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化自觉”与构建性别和谐的文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性别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讨论和谐性别关系的构建问题,是国人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其关键环节是性别文化主体——人的文化自省能力的提升。对历史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进行理性的分析,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自觉地改造或“创造性转化”,才能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性别和谐的文化观念。所以,构建以两性平等与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的和谐的性别关系,得益于完善的“文化机制”,即完善的性别制度文化、自律的传媒导向文化、和谐的两性行为文化、性另0平等的器物文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村已婚青年对不同性别子女的家庭作用、受教育程度、夫妻家庭权力和责任、夫妻角色等方面体现出家庭性别平等观念,且对子女的家庭性别平等观念高于对夫妻的家庭性别平等观念,体现出家庭性别平等观念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平等的角色分工及传宗接代观念仍占有市场的社会现实,表现出家庭性别平等观念的发展慢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滞后特点。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社会行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探讨家庭结构完整性与农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2013—2014学年以及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为基础,基于OLS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生活在结构缺失家庭中的农村青少年相比,结构完整家庭中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发生率显著较低;家庭结构通过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两条亲子关系路径来影响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发展状况;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父母监督以及父母对子女的信心等亲子互动显著正相关,而与家庭经济状况并无显著相关。这一结果揭示了亲子互动的重要意义,从微观的为人父母层面和宏观的公共政策层面都对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家庭化的乡城流动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和重要特征。大量农民工家庭举家流入城市,对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和稳定都有深刻影响,但流动对这些家庭本身的影响如何?本研究在国际上关于流动与性别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的89户农民工流动家庭流动前后夫妻家庭性别关系满意度进行研究和分析,详细探讨了流动对夫妻性别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家庭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工流动家庭的性别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华中地区一高校,采用顺序式解释性混合研究设计来探讨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男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期望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深度访谈资料,本文认为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与大学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发现: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仍然持有一些传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如他们认为男性应该主要承担养家户口的责任;而女性则无须承担此责任,她们成家后的重心应该在家庭上。最后,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来讨论此结论: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角色分工观念的影响;传统文化关于性别观念的复兴以及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华中地区一高校,采用顺序式解释性混合研究设计来探讨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男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期望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深度访谈资料,本文认为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与大学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发现: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仍然持有一些传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如他们认为男性应该主要承担养家户口的责任;而女性则无须承担此责任,她们成家后的重心应该在家庭上。最后,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来讨论此结论: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角色分工观念的影响;传统文化关于性别观念的复兴以及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充分发挥宣传、团队组织及相关文化部门的主观能动、协调联动作用,紧扣泰兴银杏这一本土文化资源,实现“银杏文化”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培植亮点,孕育特色,逐步构建起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体的网络教育体系,引导广大青少年走上了一条自主提升思想道德素养的内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去年7月,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以“公民意识”为主题,对广州青年进行了第二项即“法律与道德”观念的调查。这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样本架构主要是根据广州市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按照人口的年龄组别、文化层次、性别层次等比例,抽取500多名来自大学、中学、企业、银行以及街  相似文献   

9.
杨昕 《青年探索》2009,(3):83-87
在当代,流行文化已经成为影响“80后”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现实的表现来看,流行文化对“80后”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既起到能动的建构作用,又构成了消极的解构作用。在这种双重影响下,“80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呈现出多重趋向,展现出与时代互动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青少年中不断出现一些流行文化层面的时尚现象,如大众传媒中的“追星族”现象、网络世界中的“QQ热”现象、外来文化中的“韩流”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语”现象等。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不同领域的社会文化形态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青少年也在创造、积累着自身的“亚文化”,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是其表层、集中、典型的代表,并不断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团中央宣传部与中…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初美国一本专门从事中国研究的杂志说:“在中国面临的各种危机中,最核心的危机(the core crisis)是自性危机(identity crisis)”,这个identity crisis其实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认同危机”。作为中国面临的核心危机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话题,本文以“北大清华十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为契机,谈一下消费文化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2.
徐玲 《青年论坛》2009,(4):88-90
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特定组成部分抑或地缘化的表现形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道德培养、个性塑造等起到渗透性的影响,因而成为教育、心理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研究的范式。我们试图从厘定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透析校园文化的功能入手,提出校园文化的构建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After China published the results of its six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Mu Guangzong,Deputy Director of the Expert Panel for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and professor at Peking University’s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Research,sat with Beijing Review reporter Tang Yuankai to talk about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China and measures that should be taken to deal with current problems.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水族为个案,结合女性的教育问题,探求少数民族性别文化对生活于其中的妇女的影响。水族传统性别文化以婚姻制度和财产继承制度为依托,在相应的劳作分工中,对女性角色进行了规范和定义,女性在家庭内部处于弱势地位。传统性别文化的性别角色定义影响了家庭对女性教育价值的判断以及女性对自身教育价值的认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教育不平等问题在女性群体间的代际流动,影响了现代水族女性教育机会的获得。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开发的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工具箱为基础,设计并初步实现了适用于中国县区级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针对中国县区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需求,将社会性别理念定量化、操作化、模型化、信息化,为县区级政府开展社会性别公平促进提供可供选择的决策咨询,促进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创新思维的要求,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研究湖北警官学院现实的机遇、挑战和优势、劣势,提出在办学定位、校园文化、教学科研、师资建设、学生培养、校务管理等六个方面的“特色战略”,力争变特色优势为竞争优势,使湖北警官学院实现超越式发展,跻身全国公安强校。  相似文献   

17.
解构性别本质主义:女性主义对先进性别文化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主义对中外传统性别文化的核心———性别本质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指出两性的命运主要由自己而非生理决定,从而清除了中外传统性别文化中的宿命论错误,为先进的性别文化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其批判还冲破了男女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传统性别思维模式,为先进的性别文化建立了多元并存、亦此亦彼的新性别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8.
推动公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群众文化建设是基础,而群众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参与度。推动公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公安院校要起排头兵作用。通过调查问卷并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发现当前公安院校群众文化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警务化管理下,公安院校可以通过开设警察艺术系、把群众文化建设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按照需求丰富内容创新形式、鼓励校园群众文化活动走出校园等实质性举措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主导报纸《人民日报》的一次小型社会性别监测,统计分析了该报人物报道、专访、图片和性别议题报道的状况,并结合与既往主导报纸社会性别监测结果的对比,指出主导报纸近年来的妇女报道并无明显改善,最突出的问题是忽视妇女和性别议题,通过使妇女“不在场”而固化了男性主导的话语权力格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联想组合分析法,比较了“非典”一词在“非典”期间对男女大学生的心理意义,受试为京、沪、穗、港、台520名大学生。结果发现,男性的非典视角以“病”为中心,重“硬”信息,重群体控制和治疗;女性的非典视角以“人”为中心,重“软”信息,重个人预防。在主观反应中,男性的负面情绪联想高于女性;女性的负面判断联想高于男性。这些结果与以往应激反应中“脆弱性”的性别差异研究有所不同,可从社会性别视角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