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陈飞强 《桂海论丛》2014,(6):104-108
基于中国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湖南省数据,考察当前湖南省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女性权力参与现状发现,在家庭权力参与上,女性的家庭事务决策权仅仅在"家庭日常开支"方面具有优势,而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权较之男性有较大的差距;在职场权力参与上,女性在管理人员领域依然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特别是高层管理位置的性别隔离特征比较明显;在政治权力参与上,女性政治参与的程度不断提高,但女性领导的资源与话语权有限,政治影响力远远逊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13,(10):8-10
一、要在保障妇女基本权益上着力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既关系到妇女自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妇联组织一定要把保障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重点维护妇女三方面的权益:一是维护妇女政治权益。我国法律赋予女性与男性平等参政议政权,妇联组织必须依法维护妇女在政治参与、民主选举、社会管理中的政治权益。比如在女干部配备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女性比例等方面都有政策规定,妇联组织要鼓励妇女参与政治、了解政治,依法维护妇女的政治权益。二是维护妇女经济权益。  相似文献   

3.
倪晓霞 《创造》2019,(5):24-27
当述及政治时,我们倾向于用中立的眼光对其研究,社会性别问题不存在于其中。但事实上,政治是受到社会性别高度影响的领域。政治与性别的关系首先表现在妇女参与政治上。妇女参与政治主要指妇女参与国家决策和政策执行,参与的主体既包括杰出妇女,也包括普通妇女。长期以来,由于父权制“二元对立”思维的存在,妇女始终是政治的“缺席者”。但是,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二次女性运动之后超出社会学领域向其他各学科发展以及妇女参政意识的提高,女性也在政治领域逐渐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强妇女参政议政意识,提高妇女参与地方事务的积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全国妇联正在合作开展农村女性参与地方事务项目,关注女性个人成功事例是项目的一部分。本文主人公牛翠芬是革命老区的一名普通妇女,她从家庭走出来,逐渐成长为村里的当家人——村支部书记。她带领全村在致富的路上披荆斩棘,为乡亲们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数年如一日。她用真诚、自信和拼搏收获了百姓的信赖,用大爱和无私谱写了农村基层妇女参与农村事务管理的感人篇章。  相似文献   

5.
现代女性参政意识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女性参政不仅是衡量女性解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所谓女性参政意识,是指妇女对待政治活动的思想倾向和基本态度,包括对待政治事务的关心程度,对自我政治成长与发展的明确目标,对步入政界、登上政坛的愿望和抱负,对男女两性在从政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评价等。妇女的参政意识,作为评论妇女政治觉悟进步的观念形态,对妇女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我国政府一向重视妇女参政,始终将推动妇女参政作为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宪法和法律对妇女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6.
西方妇女参政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参政通常是指妇女参与政治,也即参与国家和公众事务的管理。在近现代,西方妇女参政的情况比较典型,对西方妇女参政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和借鉴,不仅对于研究西方女权运动和女性文化,而且对于我国妇女参政意识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参政意识的萌芽与参政运动的兴起西方妇女的参政要求最早出现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当时,少数参加革命的资产阶级妇女成了世界女权运动的首倡者,她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妇女作为“半边天”,就目前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扩大妇女有序参与人大工作,不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符合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要求,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男性和女性在所掌握的政治知识的地理区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对全国和全球的政治知识有更多的关注,而女性掌握更多的地区政治知识。通过使用2008年美国芝加哥地区研究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政治知识中的性别鸿沟是显著存在的。本研究的发现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层面,在研究性别与政治知识、政治参与的关系时,必须充分重视男性和女性在政治知识的国家/地区层面的差别;另一个是社会治理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层面,在中国的社会治理中,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女性在地区政治知识上的比较优势,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文明步入2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女性要求保持和男性平等的意义,已不再停留于走出家庭、同工同酬等初级阶段层面,而是要求和男性一样能够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实施和管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这就是新时期男女平等的新内涵,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女干部的重视培养,随着女领导干部的不断增多,女性参与社会管理,也正以其独特的个性品质和人格魅力被社会认可,广大女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妇女参政是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  相似文献   

10.
在北欧小国冰岛,男性地位远不如女性,女权高涨,连总统也是巾帼英雄。冰岛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儿国,八成妇女外出谋生自食其力,不靠男性供养。冰岛的妇女党在国会占有一定议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影响力,在欧洲开创先河。男子一般不随便参与妇女圈的讨论,同女子接触时,忌问  相似文献   

11.
刘夏蓓 《思想战线》2007,33(2):108-115
随着女性信教人数的增长,女性与宗教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界及社会的重视。据对甘南夏河藏传佛教尼僧的调查,70%左右的尼僧是出于对宗教的热爱和追求,这与从前多数尼僧为了逃避现实和生活所迫而出家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这一变迁的背后是女性在宗教世界与男性平权诉求的一种反映,也是女性地位与藏族社会结构变迁的一种互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基于理性选择而出家的女性在尼僧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而尼僧们的宗教抱负也会越来越高,宗教社会中的两性平权现状将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is multi-method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spirituality, spiritual well-being, and several indices of religiosity including religious participation and religious motivation. Different patterns of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indices emerged for men and women. For men Spiritual Wcll-Being was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and influence of church-oriented socializing agents as well as to the belief in God's power to influence the course of events. Mean scores on measures of the importance of religion, current religious participation, religious motivation, as well as spiritual well-being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men and women.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宗教问题,保护罪犯的宗教信仰权利。理论界普遍认为,宗教是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对罪犯改造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宗教的本质不在于宗教仪式或者宗教组织,而在于宗教精神。宗教精神包括忏悔意识和宽容精神、关爱精神以及对现实和功利主义(唯利主义)的超越精神。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当中包含着丰富的宗教精神,可以启迪人生智慧、指引人生道路。因此,我国监狱需要培育罪犯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14.
试论西方发达国家的宗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实行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宗教组织及其人员尤其是高层人员的重视,实现宗教与政治的结合;整合社会各种教育力量,实现宗教与教育的结合;制定法律,对宗教事务实行依法管理;采取严厉措施打击披着宗教外衣的各种不法活动等措施,有效地实现了对宗教的综合治理。这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宗教管理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Liu Peng 《当代中国》1996,5(11):69-79
This article is a detailed overview of the pattern of church and state relations in present‐day China. Rooting the analysi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patterns of church and state relations, the pri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basic policy issues that have defined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nt status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religious circl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are examined. Future trends in the church and state relationship in China are forecast.  相似文献   

16.
Pragmatism has been a leading feature of Communist Party policies since Mao Zedong's death. The attitude to religion has been something of an exception with many restrictions to the freedom of religion stipulated in the constitution. In recent years, while stress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here has been a change in the view of religion. Recognizing the ‘spiritual vacuum’ in China after Mao, the party has seen the need for a controlled spiritual development that could also suppor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his process the party has tried to control not only religious activity but also religious content and to use it for its own purposes. This is in direct opposition to Marx and Lenin's views on ‘religion as opium’ and indicates that the party is de facto using ‘a reversed opium theory’.  相似文献   

17.
宗教因素对恐怖主义的影响由来已久。近年来,宗教问题与恐怖主义经常纠缠在一起,构成对人类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文章通过研究宗教史上恐怖主义活动的基本情况,试图消除宗教恐怖主义,发挥宗教社会功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Hong Qu 《当代中国》2011,20(70):433-448
During the first 30 years of its existe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committed itself to making atheist Marxism the fundamental ideology of the country, depriving the Chinese people of their constitutional right of religious liberty. Since 1979, new policies, regulations, and legislation impacting religious freedom have been created and implemented. This paper proposes an unconvention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hina's religious policy. It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evolution of this policy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party's changing view of religion; the nature of its new religious policy and law; and the function of its supervision of religion. It calls 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validity of a distinctive Chinese model in religious affairs similar to that which has evolved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其本质属性是对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崇拜.民间秘密宗教包含着秘密宗教与秘密结社的双重含义,具有异端性和反叛性,活动常处于秘密和非法状态,常常被主流社会界定为异端邪教.当代邪教是指具有严重犯罪性质的伪似宗教组织.它打着宗教旗帜,神化教主,制造异端邪说,精神控制信徒,秘密建立非法组织,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常常以极端的手段与现实社会相对抗,严重危害公民人权和社会秩序.应开拓新型思维范式,运用多学科的理论范畴,考察当代社会复杂纷纭的宗教、泛宗教现象,确立宗教、准宗教、伪似宗教、邪教的系列类型,积极引导传统宗教,发挥其有益的社会功能,治理邪教势力,防范其危害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美国的性骚扰法律做了一个概述。本文将性骚扰问题界定为权力问题,涉及一人对另一人不公正地行使权力。文章在回顾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如何首次承认性骚扰问题为非法的性别歧视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最高法院就性骚扰问题的一些判决。本文中还讨论了联邦反性骚扰法律中的关键法律问题,介绍了州性骚扰法律的发展,强调了性骚扰法律对美国女性的影响,并就中国最近颁布的性骚扰法律的法规制定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