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和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老真理和基本理念,其核心价值是"和为贵"、"和谐共生"与"和而不同"的"贵和"思想.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是建设和谐婚姻家庭,目前我们正处于新的、快速的社会转型期,婚姻家庭钡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究其主要原因有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家庭伦理关系的解构与重建、个体的人格因素、传统家族伦理道德的沦丧与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的破坏、经济理性对家庭核心价值的入侵、过度强调以权利理论全面建构家庭制度及婚姻家庭法律环境的不完善等.对此我们应力倡并践行"贵和"理念,崇尚并培育宽容与多元主义的人文精神,树立与弘扬尊重人性尊严及包容他人的理念,重构婚姻家庭关系的伦理价值体系,重申与坚守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建构与完善婚姻家庭的法律环境,真正实现婚姻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健康.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稳定首先需要家庭的稳定,而婚姻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因此,我国的婚姻法经过几次修改,始终以维护家庭的稳定为根本目的。社会是发展的,要达到同样的立法目的,客观上需要法律适时改变。婚姻法作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法律,涉及所有社会个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面对婚姻家庭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于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能够维持人类关系最为持久和稳定的一种社会关系,其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就是夫妻关系。而家庭婚姻法就是调整这种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律制度,分析社会发展的历程,家庭婚姻法在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中始终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那么探寻我国婚姻家庭法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将会有助于维系人类社会中的最稳定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本文从我国现代婚姻家庭法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着手,探究和分析我国现代婚姻家庭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陈雪玲 《法制与社会》2012,(14):190-191
展开人类历史逶拖的画卷,家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中国先贤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婚姻家庭纠纷涉及男男女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既是家庭制度文明的典范,又是和谐家庭关系的保障。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家庭关系为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婚姻家庭关系的现状及原因、婚姻家庭纠纷的特点,探讨公正司法,妥善处理婚姻家庭纠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夫妻侵权行为的处置须借助于法律的干预,以彰显对权利的尊重与保护。但是,婚姻关系的特性决定了法律干预的局限性,加之促进婚姻家庭稳定乃至社会和谐的根本利益考虑。因此,处置夫妻侵权行为,尚需重视社会预防。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谐家庭,是婚姻家庭制度的内在要求。婚姻双方的愿望是白头偕老,家庭和谐是家庭制度的自身需要。和谐家庭的建设与家庭经济条件、住房条件、理想信念、兴趣爱好、邻里亲友关系等等都有关系,但其核心内容是家庭内部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家庭的和谐稳定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繁荣的基石。最高人民法院推进家事审判改革,目标是为了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在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司法审判的应有之义。传统文化中部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需要的社会规范和价值准则,特别是家庭规范和价值准则,应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围,并在调解或审判中加以引导,在说理中予以体现,通过法治的手段巩固这些价值理念,将传统理念和现代理念结合起来,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予以弘扬。  相似文献   

8.
一、罪犯在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定权利罪犯是否具有婚姻家庭方砸的法定权利?这还得从罪犯的法定地位谈起。在押的劳改犯中,有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有的并未被剥夺政治权利。对那些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来说,在主刑执行期间,他们的政治权利依法被当然剥夺;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他们在服刑期间,除准予行使选举权外,其他政治权利也依法停止行使。不管是被剥夺政治权利还是被依法停止行使某些政治权利,作为一个自然人,罪犯依然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凡是我国公民,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因此,罪犯也享有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一些权利,其中,包括了婚姻家庭方面的一些权利。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构建和谐家庭着手。充分正确认识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发展。本文针对当前部分家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提出如何营造和谐家庭,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80后",这是当今社会对于出生于1980至1989年段的人的总称。这一代人是观念保守和思想开放的矛盾体,是自我同一和角色混乱的统一体。他们被赋予了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使命,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中流砥柱。社会的和谐是以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的和谐为前提和基础的。现在,"80后"正是处于组建家庭的关键期。因此,对于"80后"和谐美满婚姻家庭的研究,使他们朝着马克思主义健康的婚姻家庭观的方向发展十分迫切。尤其是关于"80后"和谐婚姻家庭的构建研究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支撑,离不开宪政维度。只有寄希望于以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为基本特征的法治,我们才能够实现持久、稳定的社会和谐状态。而在权利保障中,如何实现人们利益关系的和谐与落实对财产权的保护则成了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权利限制是对权利范围和权利行使所作的限制性规定。私法视野下,权利限制是确保权利人正当行使权利的需要。民事权利的时间界限是权利限度的形式之一,民事权利限制的时间界限,表现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民事权利的时间界限的合理性和二元性有利于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家庭基于自然人个体结合、繁衍而形成,社会应当注重个体和家庭的双重实现.当代亲属法虽已开始关注家庭整体的价值追求,但缺乏有效落实.从人性论的角度考察,虽然性善论和性恶论都曾作为历史上法制设计的理论根基,但性善论在亲属法中更具有价值,这在中国传统法律中尤为突出,也是实现传统与现代亲属法精神连接的思想和制度资源.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编纂中,需要适当关照人心向善的人性根基,既要关注个体权利,也须注重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的权利,促进家庭权利和个体权利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颁布的两部婚姻法是调整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人民法院审理婚姻家庭案件的法律依据。婚姻法作为我国的基本法之一与千家万户、男女老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幸福、家庭和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今年是1950年婚姻法颁布四十周年,是1980年婚姻法颁布十周年,民政部等十个部门联合通知,要各地结合婚姻家庭领域的现实状况,深入广泛的在我国各族人民中开展宣传婚姻法、学习婚姻  相似文献   

15.
刘引玲 《现代法学》2006,28(4):89-94
婚姻权利是现代法的内容之一。婚姻权利是权利人依法享有的以结婚权、配偶权和离婚权为内容的,发生人身效力和财产效力的民事权利,是配偶身份利益的法律保障,是婚姻家庭制度的核心内容。婚姻权利的行使对于权利个体及社会都须有必要的限度。具体表现为其一,为保护权利相对人的限度;其二,为保护公共利益的限度。只有对婚姻权利的限度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才可能实现法律设立的价值与目的,并充分发挥其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16.
由于婚姻家庭承载着特殊的社会价值与职能,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意思自治原则在婚姻家庭领域的扩张以及婚姻契约化进程需要循序渐进,婚约制度和夫妻财产制度要进行完善,确保个体权利与自由的充分发挥;同时,在婚姻家庭涉及的社会公共利益领域、道德领域,不能依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对其负有的身份性权利加以变更。婚姻法领域意思自治原则扩张的内涵与基础,在肯定婚姻家庭领域实行意思自治的同时也需要国家公权力的适当介入与干预。  相似文献   

17.
代位继承制度是维护我国和谐的婚姻家庭的一个重要制度,它属于法定继承。代位继承为维护家庭与社会的和谐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能更好地保障个人的合法财产。代位继承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代位继承制度存在一定的缺憾,制约了财产的流转,使之无法与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相平衡,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其发挥应有的家庭、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权利失效制度是民法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别救济手段,其适用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权利人在相当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权利人不行使权利足以使相对人产生合理信任;允许权利人于其后行使权利会造成社会利益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9.
SUPERFICIALVIEWONTHEPROBLEMOFMARRIAGEANDFAMILY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阶级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制度都具有~定的法律形式。婚姻家庭制度属于上层建筑,又不同于其他上层建筑。婚姻家庭不是自始存在永恒不变的,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简单地说家庭包括婚姻,家庭离不开婚姻,婚姻组成了家庭,婚姻产生了家庭。婚姻家庭有其本身自然属性,男女的性差别,生理本能上繁衍后代等都说明了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婚姻家庭还有其社会属性,它是人类社会中特有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20.
权利失效制度是民法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别救济手段,其适用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权利人在相当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权利人不行使权利足以使相对人产生合理信任;允许权利人于其后行使权利会造成社会利益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