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达913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1%;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地方,区域面积达6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4.3%.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许多少数民族一直处于被压迫受歧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期刊物与读者见面之际,喜逢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在昆明隆重开幕。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盛会,是各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艺术节将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展示我国各民族团结合作、亲密无间的关系。56个民族在艺术节通过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广泛交流,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55个少数民族有近1亿人口,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神州大地民族兄弟众多,  相似文献   

3.
越南是一个拥有54个民族的统一国家,其中京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其余的53个民族人口占13.8%.大部分少数民族都聚居在山区、偏远地区、边境及海岛上,这些地方都是在国防安全、经济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战略位置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怀鲁 《瞭望》1986,(35)
一九八五年,全国共有一百三十二个自治地方,包括五个自治区,三十一个自治州,九十六个自治县(旗);自治地方总人口为一亿零三千五百四十七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五千八百五十二万余人,占自治地方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点二;自治地方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三点四。  相似文献   

5.
一、推进各民族杂居的重要性新疆是我国地域面积最大的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并存的多民族聚居区,现有21813334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9.9%,汉族人口占40.1%(新疆日报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955年10月,新疆建立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5个非维吾尔民族自治州,6个非维吾尔民族自治县,42个非维吾尔民族乡。新疆农村中普遍存在着单一少数民族聚居村和"民汉合居"村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与这种不平衡相伴的,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少数的"民汉合居"村"插花"在绝大多数单一少数民族聚居  相似文献   

6.
刘双齐 《学理论》2012,(5):86-87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推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青海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既面临良好的机遇又面临巨大的挑战。青海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既需要国家的大力帮助,也需要民族自治地方自身的努力。具体作法有四:加快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大力发展县城经济;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江平 《瞭望》1987,(40)
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包括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是各少数民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少数民族人民充分行使民族自治权利、真正当家作主的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对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国家机关干部的配备作了明确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  相似文献   

8.
对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历来是中国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皇权统治下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地区多元行政管理制度.随着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管理制度的实施,少数民族传统多元结构的行政管理模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多元行政管理制度模式已为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管理制度所代替.当前,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在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把民族自治地方传统行政制度与现行行政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关系,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现代化与民族化的有机统一,是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之初,少数民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片空白,许多民族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甚至还在结绳记事。50年来,我国始终把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放在重要位置,对民族教育事业给予特别照顾和多方面的帮助,使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蓬蓬勃勃。依据实际情况,采取了诸多特殊措施。国家在法律上确认各民族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并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有发展当地民族教育的自主权。在财政上给予特殊安排。除了正常经费外,还在不同时期设立了专门的民族教育事业费、发展民族教育的专项基金,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期间给予经济上的适当补贴。在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过程中的几个政治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西部开发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发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政治问题 :一是民族关系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 ,少数民族地区既存的民族关系格局会受到触动 ,甚至受到冲击 ,从而使生成民族问题的可能性迅速增大 ;二是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 ,这里的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将得到进一步落实 ,但自治地方的非自治民族的利益保障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成员还有可能提出增加本民族政治权利的要求 ;三是政治发展问题。随着开发过程的深入 ,少数民族地区有可能形成政治发展的新高潮 ;四是政治稳定问题。从长远来看 ,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将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在开发的一定阶段 ,也会生成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 ,因此 ,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避免政治不稳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闻华 《瞭望》1987,(37)
尽管各少数民族大中小学在学人数已有了很大增长,仍远远不能满足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当务之急一是要发展经济,二是要昌明文化。这两项任务,无论哪一项都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培养人才的教育。因此,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真如久旱之盼甘霖。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这样多的民族,如果经济不发展,我们就很难说中国的经济发展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覆盖面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这么广大的地区文化不昌明,我们就很难说中国的文化昌明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8,(10)
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确保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贵州省T高校为例,针对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创新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如下:教育者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多元导引体系;关注民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构建有民族特色的实践活动体系,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全区人口458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51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8.6%,其中壮族人口1508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3.2%,是全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行政制度的变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前夕,人类由低向高纵向演进的社会历史发展形态,被中国少数民族在同一时空中以横向展开,使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地主制等前资本主义诸社会形态同时并存,从而构成了中国少数民族行政管理制度的多元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民族地区的建立和民族社会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多元结构的行政管理制度模式已被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管理制度所代替,实现了我国民族地区行政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当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在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行政制度文化的优秀内含并使之与现行行政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可以大致勾勒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行政管理制度的走向轮廓.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84,(1)
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所有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五个自治区、三十一个自治州和七十八个自治县或旗)的负责同志,与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其它二十四个省市的有关负责同志聚集在北京,专门研究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活的问题。国务院召集的这次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会议,前几天刚刚圆满结束。 全国六千七百万少数民族人民的切身利益,以至农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时刻都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注之中。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少数民族同样享受着祖国母亲的温暖。  相似文献   

16.
谭家健 《民主》2004,(8):40-41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国土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00万,其中马来族占47%,华族占24%,其余为印度族、卡达山族、依班族等少数民族。多年来,华族与其他各民族共同开发和建设马来西亚,并一直为本民族争取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力而进行不懈斗争,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如果从1819年首建于槟城的五福书院算起,迄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早期这类学校属于私塾性质,以福建话或广东话教授《三字经》、《千字文》、《四书》、《孝经》之类古籍和书法、珠算等等,以实用为主要目  相似文献   

17.
民族自治地方政治文明建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民族自治地方众多的民族人口、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地理位置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政治文明程度不高、民族政治问题显现的矛盾彰显出研究民族自治地方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研究了民族自治地方政治文明的涵义和结构;民族自治地方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民族自治地方政治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自然构成我国是一个大国,国土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约合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据国家统计局1982年公布,我国人口约有10318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有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6%,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5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季风区占全国总面积的46%,而人口占全国总数的92.7%,其余的54%的国土上仅居住全国总数7.3%的人口。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6724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但他们居住地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0%左右。华侨和外籍华人多,总数约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多、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边疆省,作为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由此以一斑窥全豹,通过对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明显看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无论是实践方面,还是理论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由56个民族汇成的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党十分重视的问题,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马克思民族理论在我国实践的基本经验有四: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工作;完善民族法制建设;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实行多元民族文化政策;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