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强化党员意识离不开组织力这个"大熔炉"的锤炼,组织力是奋力推进改革发展的"桥头堡",是新时代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的内在需求。聚焦提升组织力,树立基层党建的"风向标",要突出政治功能,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筑牢党执政根基;紧扣全面从严治党,增强自我革新能力,将所有基层党组织都锻造得"有体有能"。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党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基层党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是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是适应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群众》2020,(19)
正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各项工作落实的基础。新时代推进基层党组织建优建强,既是巩固党长期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在现实中,不同类型党组织的建设质量差异往往较大,一般来说,机关单位基层党建整体质量较高,农村(社区)单位党建质量相对低,"两新"组织党建质量参差不齐。自2018年起,无锡市将建设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作为基层党建"三项工程"之一,明确提出三年建成100个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基站"已经成为无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选好一个人,带富一个村",农村要发展,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关键。同样的道理,适合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带头人,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以落实的"领头雁"。如何当好"领头雁",中央早有要求:既要是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又得是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  相似文献   

5.
张莉华 《现代领导》2003,(11):36-37
围绕建立健全“干部经常受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从去年开始,椒江区把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导入基层党组织建设之中,全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将群众的新问题、发展的新课题作为学习的新主题,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  相似文献   

6.
正融水以"建、管、用"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农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引领力、战斗力,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好基层阵地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基层治理最重要、最活跃的力量,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整合各方资源,建好基层阵地,服务基层  相似文献   

7.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无论是从历史传承的角度,还是从当下实现组织力和引领力的角度,亦或是从未来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发挥政治功能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应有之义。基层党组织在新时代发挥政治功能时展现出从"量"到"质"、从"广覆盖"到"组织力"、从"事"到"人"的特征,这要求未来基层党组织必须在下沉过程中更加注重政治引领、在智慧化趋势中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在广覆盖趋势下更加注重治理共同体构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强化基层组织力,就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化程度,把党员和群众“组织起来”,形成落实重大任务的集中合力,打通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体现于百年来党一以贯之地增强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的历史过程之中;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应有之义,加之基层治理又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因而,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力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确保基层党组织覆盖到社会各个领域,是强化组织力的前提;防止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则是强化组织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明确要求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铁路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引路者""领头雁""主心骨",其能力的强弱关乎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影响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在当前全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全面推动铁路事业  相似文献   

10.
邓江明 《新东方》2004,(12):51-55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整个执政能力建设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正是有了它们,基层的实际问题、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才能得到及时反映和解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得以正确贯彻和实施,基层党组织是党与群众、政策与实践之间最重要的"焊接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代表党执政一方,其执政能力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和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1.
熊思远  袁群 《思想战线》2003,29(1):7-10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也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任务。党的十五大以及云南省七次党代会以来 ,云南省在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从总体上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昆明诺仕达集团是云南省第一家成立党委的私营企业 ,它们在党建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孙宁 《桂海论丛》2010,26(5):38-42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理应包括广大新兴农村城市化地区的基层党建这个层面,也即"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它的构建具有切实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文章对北京常营乡"村居合一"的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新格局进行了挖掘和研究,总结了其构建途径、实施效果和创新特色,并提出了三点对策,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以地区实际为出发点,以自身建设为落脚点,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卢倩云 《桂海论丛》2010,26(6):110-114
乡村基层组织的组织效能不仅来自于"以制度为中心"的刚性化管理,更来自于以"心理契约"为基础的柔性化管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乡村基层组织心理契约发生了巨大变化。构建符合组织管理需要的新型心理契约应完善组织内部沟通机制,提高组织和成员的互信水平;强化组织目标管理,形成组织与成员的共同愿景;培育和谐的组织文化理念,增强成员认同感;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促进成员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尚清 《桂海论丛》2010,26(6):53-56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之一,如何通过创新活动方式来加强自身建设,是关系到能否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大问题。农村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村级党组织加强活动方式创新。针对当前村级党组织活动方式创新存在的问题,必须在人的方面以及选择内容、提高实效、建立长效机制方面下功夫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陈光辉 《桂海论丛》2005,21(3):9-11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由党的性质、执政地位决定的,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因此,推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兆亭 《桂海论丛》2009,25(2):53-56
基层乡镇党委"公推直选"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的最新实践成果之一.以基层乡镇党委"公推直选"的典型案例为样本,考察党内基层民主创新发展的生成机制,可以发现,当前在基层党内民主创新中,存在中央与地方、基层的互动、互惠的动力机制;中央和地方、基层的这种互动关系又是在党内现有组织体制内运行的.进而通过这种体制建立起了党内基层民主创新中的控制与传导机制,指导相关党内基层民主创新实践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促进社会整合的重要抓手,各级妇联组织在中央群团改革精神指引下展开了一系列改革实践。本文以上海市H区妇联的改革实践为例,在对既有理论加以反思的基础上,立足群团组织的核心属性尝试构建一种以"中间领域治理"为核心特点的分析框架,以揭示H区妇联改革实践的行动逻辑与实践策略。研究发现,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践中,H区妇联通过规范化制度、专业化方法、多主体联动、长效化机制等行动举措,推动了妇联传统服务模式的转变、组织属性的重塑以及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形成了一种"群团借道社会"的实践逻辑,通过联同社会力量促进了个体与国家之间组织通道的再造。本案例对当下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具有实践价值与参考意义,既是对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的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共同体的积极响应,也提供了一种深化群社协同共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策略机制。  相似文献   

18.
柳南区委、区政府为了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围绕"抓规范,创特色,促提升"的主题,提出了以"五大平台"建设为核心的"社区党建整体提升工程",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世涛 《桂海论丛》2010,26(6):32-36
科学发展观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它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实质和核心,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人学观。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实践和理论的深入发展和主体自觉。其中"人"的内涵是多层次的,"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以人为本"的中国共产党的人学观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20.
陈燕 《桂海论丛》2010,26(6):49-5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宣传者和执行者。但是,在公民社会兴起的大潮中特别是村民民主自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使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提升执政能力,巩固党在农村公民社会发育中的领导地位;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拓展党在农村公民社会发育中的领导空间;明确村级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创新党在农村公民社会发育中的领导方式,是公民社会兴起下村级党组织实现领导方式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