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疼痛难免     
薄荷 《新民周刊》2022,(12):80-80
这二年以来,我瞧出点儿意思,贴着喜剧标签的影视作品都不怎么喜剧:比如挪威电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又比如BBC的剧集《疼痛难免》。固然它们的台词和节奏都带着喜剧的潇洒轻快,但根底里依然是千山独行的冷寂,其中的喜剧元素如同从林木间偶尔传来的一两声呼哨,虽然清越,到底只是辽远的背景音。《疼痛难免》是个医疗剧,人物塑造不出一般医疗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阿晖 《新民周刊》2023,(5):22-27
<正>本文是对国产扫黑剧的一次“扫荡”。反黑刑侦题材电视剧《狂飙》一路“狂飙”,实现收视、播放率和口碑三赢,热议破圈,成为继2021年《扫黑风暴》后国产扫黑剧的又一个高潮。当年的《黑冰》《黑洞》《绝不放过你》《征服》等,都是观众难忘的佳作,而近年来的《破冰行动》《扫黑风暴》等,到今年的《狂飙》,国产扫黑题材的剧集似乎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无论是在题材选择、创作手法还是人物塑造上,都呈现出整体品质向好的趋势。国产扫黑剧都经历了哪些变迁演变,在此带你回顾。  相似文献   

3.
汤力 《新民周刊》2022,(44):80-80
我很喜欢一部冷门剧,其中有个桥段是A拿着自己的手机死乞白赖地非给B看照片:“哎你看这个可乐不可乐??哎你再看看这个……你自己拿着,划着看吧,就左右划啊别上下划。”B面无表情地搭腔:“来,给我。”然后“嗖”的一声,手机流星一样蹄入云霄没了踪影。这部解气之剧叫《英村脑残故事》(This country)。今年的英国电影《看他们如何逃之天天》(Seehow they run),导演和主演之一都来自这部剧集,部分地奠定了影片基调:荒诞、微丧、快节奏、细节大于整体,以及,惹我喜爱。  相似文献   

4.
阙政 《新民周刊》2015,(47):8-15
"白毛女"是现代中国最经典的文艺形象之一,她在中国的影响力几乎可以与"朱丽叶"在西方相提并论。但"白毛女"不是"朱丽叶",即使在凸显爱情线索的争议改编版里,喜儿与大春的爱情也不是《白毛女》这个剧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赵氏孤儿》的欧洲改本看中西古典戏剧结构之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博 《法国研究》2009,(3):50-54
元杂剧《赵氏孤儿》在18世纪的欧洲有两种影响最大的改本,分别是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和墨飞的《中国孤儿》。两位改编者都对原剧的线性结构进行了彻底改造,使之符合以展现激变为核心的欧洲戏剧典范式结构的要求。从《赵氏孤儿》到《中国孤儿》,反映了中西古典戏剧迥然不同的结构观,《赵氏孤儿》的欧洲改编是戏剧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民族性变异和创造性叛逆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6.
金姬 《新民周刊》2024,(4):72-73
<正>《繁花》是上海银行参与推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派文化和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样本。《繁花》,很响!根据金宇澄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改编、王家卫导演的首部电视剧《繁花》成为2024开年爆款剧。据说,当初金宇澄曾在王家卫买下小说的影视版权后问了一句:“听说你是慢工出细活,给你10年时间够不够?”墨镜王,不响。  相似文献   

7.
薄荷 《新民周刊》2020,(17):96-96
"丧"这个词儿终于时兴过去了。其实喜剧内核大多是悲观的,但是悲观与悲观实在各不相同,并不该偷懒以"丧"一概而论。比如讽刺喜剧,拨开表面那些纸醉金迷、嬉笑怒骂,美剧观众会挖到一瓶威士忌,无助的灵魂正抱着瓶子红着眼眶;而英剧观众,大概率只会触到一片寒凉——前者是求告无门,后者是不抱希望。《公关》是部英剧,但是女主身份是美国人,所以剧集整体并没有"丧"得那么彻底,在生活荒谬与冷酷到无以复加的同时,往往就善念一转,六界震动。  相似文献   

8.
薄荷 《新民周刊》2022,(46):80-80
一年时间压到冬寒11月,呼啦啦涌现一波挺好看的新剧。其中网飞的《星期三》带给我的最大意外是:蒂姆·波顿居然才跟《亚当斯一家》发生联系,总感觉这个搭配组合少说应该已经出现了十年以上才对。剧集情节借树开花,由《亚当斯一家》中的女儿“星期三”而衍生,讲述了这位哥特风小萝莉的一段求学之旅。主要由一众青少年唱主角,加上小镇、怪物和意外死亡,足见这是妥妥地打算接棒《怪奇物语》;从剧集大热的程度看,第一季也出色完成了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9.
张静 《新民周刊》2012,(17):30-33
对医生而言,这个患者也许只是成千上万的病人里的一个。但是对病人而言,你就是100%。这就是生死托付。前有哈医大一院惨案,后曝出北京一天之内,北大人民医院、北京航天总院医生相继被砍伤事件……一时间,医患关系又一次剑拔弩张。而由作家六六小说改编的医疗剧《心术》恰好就在这个时候开播。  相似文献   

10.
高文婧 《法国研究》2008,(4):106-109
阅读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尼埃尔的作品,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作家曾将自己的两部小说改编为短小简易的版本,分别是根据《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改编的《星期五或原始生活》、根据《加斯帕、梅尔基奥尔与巴尔塔扎尔》改编的《三王》。  相似文献   

11.
婆罗多的《舞论》是印度古代著名的梵语文艺理论著作。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梵语文学与艺术理论的建构,也对一些重要的印度古代传统艺术如婆罗多舞、卡塔卡利舞和库迪亚旦剧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中国的昆曲一道,库迪亚旦剧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首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库迪亚旦剧也是深受《舞论》影响的南印度喀拉拉邦的地方传统戏剧,它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了适合本土观众的欣赏情趣,大量吸纳了当地文化要素,从而为自己的长期流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舞论》对其剧场建造、戏剧表演类型、戏剧人物塑造、形体与语言表演、舞蹈和音乐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理论影响。库迪亚旦剧的表演至少涉及《舞论》提及的10种戏剧中的4种。库迪亚旦剧遵循《舞论》所规定的面部神态表演论、眼神表演论、手势论和步伐表演论等。《舞论》强调戏剧表演与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的三位一体,这一点在库迪亚旦剧中也有体现。库迪亚旦剧运用源自《舞论》音阶论和调式论的21种拉格和10种节奏类型。由于喀拉拉邦处在南印度达罗毗茶文化区,《舞论》基本原理和表演规范对库迪亚旦剧的影响,是后者的一种选择性或变异性接受。例如,库迪亚旦剧的服饰、化装与舞台布景,遵循与《舞论》所载区别极大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部由清末士大夫以法语写作的小说,《黄衫客传奇》借鉴了中国传统文体的写作技巧,对《霍小玉传》这个经典的中国故事加以改编,将其介绍给法语世界。在人物新诠方面,小说采取自中国戏曲中总结出的"分裂"之法塑造了具有多构性特征的人物;在本事改写方面,小说吸收传统小说中的幻梦书写资源,将原作中的因果轮回情节模式转为一出心灵悲剧;在文体创新方面,分别自古典白话小说和小品文中撷取精华,形成独特的破体叙事风格。在对中国传统文体写作技巧的融合与创化中,小说完成了民族形象自塑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法国题材的作品曾多次登上中国京剧舞台,其中新中国成立前的改编,虽具有改良"旧剧"、呼唤民主革命的时代意识,但其猎奇趣味和服务现实的功利目的使改编本往往偏离原著的精神主旨。而新时期以来的改编,在原著主题意蕴的准确表达、舞台表演的多元化呈现等方面取得了成就,表明"跨文化京剧"已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4.
森鸥外译《即兴诗人》被誉为是"超过原作"的翻译。本研究通过与日本大畑末吉和中国刘季星两位译者的《即兴诗人》译本进行比较,找出了森鸥外的三大翻译策略,并通过实例,论证三大策略在森鸥外翻译中的作用及意义,指出"超过原作"翻译从表面上看是翻译策略的问题,根本上还是翻译观的问题,森鸥外对小说翻译应注重"艺术性"、"趣味性"的态度是其译作独树一帜的根本原因,他艺术性地、创造性地再现原作体现了一种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创意翻译"。  相似文献   

15.
阙政 《新民周刊》2012,(37):66-67
从有意改编小说到终于拍成电影,《白鹿原》前后历经19年磨难,临门一脚又告"跳票",命运可谓多舛。9月13日,原定全国公映的《白鹿原》被曝因技术问题"无限期延后",各类看片、发布会均取消。从有意改编小说到终于拍成电影,《白鹿原》前后历经19年磨难,临门一脚又告"跳票",命运可谓多舛。19年命途多舛1993年6月,陈忠实...  相似文献   

16.
《新民周刊》2017,(11):111-111
《时光列车》是帕蒂·史密斯继《只是孩子》之后,再次奉献给世人的一部难以归类、情感真挚的回忆录新作。作者将本书称为自己的"人生路线图",它关于记忆与创作、文学与咖啡、冥想和侦探剧集,关于哀悼和希望,也关于时间及其流逝。全书包含二十则随笔,如同二十个悬浮的车站,串联起她周游世界时曾流连过的咖啡馆以及其他地  相似文献   

17.
我说过,电视剧的同义词就是粗糙。你摆脱不了这种粗糙,你很想把它做得非常精致,但是太长了,60集。我只是觉得可笑《新民周刊》:之前你一直是改编金庸武侠剧,这次怎么突然想要改编《西游记》了?张纪中:我们国家提倡创新,可是却有太多人喜欢守旧。这种现象是值得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薄荷 《新民周刊》2022,(4):80-80
小的时候读唐人传奇,就感觉那些任氏、红拂、聂隐娘们的故事名副其实,真是"传奇":相对于情节的奇特跌宕,人物的性格往往如同箭矢一般简单直截。但也因为完全跟随故事起伏,随波转蓬的人物线里反而时常埋伏着一种潇洒,任是无情也动人。故事压倒性地大过人物,是颇为古典文学的作风;人物性格风头太劲,盖过故事,似乎更加是戏剧化的潮流。Hulu的剧集《凯瑟琳大帝》就多少顺应了后面这个风格,然而包裹着故事的一层彩蛋似的古典外壳,使得剧集在表面上又具备了玉壶光转的流丽情调,有点好玩。  相似文献   

19.
一名九岁时因意外致盲的男孩儿,长大后成为一位律师,白天在和朋友合伙开的律师事务所里执业,夜晚头戴面具,凭借致盲后极其发达的听觉感官成为城市义警,四处惩恶扬善——他,就是"夜魔侠"。没错,又是漫威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题材剧集,而且这故事早在2003年就拍过一版电影,巨烂无比的质量使其成为主演本·阿弗莱克演艺生涯的一大污点。但十多年过去,超级英雄题材影视剧的质量已今非昔比,佳作频现。  相似文献   

20.
诗歌翻译历来是文学翻译的难点。1947年出版的戴望舒翻译的《恶之花》,将源语置于中心地位,力求再现原作的"形式"与"质地",结果差强人意。而十年后陈敬容翻译的《恶之花》舍弃形式对等,却得到读者的普遍认可,对中国当代诗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