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晓 《传承》2008,(1):31-31
四川省的阆中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许多灿烂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以该市宝台皮影大师王文坤为代表的川北皮影。川北皮影,人物造型较高,头帽相连,头身可以更换。按其大小尺寸分为大、中、小三种。大的高2尺许,俗名"大门  相似文献   

2.
灯剧是川剧中的一种流派,是中国戏剧宝库中古朴而又十分奇特的艺术形式.演出时场地周围悬挂各种彩灯,既作照明装饰,又可吸引观众.而川北灯剧更具民间喜剧,以天然纯真的情趣焉整体,剧中人物大都以“丑”来表示,其特点是:“丑扮灯、无丑不成灯,有丑好扮灯.”被称之为“喜乐神”.川北灯剧大都朴实无华,更具民间小戏特点,著名川北灯剧艺术家汪洋,通过他妙趣横生的表演,将戏演得有滋有味,充满喜剧艺术魅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向来是影视界颇为看好的一个题材源。近年来,围绕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女皇,港台正拍、戏拍不胜其多,且大有继续拍下去之势。大陆以擅长驾驭历史题材戏而享誉影视界的陈家林继导演《唐明皇》之后,又执导了长篇电视剧《武则天》;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则早就放出话来,要把武则天搬上银幕,并分别约请苏童、格非等几位正在走红的青年作家撰写脚本……然而正当这两彪人马暗暗较劲之时,一个消息又从川北重镇——武则天的故乡广  相似文献   

4.
腾冲皮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影,古称"影戏",是中原民间古老的一种造型戏曲艺术.各地对其称谓不一,北京称"老虎影",四川称"灯影戏",广东、湖南称"影戏",东北称"老耷影",山西称"纸窗皮影",云南称"皮人戏" (保山等地俗称"靠子戏")等等.  相似文献   

5.
瑶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其史诗般的历史画卷中,有着自己特定的文化形态和诸如《盘王歌》、《十王歌》、《盘王牌》、《过山傍》、《桃源洞》、《干家洞》、《梅山洞》、《创世歌》、《甲子歌》、《开山歌》、《记事歌》、《婚姻歌》等浩如烟海的典籍,并伴随着瑶族同胞步履维艰地过山迁徙、漂洋出海而顽强地流传和存留到现在。然而,在至今研究瑶族历史和一些新方志等著作及文章中,都言及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借用汉字记事、抄书,瑶语表达。这对于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几百万人口、分布于多个国家的民族来说,无疑是一…  相似文献   

6.
在民间信仰学术研究这条道路上,刘大可教授很稳健,不张扬,却以超乎常人的热情埋头执着于自己的学术领域。这位刚过不惑之年的学者,已出版《闽西武北的村落文化》、《田野中的地域社会与文化》、《闽台地域人群与民间信仰研究》等学术研究专著8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历史叙事与女性生存、革命叙事与民间伦理、女性叙事与性别修辞三个方面对严歌苓新作《第九个寡妇》中的性别修辞进行了解读,认为《第九个寡妇》还原了女性的性别场景,完成了对主流历史叙事的反思和对大历史中女性生存的体察;通过对民间生存伦理的挖掘质疑了革命伦理的民间生活的伤害;《第九个寡妇》还通过对女性外部经验的书写透视历史中的女性与女性经验中的历史,从而为性别叙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至今,有关海南的书籍,断断续续出版过一些。然而,这些书籍,或失之零碎,或失之局限,或失之作者的主观……一直以来都缺乏一部比较系统、客观而又全面地讲述海南历史的书籍。而2002年林日举教授编写的《海南史》,从海南原始社会一直讲到海南解放,在很大程度弥补了上述的不足,这是首先值得肯定的一点。纵览《海南史》,觉其所具有的明显特色和优势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编写历史的系统性。过去所看到过的一些有关海南历史的书籍,总觉得其内容比较单薄,不够系统。而这部《海南史》则不然,它从海南的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9.
泰山皮影戏     
正泰山皮影戏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又称人子戏、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早在明代古籍《韬梼杌闲评》中就有记载,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泰山皮影经过历代传承,不断发展和完善,于2007年首批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2011年又被收进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皮影"名录。图为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正在表演皮影戏。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定律     
《政策》2002,(11)
中国历史上曾经进行过多次税赋改革,较著名的有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摊丁入亩”等,但这些改革无一不以轰轰烈烈始,无声无息终,且每一次改革,都将杂征变为正税,但以后又出现新的杂征,如此循环往复,民间税负不断加重。 对于这个社会历史现象,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作过精辟分析。他指出,历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成都皮影博物馆冠名的请示》(川府[2006]43号)收悉。经商有关部门并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函复如下:成都皮影博物馆名称可定为“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姜婉秋  沈德坤 《前沿》2013,(10):174-175
皮影作为民间造型艺术的瑰宝,其自身所具有的高度艺术性与技术性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的。本文主要将云南腾冲与河南桐柏皮影的艺术形式进行对比研究,以突显南北皮影艺术共性与个性相交融的美学魅力,对继承创新地域性文化产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你省《关于成都皮影博物馆冠名的请示》(川府[2006]43号)收悉。经商有关部门并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函复如下: 成都皮影博物馆名称可定为“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陈金霞 《人民论坛》2014,(2):175-177
黄老学是战国中期至汉文景时期兴盛的重要学说,司马迁及其所著《史记》对黄老学的贡献极大.在《史记》之前的文献中没有出现过黄、老合称,更没有黄老学的名称,《史记》为黄老学命名,通过为黄老人物立传而记载了黄老学发展史,通过记述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诠释黄老若干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黄老学的若干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上海人大月刊》创刊于1990年10月。至今,月刊已走过了200期的历程。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翻开《上海人大月刊》的历史,它有过在全国较为领先而让人自豪的时光,也有过在同行稍逊风采而催人奋进的时段。如今,它又重新跨入了引人注目的行列。无论是它的版式,还是它的内容,都达到了创刊以来的最好时期。上海人大工作在探索中前进,《上海人大月刊》也在探索中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英伦三岛出现过两位大历史学家,可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却截然不同。《历史的观念》的作者柯林伍德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只有重演古人的思想才能理解历史。而《历史研究》的作者汤因比处理历史的原则却是把它切割成许多可列举的而又各不相同的部分(社会),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博学,对人类留存在过去的23个文明社会进行手术刀切割式解剖。现当代出现过两位古典式经济学家,一位叫凯恩斯,他对理性权  相似文献   

17.
世界许多古老民族在其幼年时代都曾有过长篇的叙事史诗,用诗歌体裁记录下自己民族的原始民风以及历史之演进。在记录过程中,浓缩积淀了古代人们质朴的情怀,冲动的艺术美感,强烈的期望,启蒙的思维,为后世留下再现本民族生命、意识、历史之初兴始发的巨镜。史诗《勒俄特衣》正是这样一部彝文幼年时代的长篇创作。 《勒俄特衣》是一部用古彝文记录下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是四川凉山地区现存的最古  相似文献   

18.
一部《白蛇传》,传说始于民间,它又回归于民间,它见之于口口相传,见之于小说剧本,展现于舞台上,展示于影视中,它近乎《西游记》那样,男女老少都喜欢它;它仿佛《红楼梦》那样,人物栩栩如生,感人至深,深深印记在人们的记忆中,它是民间文学的经典,它又是经典的民间文学。它根在民间,花开民间,果结民间。民间生活,民间情绪,民间心声,民间习俗,都折射在这部《白蛇传》中,竞展了它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它之传世,它之世代相传,不完全是由于它的故事情节,还因为它蕴含哲理,所以,它能吸引人、感动人、打动人,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唤起人性的共鸣。《白蛇传》留给人们许多美好的遐想,留给人们许多的人生思考,也留给人们许多的悬念、许多的谜,这也许是人们对《白蛇传》的牵挂、对白娘的牵挂、对他们一家人的牵挂,这也许是人们对《白  相似文献   

19.
一部珍贵的大型藏医药挂图——《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已于去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根据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的内容绘制而成的古老挂图集,共有八十幅彩色原图,还有几千张放大了的细部详图.整本图集共五百多页,首次以藏汉两种文字对照出版.从此,这部三百年来收藏在拉萨藏医院和罗布林卡寺庙内的两套稀世珍品,得以和广大读者见面.它将为传播藏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为促进藏医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挂图在藏语中称为"唐卡".这是一种彩色的卷轴画,它是用多种鲜艳的颜料,在纱、绸子或亚麻布上绘出五彩缤纷的图画,然后裱于缎子等贵重的材料上.唐卡最早是为宗教宣传而作,后来又逐渐出现了关于历史、神话、自然科学和医学方面的唐卡.藏族绘制医药唐卡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八世纪前后,吐蕃王朝的名医比吉·赞巴希拉就绘制过《尸体图鉴》、《尸体分部图》、  相似文献   

20.
萧振华 《台声》2003,(12):27-27
最近,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全套书共11册,300多万字,包括《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文化关系论纲》、《闽台先民文化探源》、《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闽台教育的交融与发展》、《闽台民间习俗》、《闽台民间信仰源流》、《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闽台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变迁》、《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闽台闽南语民歌研究》。这是一套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地审视闽台文化关系的专著。海峡关系研究中心唐树备主任在这套丛书的首发式上对这套丛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