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官员群体的道德水平在总体上得到较大提升,但重享受轻付出、理想信念动摇乃至贪污腐败等官员道德"失范"和违法犯罪的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给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建设带来严重破坏。深入分析当前官员道德"失范"的问题,研究加强官员道德建设的治理路径,对我党更加积极应对执政考验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周芳 《学习与实践》2005,(12):61-64
当前高校大学生道德建设要从途径上兼容并包:在“知”上做文章,深化大学生道德教育;从“行”上下功夫,强化大学生道德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软性约束与硬性规定相统一,以增强大学生道德意识,规范道德行为,尽可能减少道德失范现象,为把他们培养成“有道德”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当前我国公民的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失仁”“失义”“失礼”“失智”“失信”的道德失范现象,导致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功能的缺失,政府职能的缺位,道德环境的复杂,法制建设的滞后等等。必须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大力推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4.
邵刚 《前沿》2004,(5):163-165
当前我国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质是道德信念危机 ,引发道德信念危机的原因主要有道德评价标准的理想化、共产主义信念的动摇、伴随社会转型出现的价值失范以及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必须通过发展经济、加强道德理想教育、抓好“官德”建设、加大赏罚力度等措施坚定人们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5.
以伦理道德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但是,当前农村道德建设却面临诸多问题:传统美德遗落、道德“恶俗”蔓延;情感关系“物化”、育养问题频发;土地情愫淡化、精神家园“失根”。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时代快速更替带来的道德迷离,也有农村建设片面化导致的道德失范。因此,要加强农村伦理道德建设,必须明晰道德判断和评价标准、建立有力的载体依托、创新伦理道德建设方式方法,从而实现农村伦理道德水平的提升,重构农村美丽“乡愁”。  相似文献   

6.
<正>但凡合格的官员,既是人民的公仆,也是社会的标杆。按理说,不但要有过硬的真才实学、强烈的服务意识,而且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然而,当下一些官员的所作所为,到了严重"缺德"的地步,更有甚者已然突破做人的底线。这些美丑不辨、廉耻不分的官员道德失范行为,非但严重丑化了官员的整体形象,而且直接削减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影响十分恶劣、危害不可小觑。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朱继东在新近一期的《红旗文稿》上发表文章,对一些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的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做议油出:我国“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这里的“道德失范”至少包含以下两层意思:第一,一些领域只有道德规范的软约束,缺乏硬约束,对悻德行为光有道德的谴责,没有强硬的制裁。第二,由于道德规范缺乏强制力,造成许多无视道德、践踏道德的行为大量存在。它是前者的直接后果。可见,要解决“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道德建设的硬约束机制。笔者认为,道德法制化是促使道德软约束硬化的有效机制,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引向深入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8.
要把干部道德建设作为全社会道德建设的重点田其治干部道德建设对于推动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应该作为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当前,提出加强道德建设,是因为道德处于一种失范状态。表现为道德理想淡漠、道德准则失范、道德心态畸形、道德评价错位...  相似文献   

9.
遏制学术失范,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是科教兴国的大事。笔者认为在学术界加强道德建设,通过道德教化,培养学术人良好的道德情操,加强学术人的道德自律,防范失范行为,树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学风是学术道德建设的关键;遏制学术失范,实施“以德治学”,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以恢宏深邃的哲理、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以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即“五常”来规范人们的学术行为,对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仁”与学术环境“仁”是先秦儒学的主流,《论语》中,“仁”先后出现了192次…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滑坡论”、“爬坡论”、“二律悖反论”、“失范论”等观点不胜枚举。本文试图透过互相交织的各种观点 ,梳理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思路 ,做出自己的判断 ,进而指出深入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研究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的逻辑思路 :从分析“经济人”假设入手  理论界对当前道德建设的判断主要有三种思路 :即认为市场经济的个人主义膨胀导致了“道德滑坡论” ;对市场经济抱有“浪漫主义”情结导致了“道德爬坡论” ;强调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但是道德建设方面却存在着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道德失范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文章对当前道德失范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继红 《人民论坛》2013,(14):44-45
当前我国网络不文明和失范行为频现,引发诸多网络道德问题,甚至纠纷。为此,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在分析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基础上,文章提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和举措,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当前网络道德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理性看待道德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爸是李刚”、“郭美美”、“小悦悦”等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这些事件影响恶劣,侵蚀道德良知底线,引发了人们对道德现状的讨论和争议。人们对道德失范现象的担忧甚至愤恨,从另一方面看,正是出于对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高度关注,是一种新的文化自觉的表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反映和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因此,理性评估当前社会的道德现状,找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道德迷局 在当今“道德滑坡”的舆论纷扰中,食品安全危机、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等社会问题,令人扼腕叹息。但与此同时,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道德模范”的出现,又不禁让人心生温暖。那么,究竟该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公众最反感哪些失德现象?怎样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前,经济领域诚信失范现象的蔓延,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如何加强道德建设,重塑“诚信为本”的企业形象,建设信用文化,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大事记     
《精神文明导刊》2012,(12):64-64
10月下旬,中央文明办、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道德诚信建设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问题,进一步强化解决措施,夯实食品安全领域道德诚信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推动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必损”“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利益导向和“明信知耻、惩恶扬善”的道德风气。  相似文献   

17.
陈迎明 《求索》2012,(9):161-162
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进程中,道德价值观在社会意识中呈现了多元、多样与多变形态。问题主要反映在官员行政腐败问题、商业诚信缺失问题、社会公德失范等方面。本文认为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需倡导践行道德行政、道德司法、道德资本积聚等三种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8.
我国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守道德规范是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 ,由于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 ,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 ,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 ,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 ,探讨了我国尽快消除道德失范现象的基本途径 ,以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丽红  伍妍 《湖湘论坛》2003,16(2):18-18
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过程中 ,应当准确把握官德建设优先于民德建设、制度道德优先于个人道德、道德他律优先于道德自律三个基本原则。一、官德建设优先于民德建设“以德治国”的首要问题是主体问题 ,就是“谁以德治国的问题”。它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当政者的由上而下管理国家各级政府事务的官员 ,一是广大的普通公民。以德治国必须从这两个主体着手 ,尤其重要的当属官德问题 ,官员的道德修养是国治邦安的前提。中国传统儒家德治理论历来主张以德化民 ,强调为政者应具有优良道德品质。孔子认为“政者 ,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相似文献   

20.
宁健  娄章胜 《桂海论丛》2002,18(2):56-58
在社会转型这一社会结构调整变革阶段 ,为了充分发挥道德的社会整合功能 ,必须在正确处理意识形态道德与日常生活道德的基础上 ,根据日常生活道德的经常性、相对稳定性和习惯性等特征 ,通过制定规范、加强教育和营造生活环境等措施来加强日常生活道德建设 ,以解决目前面临的道德失范、“道德滑坡”等现实问题 ,促进日常生活的道德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