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高效率、均等化供给是政府履行基本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前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着供给不足、供给失衡两大主要问题.在推进中国政府治理内容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大进程中,利用大数据来解决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路径.作为治理理念、治理资源和治理技术的大数据,驱动公共服务供给变革的方向是供给主体协同化、供给内容清单化、供给方式智能化和供给监管精准化.  相似文献   

2.
陈娟 《理论探索》2017,(1):92-98
政府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其公共服务职责的合理分工也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转型和多元供给格局的基本前提。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供给还面临着"职责同构"下的笼统供给、财政制度限制下的公共服务供给乏力、"GDP增长"指标波动压力下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扭曲等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应理顺政府职责配置关系,合理划分各层级服务职责,加快对省级以下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分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根据权责一致原则细化财政制度设计,规范公共服务供给的操作和执行;科学构建公共服务供给激励机制,确保各类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3.
政府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其公共服务职责的合理分工也是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转型和多元供给格局的基本前提。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供给还面临着"职责同构"下的笼统供给、财政制度限制下的公共服务供给乏力、"GDP增长"指标波动压力下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扭曲等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应理顺政府职责配置关系,合理划分各层级服务职责,加快对省级以下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分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根据权责一致原则细化财政制度设计,规范公共服务供给的操作和执行;科学构建公共服务供给激励机制,确保各类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7,(4):60-67
回应公众需求、维护公共利益以及追求社会公平,昭示着公共服务的价值确定、价值选择与价值追求,它们构成了公共服务的正义价值链条。然而,这一价值链条在政府垄断的阴影下变得黯然失色,公共服务体系表现出诸多背离正义价值的制度设计和行为导向。政府通过与社会协作供给公共服务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增进程序正义,但是协作模式所携带的"自利性"基因、所秉持的"效率优先"信条与公共服务的"正义性"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冲突,这致使公共服务的正义价值发生形式与实质的裂变。只有彻底超越协作体系的"中心—边缘"结构和工具主义思维,在平等自治的治理结构、"利他主义"的行动导向、伦理精神的道德指引的基础上构建起合作型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才能真正促使公共服务的正义价值在程序层面和实体层面实现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5.
由于城市偏向、GDP偏向等多重偏向的存在,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很大。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至少应采取以下措施: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居民在权利、机会与能力方面实现均等;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增强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供给农村公共服务的能力;构建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和多渠道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改革政绩评价体系,建立公共服务问责制;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治体系建设,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创新是政府管理的永恒主题,英国公共服务改革所形成的"蝴蝶效应"引领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服务变革的方向。英国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变革经历四次大规模转换,价值主导分别是政府本位、市场本位、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供给主体分别是政府、市场、公民和社会;供给方式分别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和混合多元,形成了官僚体制的供给模式、效率政府的供给模式、整体政府的供给模式和分权政府的供给模式。要实现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需要进一步提升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完善供给配套制度,激励政府部门自为供给、社会组织自治供给和公民自主供给,实现质量与效益统一,规模与结构匹配。  相似文献   

7.
管亮  刘红娟 《学理论》2010,(12):14-17
传统的由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单一供给制存在着诸多弊端,从这些弊端入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由以政府为单一供给主体的供给模式向以政府、市场主体、民间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的转变是公共服务供给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试探性地给出多元供给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也是实现社会基本平等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需要。由于受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面临着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和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享受不均"等一系列挑战。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体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总体上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但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供给结果不均等、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与城镇化的进程不同步、地方财政支持与基本公共服务"刚性"需求增长不适应、供给制度"碎片化"、服务方式比较单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制约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保障省级财政支付"纵向"均衡与县(区)"横向"均衡,畅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利益表达机制,创新供给方式的多元化等,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共服务分为有形性和无形性两种,城市现代化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现代化是相互促进且动态相关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中仍然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主体相对单一、缺乏效率公平、公众参与度低下等问题。为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建立城市现代化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良性互动机制,须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责任恪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立人 《行政论坛》2009,16(2):81-84
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责无旁贷.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自觉,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应做到: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意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决策参与机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决策水平;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构建公共冶理与多元参与的机制;加速改变城乡二元制度结构,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强化行政问责制,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从本届政府的工作报告来看,还是从各级政府的实际工作来看,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下一步的建设目标。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模式,服务型政府在政民关系、公民权利、公共服务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均不同于传统型政府,作为我国政府主要职能之一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服务型政府时期也将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然而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现状仍然存在着诸如供给主体单一、服务客体有限等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就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围绕着服务型政府时期的公共服务要求封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存在制度不健全,规范程度低;评价主体单一,公众参与度和评价的透明度不高;行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多侧重于近期绩效考核和资金监管,对中长期绩效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可持续性重视不够等问题.为此,应以相关性、效率、效果和可持续性为准则开发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创新动态监测机制,规范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强化评价结果的使用和扩散,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史。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主张始终是社会各阶层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是与贫困和不平等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有关的一场持续的政治斗争。"政府责任"是公共服务研究的核心问题,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经历了强化、巅峰、紧缩、回归四个阶段的变化。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下降,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存在显著的"空间结构"、"类别结构"和"供求结构"差异。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责任边界并高效履行责任,是我国未来公共服务制度设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粗放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从"单一主体"向"协同供给"转变。重视发挥社会信任、公民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等社会资本形式对政治民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中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瑛 《行政论坛》2011,18(5):53-57
有效实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推进公平逻辑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过度市场化,导致资本逻辑对公共服务的侵蚀。表现为政府缺位:履行公共职能不足,难以弥补市场缺陷;政府越位:赵俎代疱,建设性职能过度,服务性职能淡化;政府错位:服务异化,公共支出本未倒置。二是公共服务异化,导致了公共性价值的偏离。表现为"雪中不送炭":公共服务的均等性不足,穷人可及性弱";锦上再添花":公共服务的层次超前,公共效用不强。公共服务均等化本质上就在于"财政均等化",要在财政上全部实行"国民待遇"。首先,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财政投入的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其次,要创新机制,重点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保障农村等弱势地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最后,要整合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形成多元化供给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开始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要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规制监管制度、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协同学视阈下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系统再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改革滞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协同学揭示了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演化的机理与规律,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系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协同学视阈下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系统再造,应走一条政府主导、多元主体互动,辅以监督、反馈与评估等配套机制的协同供给模式之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史。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主张始终是社会各阶层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是与贫困和不平等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有关的一场持续的政治斗争。"政府责任"是公共服务研究的核心问题,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经历了强化、巅峰、紧缩、回归四个阶段的变化。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下降,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存在显著的"空间结构"、"类别结构"和"供求结构"差异。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责任边界并高效履行责任,是我国未来公共服务制度设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粗放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从"单一主体"向"协同供给"转变。重视发挥社会信任、公民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等社会资本形式对政治民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果均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基本公共服务结构性差距悬殊。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在于:加强政府间财政体制改革;培养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稳定财源;实现预算管理科学化和改革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20.
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发生深刻的阶段性变化。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存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大、供给总量不足、提供主体主要由政府主导等问题。需要从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辩证思维,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深化改革,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突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制定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