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正常的家庭关系容易诱发青少年犯罪.我们应当针对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对青年进行家庭教育、文化教育、心理教育、组织教育、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
托育托幼政策是家庭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低生育率社会的基本背景下,需要构建整体性的提升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托育托幼服务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生育配套服务,并促进妇女和儿童发展,实现家庭和工作的良好平衡,增进家庭的生活福祉.同时,通过对婴幼儿健康和教育的不断投资,为未来世代人的发展和国家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提供支持.我国托育托...  相似文献   

3.
家庭伦理道德是个体道德化的摇篮。父母的品行修养以及家庭的环境氛围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父母品行不端、道德修养欠佳,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方法或方法不当等问题,都严重妨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了把青少年培养成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必须进一步深化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家庭的道德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4.
家庭伦理道德是个体道德化的摇篮。父母的品行修养以及家庭的环境氛围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父母品行不端、道德修养欠佳,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方法或方法不当等问题,都严重妨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了把青少年培养成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必须进一步深化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家庭的道德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年度的数据,实证研究个体特征、夫妻交往与我国居民的婚姻幸福感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变量和婚姻幸福感的关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与城乡差异的结果显示:整体而言,工作状况、自评健康状况、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自评住房状况、和配偶发生冲突的频率以及向配偶倾诉烦恼或倾听配偶烦恼的频率与婚姻幸福感显著相关;将全体样本按性别和城乡分解后,除夫妻冲突的频率与婚姻幸福感保持显著的负相关外,其余变量与婚姻幸福感的关系在各子样本的回归中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萨提亚的家庭理论对2929名在校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开展调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较高。(2)家庭系统情境因素中的动态因素,包括父母职业支持、父母职业冷淡、亲子关系质量、家庭压力感和家庭正面感,均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3)家庭系统情境因素中的静态因素中,没有因素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影响。(4)控制变量中,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均对个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结论:父母对子女择业给予支持与正确的关注、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白方宏 《工会论坛》2007,13(4):31-31
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实现婚姻家庭中的性别平等,协调好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和其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家庭的主要设想: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基本前提,要促进夫妻和睦。家庭学习教育是和谐家庭的关键,要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暴力是家庭和谐的最大障碍,必须遏制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社会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有赖于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性降低,子女对老人责任心增强和社会支持三个维度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9.
试论非婚生子女的家庭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婚育观念的变化,非婚生子女出生数量不断增加,强化对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是新时期立法的重点。应用"亲生子女"取消非婚生子女这一歧视性概念,建立非婚生子女的认领制度,解决非婚生子女生父的确认问题;扩大我国现有对继父母、继子女概念的解释,将非婚生子女与父或母的配偶关系,确定为继父母子女关系;规定非婚生子女生父或生母对子女的探望权,另一方的协助义务。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教育方式、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等都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因素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与未成年人犯罪有密切的联系。 一、残缺家庭及不睦家庭对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的影响 目前残缺家庭表现形式主要有:由离婚、配偶一方死亡而造成的单亲家庭;由婚外情、分居、配偶一方出走等问题形成的“隐性”的残缺家庭。  相似文献   

11.
父母对子女拥有法定平等的冠姓权,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女性并没有享受到这一权利,这更导致她们在家庭中遭遇歧视,受教育不足,进而影响其社会地位.女性争取子女冠姓权存在较多的障碍,应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分享子女冠姓权,以提升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加快男女平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对1300名非城中村青年和600名城中村青年施测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以了解城中村青年主观幸福感情况及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论:(1)城中村青年主观幸福感低于其他青年群体,总体内部特点复杂; (2)恋爱、结婚成为当代青年最为重要的生活事件; (3)城中村青年更多的使用不成熟应对方式; (4)不成熟应对方式是城中村青年主观幸福感低于非城中村青年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来到城市。虽然农民工子女的父母们为城市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处于城市社会的边缘,在教育、就业及其他社会福利方面,处于被忽  相似文献   

14.
文通过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来自XX儿童教养中心的120名青少年进行随机概率抽样,深入探讨了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定量统计分析显示了下列重要关系:青少年罪犯大多来自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青少年罪犯的道德教育工作,多数由他人而非他们的亲生父母进行;大多数青少年罪犯来自于较低的社会经济阶层;约三分之二的青少年罪犯来自于家庭人员结构相对拥挤的家庭;大部分的受访者父母从事低薪的工作,并且长期远离他们的子女。  相似文献   

15.
作为落实“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重要支撑,提升育龄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平衡广大女性工作与家庭的重要措施,近年来0~3岁托育服务供给在学界引发热议。政府从政策层面做出了积极回应,把0~3岁托育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面对有着自身生长发育规律与特点的0~3岁脆弱婴幼儿群体和不同类型家庭的现实需求,托育服务供给须遵循家庭为主、机构补充,公益普惠优先、多样化发展,可获得感高、可及性强的原则,否则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将严重影响婴幼儿身心健康。在充分考虑四类家庭托育现实需求和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阐述了针对四类家庭的普适性与个性化的托育服务形式,并简单列举了政府部门的相应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居家老人的生理性失能和社会性失能现状,为提升双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社会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宁市城市社区的居家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ADLs)及参照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行设计社会支持量表,对323份问卷展开调研和统计分析。结果:生理性失能老人普遍存在社会性失能问题,双失能老人普遍存在且程度严重,中度和重度双失能老人分别占总样本的47.06%和43.65%,中高龄、男性、受教育程度低、独居或仅与配偶同住的老人的双失能程度更为严重。结论:双失能老人问题应受到社会高度重视,要构建差别化、倾斜化的双失能老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增强对双失能老人的家庭支持,同时也要引导社会力量协助帮扶双失能老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取典型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七个地区务工人员家庭作了实地调查,掌握了当前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第一手数据,并通过科学分析为促进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提出了可行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都市青年白领的生活压力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调查表明.上海青年白领对生活压力的感受整体较强.不同调查对象的生活压力差异较大。青年白领最大的生活压力是经济压力,青年白领的高收入者比例较低,高企的房价成为大部分青年白领的沉重负荷.但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经济压力的代际转移。青年白领的工作压力不仅个体差异大,在同一人身上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家庭成为青年白领生活压力的自发性缓解机制.但是这种机制是短期与有限的.国家有必要承担起利益协调与压力缓解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4年“农村流动人口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基于夫妻视角对现代家庭决策与传统孝道观念行为对农民工家庭养老的影响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民工夫妻在父母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情感支持方面差异显著。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方面,对丈夫而言,平等的家庭决策和孝道观念是重要因素;对妻子而言,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孝道行为。在日常照料方面,影响因素仅仅体现在家庭决策方面,丈夫表现在现金支配决策方面,妻子表现在子女教育和自己外出打工决策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家庭生活领域的变化,上海市积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开展家庭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专业家庭社工人才队伍尚待形成、专业服务水平尚待提高、家庭社区岗位和专业机构比较缺乏等问题.我们应从人才队伍建设和支持体系建设两个方面推动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