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鼓励大学毕业生下乡当村官,是打破农村人才匮乏局面,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项有力措施。但也应看到,实践中也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必要在理性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靠的是人才,特别是要依靠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因此,如何留住人才、选好人才、充分发挥好人才作用已经成为基层农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只有教育好、引导好、管理好农村的青年队伍,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农村籍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农村人才奇缺.培养造就成千上万的新农民,农村籍大学生人才回流是一条可行路径,这一群体数量众多且多在地方高校就读,有热爱家乡的天然情感,面临着更多的就业困境.农村籍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一方面,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需构建农村籍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社会支持系统.高校进行农情教育,使大学生全面明晰农情;以"大学生村官计划"为裁体和范本,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陈虹 《今日广西》2008,(14):17-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来宾市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为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村建设人才,解决建设新农村一个重大瓶颈问题,扎实推进来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7年1月以来,来宾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人才工程”。该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广大新农村建设人才对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以及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来宾市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前因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失业返乡”问题和在此之前“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过的“技工荒”、“民工荒”问题,除了外向型经济出口受限、农民工薪酬过低等因素外,用工务工信息不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凸显特殊转移需求,互联网可以为解决农民务工难题提供有利条件,互联网服务农民工就业工作亟待推进。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打造农民务工的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是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设农民务工网站,让信息化服务更快地延伸至农民工这一群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及维权等多方面的工作,理应成为落实中央“三农”有关政策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赋予了新的任务,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阿克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嘹亮号角已吹响。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切实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劲动力,是摆在我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前的重大课题。解决“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目前阿克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战线上一项紧迫的任务和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冰 《群众》2012,(2):69-70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作出多次重要批示,明确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是基层人才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到基层党政干部后备人才蓄水池的功能,而且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如何把这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办实办好,是我们县市一级的重大职责。建设新农村,我们县市一级的关节点究竟在哪里?如何破题?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随着建设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建设新农村,仅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只不过是一时的“输血”,并不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只有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变农村的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真正的源头活水。这一点,在我考察了韩国的新村运动后变得更…  相似文献   

9.
鼓励和促进大中专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逐步使人才智力分布趋向一定程度的均态,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以及“三农”问题、西部建设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
蒋丽君  阳德华 《传承》2007,(7):65-66
教育是促进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在社会广泛流动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农村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和实现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农村基础教育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的匮乏和社会流动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应通过改革以应对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宝仙 《今日民族》2008,(11):57-59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而”村村通”工程则是实施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农村的公路建设工程进行得如何?在实施“村村通”工程中,还有哪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人才是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滞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人才也向城市聚集,造成农村人才匮乏,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这有悖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为例,从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建立农村人才储备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如何解决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为解决大学生人才资源闲置与农村基层组织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全国许多省市尝试推行“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福建省也不例外。任职“村官”,这只是大学生投身基层的一个部分,真实的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大学生在农村的工作学习是否适应?请看本刊组织采写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新兴事物,是时代发展的需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近几年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推进新形势下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现就村官培养管理的相关机制作如下思考。一、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础人才队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不断提高其素质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指示精神,围绕新农村建设,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强市,以"双一工程"即"一村一名大学生引进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为重点,创新载体,引育并举,强化服务,加强农村基础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7.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淑英 《理论月刊》2006,(8):182-18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宏大浩瀚工程,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从着力解决农民最直接的经济利益问题出发,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中心任务,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抓住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响应组织的号召,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走上本省农村党组织负责人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岗位,人们把他们称为“大学生村官”。应当肯定,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子,加强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作为公开招考聘用的村级干部,从主观方面而言,他们应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面对这个职务,怎样才能当好“村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金山区提出实施“农村优秀使用人才培养工程”,区政府牵头组织的农业人才招募工作同时拉开序幕。2009年4月,首批招聘的百余名大学生已陆续来到农业合作社实现就业。在“人才求职若渴、农业求才若渴”的背景下,随着这波大学生农业就业热潮的兴起,他们的就业适应情况如何?农业合作社最需要哪类人才?农业用人机制还有哪些方面待完善?一系列相关问题的答案也随之揭晓……  相似文献   

20.
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一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奠基石,缺一不可。如何把农村文化建设好,也是解决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海门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之一,常抓不懈,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2008年3月,海门市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小康社会的达标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