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猿揖别,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并且永远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的活动,就是生产。生产——除人类自身的生产外,便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创造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产创造精神产品,以满足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9卷第 3 72页 )人类改造自然 ,创造物质产品 ,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要的物质生产 ,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 ,是生产力不断改进 ,不断丰富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 ,促进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断充裕。科学技术反作用于社会主体 ,并通过社会主体的能动作用 ,变革生产关系 ,使之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进而完善上层建筑 ,使之适应经济基础不断改进的需要 …  相似文献   

3.
就业,即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人们从事工作和劳动,是社会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创造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途径。没有就业,社会不可能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人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和基础。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同时也推动着作为精神的存在物──人的全面发展。一、精神文明的发生人具有需要,因而人才进行有意义的石动,才能创造历史。正是个人基本生活需要满足的社会需求,构成了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一切人类社会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农、食、住以及其他的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1.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成果,即精神生产(指人类通过自身的脑力劳动创造精神产品的活动)和精神生活(指人们为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的活动,包括科学、政治、法律、道德、艺术、体育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社交活动等)的成果。人类产生以来,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并且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最初,当人类同大自然作斗争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时候,人类的精神生产也就开始了。随着人类同自然斗争…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产力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生产力既具有一般生产力的共性特征:客观物质性、主体人本性、社会制约性、历史过程性、价值性、创新性、开放性,同时文化生产力又具有自身特有的个性特征:意识形态性、民族性、产品效益的双重性、产品内容的非物质性、产品评价标准的多元性、产品价值的永久性。从物质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两者的辩证关系看,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强调满足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强调满足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需求,两者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所需要的生产力可简称为生态生产力。正是工业文明对生产力的片面理解,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才使生态文明、生态生产力的提出成为必然。要回答什么是生态生产力,必须对生产力做广义理解。广义生产力包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力、人口生产力、社会关系生产力和精神产品生产力。生态生产力就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力和自然界生产生命的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和谐统一。人类可以在调整自己需求结构的同时,以生产人口、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精神产品这三种生产力为调控手段,发展生态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消费生态化,是探讨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顺应消费拉动生产的趋势,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注重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互补、强调责任消费、崇尚亲近和享受自然、推崇休闲生活丰富多彩,是消费生态化的重要特征.按照消费生态化要求协调人类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协调人类的物质生产力同自然界的物质生产力的关系,必须把调节人类生产需要、生产人口、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精神产品的四种生产能力作为基本手段,使人类的生产与消费的统一建立在生态生产力的提高即人类的物质生产力与自然界的物质生产力的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经济理论界流行着这样一种看法:商品经济仅仅属于社会生产关系的范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商品经济首先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同时又是指一定形式的社会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统一。 商品是商品经济的细胞。对商品,我们要全面把握它的特点,完整理解它的含义。商品首先是有用的劳动生产物。它是人类根据自然物的物理和化学属性,改造自然物,创造出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产品。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界能力的增强,将创造出更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化是与文化这一概念密切相关的。文化这一概念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从较广泛的意义上讲,它包括人在其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相应地可以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从狭义上讲,“文化”概念则与“精神文化”概念是相同的,也就是仅仅指与精神生产直接有关的现象。本文的精神文化首先是指个人、集体、社会住创造精神价值过程中的创造活动。马克思常常把“精神生产”作为精神文化领域的基础,由此来理解个人在创造其所必需的精神价值过程中的活动,来理解历史上的精  相似文献   

11.
精神生产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起点和基石。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认为,精神生产具有物质制约性、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民族开放性和自由超越性等规律特征,精神生产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一项整体、系统、稳步推进的工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涵盖其基础目标、中心目标、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从实践理路方面审视,需要在精神生产活动的完整过程中推进共建共享共赢共富。要深化精神生产改革、优化精神分配机制、夯实精神交往基础、提高精神消费能力,实现精神生产的共建、精神分配的共享、精神交往的共赢以及精神消费的共富,使人们拥有丰盈的精神生活、积极的精神状态、进取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2.
贾真 《传承》2011,(29):26-31
基于对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研究,可以发现交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交往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具有重要的价值。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以人类的生产活动为基础,而交往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意识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对生产活动具有独特的影响机制,一方面可以使得人类的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一方面可以保存人类已有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文明是一种文明系统或文明群。这种文明系统呈现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四维并进的过程。第一层面是物质文明,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界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的总和,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外在凝结在人类劳动的各种物质产品之上,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说到底,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中来的。”物质文明决定了精神文明的水平。第二个层面是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总和,表现为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和发展。它内在地蕴涵于人类种…  相似文献   

14.
发展教育事业,是为了不断开发人们智力、有效地继承和不断更新人类社会各种知识,以便能够创造人们需要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教育越发达,人们创造的社会财富就越多。反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就很贫困。教育只靠口头传授是不够的,必须以文字作为教育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在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创造、积累和需要的各种知识越来越多,更需要文字作为发展教育和社会交际工具。文字是书面语言,是语言的符号。在学校教育中,语言和文字始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相似文献   

15.
所谓生产力,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把自然物改造成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力量,亦称社会生产力。如果说,一般生产力主要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并以物质生产力为主,那么,在现代生产力中,物质生产力主要体现为科学力,精神生产力则主要体现为文化力。科学力与文化力作为现代生产力的两大主要构成,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向前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云南少数民族采集渔猎活动的研究意义罗钰钟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变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那么人类最早、最古老和...  相似文献   

17.
贵州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作为一种文化,它是为了满足人的特殊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需要而被人们创造和享用的。人们在各自的居住地,都已创造和享用自己社区文化,这种社区文化已基木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的基本需求。然而,随着生活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一种新颖而奇异的文化(在居住地所不能得到的文化),以满足他们的新奇感,满足他们对新的物质和精神的文化需求,这就需要到外地旅游、观光、享用。生活越富裕,人们就越要去旅游。社会越发展,旅游业也就越发达。日本60年代初,旅游业刚起步,出国旅游者约仅10万人,1969年出国旅游就有70万,以后越来越多。美国未来学家甘哈曼在《第四次浪潮》中说: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00年以前,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理论概括。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是生产满足人类生存的吃、穿、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所以,发展生产力追求的目标应当是生态生产力、经济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整体。因为先进社会生产力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物质条件,又是实现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同时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和人们崇高精神的培育。先进文化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又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就是为了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了这个目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洪向华 《新东方》2005,(5):55-57
人类为了生存首先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因此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本身。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生产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一个星期也要灭亡。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社会,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事实上人类的生产活动都是集体进行的,而集体的生产活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