代化模式等相继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历史影响,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吴晓斐 《人民论坛》2012,(26):204-205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近代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为目标,共同促进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体现出现代化和民族化的相互融合,这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双向互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先天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必然需求;两种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特质与内在的契合,构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的可能性前提。探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关系的前提、内容以及互动的意义,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中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认清中国基本国情、提高理论创新能力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问题,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主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独特历史地位,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起着鼓舞作用,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作为范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认识论层面来探讨,更为重要的是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诉求进行深入剖析。这种剖析既拓展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阈,又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全面理解。当下,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诉求是通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来实现中国人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的现代化强国。因此,这种价值诉求的研究路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东升  周三胜 《前沿》2010,(2):27-29
经过"五四"文化选择,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并逐步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新的文化选择与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传播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帷幕,开启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新进程,开始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转换。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是中国文化选择史上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6.
鲁甜 《人民论坛》2012,(36):240-24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运动的反映和经验概括;要运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主题、本质、政治动力、基本方法五个方面,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邵龙宝 《思想战线》2011,37(6):57-6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就"化"在民族性、母体性、根源性的中国文化这一发展流变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基和土壤上。离开了中国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没有了"化"的根基,中国化就成了一个虚假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来就应该包含儒学现代化的文化意蕴,儒学的现代化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人学思想的指导,其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目标。两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前者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终极关怀即最高信仰,后者是中国社会文化建设不可逾越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基因,二者在实践中的有机融合和创新才成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相通相容性主要表现在:信仰层面的契合,实践层面的会通,现代人格建构层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历史的发展回顾和梳理指出新中国60年发展有两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一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主线,一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线。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同时也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映生辉,谱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常谈不厌的话题,一是二者的关系既复杂又有重大价值,只有处理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至于迷失方向,有序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还缺乏全面性、深刻性,甚至误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宝贵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化的前提条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根本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国化的有力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强力保证。只有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风向标和引领者。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必须实事求是地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必须把人的建设放在文化建设的首位;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自1978年重新启动以来已近30年,30年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不断推动当代中国法制走向现代化,同时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实践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通过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良性互动,中国法制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