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基础。当前企业职工需要什么?以及他们各种需要的分布状况如何?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将人的需要区分为金钱、安全、友谊、他人的尊重、成就与事业等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2.
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最关键的部分。介绍需求分析的主要概念,针对公安软件需求分析特点和常见问题,提出了整个需求分析的流程、方法,并提出了公安软件基本共有的系统需求,结合案例描述了需求分析的具体做法,为从事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民警和承建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人类社会系统发展的动力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树青  钱双逢 《求索》2007,(10):62-64
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是人类社会系统发展的动力,竞争合作与平等和谐、传承积累与创新发展和分化融合与层次推进则构成人类社会系统发展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4.
人的需要沿着“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情感需要”、“发展需要”的层次结构逐级上升 ,这是需要上升的一般过程和规律。然而由于意识的能动调控和作用 ,人的需要的发展又有“层次跳跃上升”、“层次横向膨胀”、“层次下降与后跳”三种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5.
陈媛 《理论月刊》2007,(11):170-172
人的本质不是一种既成的存在,而是人通过实践活动自我创生的,对人的本质的占有和实现构成人的发展过程,人的本质的生成性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包括两个基本层次:一是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看,人的本质是劳动,这一层次构成人的类本质,即人的劳动本质;二从是人与人的区别层次,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层次构成人的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即人的社会关系本质。人的本质是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辩证统一,人的本质的层次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促进人的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占有和实现,又要促进人的类本质的占有和实现,促进人的类本质的占有和实现是人的当代发展的突出需要。  相似文献   

6.
1 企业文化,是八十年代西方(主要是日、美)兴起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论,它是美国学者研究日本企业成功经验的产物。企业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狭义而言,仅指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企业精神意识,即指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思想、经营作风以及全体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广义来说,还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层次,即企业的技术水平、效益水平和企业全体职工的文化素质,由此,也可以把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基本的是物质层次,然后是制度层次,最后是精神层次。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
李宇飞 《求索》2005,(1):128-130
在管理科学发展的三阶段中,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应变理论分别是以“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为假设前提,因此管理离不开人,人是管理的核心。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分析,提出人是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现实的人处在不同的需要层次。以这种人性假设为前提,适应当今社会的企业管理制度设计,就必须根据企业现实情况,把制度化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激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结合铁路企业生产和职工队伍实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需要层次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需要层次的形成机制赵科天需要层次,是需要理论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是怎样形成的?这是才需要加以运用时必须明确而目前我们尚不明确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问题提出一个思路,以求教于方家。一、需要层次的归属和界定人的需要的层次性毫无疑问是在一定背景和条件下形...  相似文献   

10.
试析双因素理论在激励不同类型员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在激励员工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将激励问题简单化。许多管理者潜意识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即,所有员工的需要都是一样的,其实,不同类型的员工有不同的需要,同一个员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要。本文探讨了双因素理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对激励不同层次员工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马国庆  郑粉花 《人民论坛》2012,(17):116-117
物质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精神需求是更高层次的需求。青年的发展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文章从精神需要的层次性特征出发,分析了青年精神需要的发展现状,并尝试提出了满足青年不同层次精神需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守颂 《前沿》2014,(13):146-148
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在基本物质生活需要满足之后,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它可以让人摆脱物质主义的束缚,自由自觉地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生存意义。今天,休闲逐渐成为影响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核心因素,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3.
寻觅危险     
毕淑敏 《中国减灾》2007,(12):52-52
在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的人的需要层次金字塔模式里,安全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记得在日本访问时,很惊讶普通民居的构造单薄。尤其是海边的房子,好像纸扎的灯笼,轻而蓬松,叫人怀疑稍大些的海风,就会把墙吹个透明窟窿。  相似文献   

14.
<正> 马斯洛心理学可划分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三部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生存需要置于需要层次结构的最低层,强调它的满足是其它一切需要发展的基础,这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从微观的心理学角度支持了宏观的历史唯物论。它对人类需要作了更详细的五个层次的划分,这对于历史唯物论的进一步丰富、补充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马斯洛把自我实现作为人最高层次的基  相似文献   

15.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论指出:人有5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5种需要的重要性是按照层次由低到高排列的,只有优先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追寻更高层次的满足.安全的需要在这个序列中排在第二位,除了生理需要(阳光、食物、水……)之外,安全就是其他需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需要层次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需要层次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从心理学角度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方面,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社会主义阶段,当劳动还是一种谋生手段的情况下,这五种需要缺一不可。一般而言,通过加薪、提高奖金、增加福利等措施,只能  相似文献   

17.
黄钦贵 《湖湘论坛》2004,17(5):63-64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 ,又是管理的客体。一个企业不仅要满足市场、顾客的需要 ,而且还要满足企业内部员工的需要。因此 ,我们说 ,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那么 ,如何才能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策略呢 ?笔者就此问题做出一些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管理的观点截然不同 ,它认为人是活生生的 ,不是企业的物化资源 ,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 ,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来展开。“以…  相似文献   

18.
重赏不如重用点评 :上世纪四十年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激励人的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 :要激励人的行为 ,必须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金字塔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当前面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 ,人就会追求后面一种需要 ,并直至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尽管该理论存在局限性 ,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成为当时最为流传的激励理论。企业领导者必须懂得 ,“重赏”只能满足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 ,而“重用”则能满足高层次…  相似文献   

19.
所谓认识的层次,是指对整体对象的有机统一的诸属性的层次性的反映。我们认为,一个统一的认识有两个基本的层次,即事实层 次和价值层次。认识的事实层次是对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规律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认识的价值层次是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属性及其与主体需要的关系的反映。认识的事实层次体现了认识的事实性,其价值层次体现了认识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思想观念系统,主要包括位于基础层次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列在中间层次的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和居于最高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级的内容。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发轫于空想社会主义,集成于科学社会主义,突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源于社会主义实践及其发展的需要,是特定时代场景下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和价值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需进一步凝练。探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结构分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