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叶某的心态     
张士怀 《中国监察》2009,(12):64-64
根据省纪委领导的批示,老纪他们来到W市,对涉嫌严重违纪的市工商局局长叶某采取“两规”措施。此前,办案人员对叶某的违纪线索进行了初步调查,已掌握叶某违纪的部分证据。  相似文献   

2.
证据面前     
张士怀 《中国监察》2009,(17):64-64
老纪他们在调查W市工商局原局长叶某涉嫌受贿的行为时,又发现叶某涉嫌贪污的问题。但是,在拟订对叶某贪污问题的调查方案时,发现情况比较复杂,让叶某交代并非易事。一是叶某贪污采取的是“少拉快跑”的方式,一张单据多的几千元,少的仅几百元,并且单据的真假和事情的虚实交织在一起;二是反映叶某涉嫌贪污的单据报销的程序严谨,经手人、验收入、证明人、审核人、签批人一应俱全;三是资金的流向和物品的保管比较混乱,较难确定受益入。不过,也有规律可循:一是所有单据大都是叶某的司机经手报销的,二是所有的费用大都与车辆和招待有关。  相似文献   

3.
陈锋 《法制与社会》2010,(15):296-296
“证据之王”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和诉讼丈化经历着改朝换代,从神意、口供、自由心证,一直到指纹、DNA、鉴定结论以及电子证据等新生证据。古今中外其实并无“证据之王”,“证据之王”,不过是毫无意义的称呼。在实践中,必须消除对证据证明力大小的偏见。  相似文献   

4.
指纹是少数可以直接认定人身的法庭科学物证之一,在侦查破案及法庭诉讼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指纹只有三种鉴定结论,认定、否定和不够条件。长久以来,现场指纹存在着大量不够鉴定条件的指纹并被废弃不用,但这些指纹具有重要的侦查及应用价值,采用概率化的表达方式可以让这些指纹发挥重要的证据作用。本文阐述了一种对指纹进行扇形分区划分和特征统计的数学建模方法,研究统计了1 500万枚指纹图像的特征分布,拟合出各个扇区内部特征的概率密度函数,并采用贝叶斯准则和添加噪声进行修正,最终得出指纹鉴定结论的概率。本研究所计算出的指纹鉴定概率与指纹匹配特征点的数量、价值及特征稳定度成正相关,与扇区内部特征出现的概率成负相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指纹匹配特征的相似概率问题,为指纹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办法。研究结果能够使大量不够鉴定条件的指纹重新发挥证据价值,使指纹鉴定从定性走向定量。指纹鉴定结论概率化表达方式结合其他法庭科学证据进行量化分析,在认定犯罪嫌疑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是法庭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指纹鉴定标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纹鉴定又称指纹识别,它是以手指、手掌表面的乳突线花纹特征为依据识别个人的科学技术[1]。自1896年阿根廷警方首次将指纹作为人身识别的依据后,世界各国也陆续承认了指纹证据的合法地位,将其用于案件的侦查与审理[2]。因为指纹在揭露和证实罪犯、打击犯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众多证据中有“证据之首”的美誉。然而,因错误的鉴定结论导致的错案一再出现,使指纹鉴定的科学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其核心问题是鉴定的标准问题,即究竟在何种条件下能做出同一结论,而在何种条件下不能做出同一结论。对此,全世界的指纹工作者各执己见,争论得…  相似文献   

6.
孟柯  杨华 《刑事技术》2009,(1):53-54
指纹检验是物证鉴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鉴定结论是一项重要的诉讼证据,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各类刑事案件现场,发现、显现、提取的指纹是重要的痕迹物证,对侦破案件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现场指纹形成的复杂性,往往与正常的平面捺印产生较大的差别,反映在指纹的几何形态、乳突线的弯曲程度、粗细、密度及细节特征等等都会产生较大变化,即形成了变异指纹。怎样判断和识别指纹是否为变异指纹,其产生了哪些变化,是正确进行指纹鉴定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审查逮捕阶段单独指纹证据应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纹鉴定在司法活动中应用广泛,通常作为证据线索为进一步的侦查活动指明方向,或者和其他证据材料相互印证共同证明案件事实,但是在只有指纹证据材料的情况下,案件的事实该如何认定,审查逮捕工作中又当如何看待这些单独的证据材料,即单独指纹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究竟有多大。本文在对我院近年来办结的单独指纹案件深入调查基础上,为下一步的检察工作尤其是审查逮捕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一、单独指纹证据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①(一)单独指纹证据案件的特点通过分析2002、2003、2004年②来我院办结的单独指纹证据案件,可以发现该类案件具…  相似文献   

8.
戚淼 《法制与社会》2010,(9):143-14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鉴定这种证据形式在刑事司法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犯罪事实的认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只有指纹证据材料而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的情况下,能否认定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审查逮捕工作中又如何看待这种证据,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指纹是手指第一节皮肤乳突花纹的简称。指纹的同一认定是指为解决两枚指印是否同一人手指所留而进行的科学检验过程。现场指印不仅有助于推断作案时间、地点、人数、手段及过程等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来进行人身同一认定,从而为揭露和证实犯罪提供证据。一、指纹的特定性是指纹同一认定的根据指纹具有极强的特定性。指纹的特定性,是指每个人各个手指的花纹结构和细节特征的总和是特定的,不与任何第二者相重复。父母及其子女之间,甚至孪生兄弟姐妹之间,尽管其相貌特征极相似,然而他们的指纹却绝不相同。长期以来,中外指纹学家曾经对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的指纹进行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迄今为止从未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指纹的特定性是指纹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属性,是指纹特定化的  相似文献   

10.
《人民调解》2007,(11):43-43
问:我丈夫刘诚因为进城做买卖,长期与其合伙人叶某合租一套住房。两人的同居关系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后来经过父母家人的劝说,刘诚终于断绝了同叶某的暧昧关系.回到家中同我和孩子过起了团圆日子。可惜这种生活刚刚开始,他却于去年年底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在整理刘诚的遗物时我发现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的是他与叶某签订的一次性补助叶某5万元生活费的协议.和叶某收到5万元后打的收条。我很生气。觉得叶某向刘诚要这么多钱毫无道理。我想让她把钱给我退回来。不知可以不可以?  相似文献   

11.
原告王甲与被告王乙系已故王某与口某的孪生女孩。1993年7月,原告父母国工作关系等原因,将出生才10个月的原告寄托在乡下的好友叶某与林某夫妇家中,每月给付叶某夫妇人民币20元,以后逐年增加,最多时每月给付50元,直至原告满18岁时才停止给付。原告在叶某夫妇家中生活期间,称呼叶某夫妇为叔叔与姆姆。原告懂事后,经常回父母家团聚。同时,原告父母也经常送钱物给叶某夫妇和看望原告。据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登记表记载:原告与户主叶某的关系是“媳”、原告21岁结婚时,其婚事由原告父母和叶某夫妇共同操办。原告结婚后,与其父母和叶…  相似文献   

12.
王平 《四川审判》2002,(3):5-6,10
刑事证据是一种专门的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1款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有的学者认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和审查属实的,用以确定或者否定犯罪事实、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和罪责轻重的一切事实。”还有的学者认为刑事证据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司法机关依法收集或由当事人、证人、辩护人等依法提出、并用以证明是否发生了犯罪以及有关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尽管这几种观点在文字的表述和内容上都有所区别,但都指出刑事证据是一种客观事实,是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认识和认定案件事实和犯罪事实的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就侦查终结、提起公诉和对被告人做出有罪判决,所采用的刑事证据应达到的标准作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原则性规定。  相似文献   

13.
崔洁 《研究生法学》2005,20(2):54-70
广义的“非法证据”是指所有违背了有关的法律对证据予以规范的证据。其范围不仅包括司法人员违反法定程序以非法手段而获得的证据,还包括证据的内容、证据的表现形式、收集证据的主体等因素。而狭义上的非法证据是指司法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或方式而取得的证据,也就是说在取得证据的手段、方式上不合法,有的学者也称之为“非法取得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实物证据的鉴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瑞华 《法学研究》2011,(5):127-142
中国新颁行的刑事证据规定确立了实物证据的鉴真制度。根据所要鉴别的实物证据的不同,鉴真有两个相对独立的含义:一是证明法庭上出示、宣读的某一实物证据,与举证方“所声称的那份实物证据”是一致的;二是证明法庭上所出示、播放的实物证据的内容,如实记录了实物证据的本来面目,反映了实物证据的真实情况。中国刑事证据规定尽管确立了“保管链条的证明”方法,但强调通过对各种“笔录类证据”的形式审查,来验证实物证据在来源、收集、提取、制作、保管等各个环节上的可靠性。刑事证据规定还针对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分别确立了鉴真规则。鉴真制度要得到有效的实施,需要司法改革的决策者在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侦诉关系改革、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有效实施排除规则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灵魂所在。英国著名法学家边沁认为:“证据是司法公正的基础”。立法关于什么是证据、如何收集证据、由谁承担举证责任、哪些事实属于证明对象、证明力的高低等问题的规定,不仅是构成特定诉讼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直接决定着实体公正的实现程度。在此意义上,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先进与否,最终取决于它的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6.
电子证据是信息时代的“证据之王”,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已经规定了与证据开示制度相似的证据交换制度,而在刑事诉讼方面尚属空白,不仅不利于审判方式的转变,也不利于刑事诉讼价值的实现。因此,建立完善的电子证据开示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证据是否确实,其证明力如何,必须经过判断予以确定。而在用什么作为判断的标准去衡量、检验证据的真实性的问题上,过去人们意见不一。有的主张“法定证据”,有的主张“自由心证”,也有的主张“法定证据”和“自由心证”兼而有之,取其所长。至今在这个问题上仍有不同看法。“法定证据”的不科学性比较显著,在历史上已被否定。“自由心证”则不然,它是在否定“法定证据”后产生,似乎尚有可取之处。有一种意见认为,自由心证原则虽是资产阶级所创立,由于资产阶级的阶级偏见,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现在只需稍加改造,赋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新内容,仍可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如何正确界定“再审证据”的定义以及再审证据的适用什么是“再审证据”?“再审证据”与一般意义上的“诉讼证据”又有什么不同呢?从一般意义上讲,所谓“证据”,是指据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能够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必须具备两个特征,即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客观性”),必须是与案件情况有联系的事实(即“关联性”)。“再审程序”作为证据范畴中的一种,也必须具备上述共同的特征。但是,于“一审证据”和“二审证据”而言,“再审证据”是存在于案件的再审阶段,而“再审程序”是我国诉讼法律制度规定的一…  相似文献   

19.
符号学的三重证据法及其在证据法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华 《证据科学》2008,16(1):16-26
根据符号学理论,证据作为一个符号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生产机制而非证据事实本身。符号学证据理论认为,人类文化记忆和证实的最基本方式包括“听”(口述证据)、“看”(图像证据和实物证据)以及介于这二者之间的第三状态“写”。符号学更关注不同的证据符号间的关联方式的研究,可称为证据间性研究.即一种证据符号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它与待证事实之间的真实关联性,而且取决于它与其他证据符号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最基本类型就是言、文、象综合运用,我们称之为三重证据法。本文利用符号学三重证据法探讨了一些证据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士怀 《中国监察》2009,(14):64-64
老纪这天从市区办完事回到“两规”工作点,已是晚上八点多钟。负责“两规”点联络工作的小易向他报告了一件事:“两规”对象叶某的家人今天送来了一些水果。“什么水果?”老纪问。“一些桃子,一些梨。”“怎么处理的?”“已拿给叶某了。”接着小易又补充道:“检查过,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