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范人格”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所应具有的健康心理素质、良好性格修养和规范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它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一起构成师范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应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统一,实现对师生进行精神、心灵、性格、行为塑造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李小驹  万承华 《理论月刊》2005,1(8):136-138
存在主义文学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不仅对当代和后世影响深远,而且与西方传统文学一脉相承.莎士比亚名剧<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形象就鲜明生动地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对存在主义哲理进行了精彩的演绎,表现了两个不同时代伟大作家在人类心灵方面的感应和相通.  相似文献   

3.
一人们通过认识和学习而形成政治文化的过程,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社会政治现象在情感、态度、兴趣、愿望等方面自发的心理反映。这是一种直观的感性的反映。这些心理反映,构成了人们的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政治思想则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政治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它是一种自觉、系统的反映,是人们对政治问题的理性思考。政治思想包括一系列的政治认识、政治判断和政治推理。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4.
一文化,广义上是人类全部的生存方式.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的青年文化,是青年这一社会构成群体的特有的生存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风格和精神.它主要表现为青年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想方式.我国青年文化从内容构成来看,是由层次不同的三个部分组成的.首先是我国青年的生活方式,包括我国青年  相似文献   

5.
古陶文明博物馆创办人路东之今年39岁,收藏的历史不过十几年,但他独具审美的收藏体系和多方位的综合文化艺术能力却让人惊叹折服。正是这一切使他时有奇迹也时有发现,走通一条常人望而生畏、注定艰辛寂寞也注定精采奇异的荒路,也正是这一切构成他异彩的人生,也构成我们时代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残碑妙结收藏缘独特的审美目光、价值判断、文化品位与坚韧的意志和固执的性格,再加上金钱和金钱无法取代的缘份,这是路东之总结的构成一个成功收藏家必备素质和条件。  路东之少年坎坷却心志高远,敏学多才而涉猎广泛,“诗书画印小说文…  相似文献   

6.
夏目漱石小说之所以受到日本国民的喜爱,除了它符合日本人的审美情趣外,还因它的深刻的东方式的文化内涵。从他早期三部曲中,读者可以感受得到夏目漱石在艰难的探索中对明治社会及国民精神状况的深深忧虑,还有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烙印。本文拟从审美的传统取向、个人性格培养及特点、作品中形象的特征三方面着手,站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三部作品,得到对其传统美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们德国人具有一种……彻底的深思精神或深思的彻底精神……”——恩格斯今后,中国在跟统一德国进行频繁的交往中,少不了会见到这精神。同一个人打交道,了解他的性格是必不  相似文献   

8.
娄杰 《两岸关系》2005,(8):12-14
随着祖国大陆沿海移民大规模迁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品质、恋土归根意识被带到台湾,经过一代代繁衍而植根于台湾人民心中,成为其心理和性格的内在特质。台湾人民不仅在开发台湾中表现出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勤劳勇敢和共恤患难的精神风貌,而且面对近代以来外国列强侵略和清政府腐败无能,强烈反对丧权辱国,英勇抗击外国列强对台侵略活动,表现出坚贞不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艾萨克·辛格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其文学成就主要在于短篇小说.二元对立是他小说叙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这一叙事特色有助于展现二战后犹太人在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夹缝中生存的状态,部分构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并成为他探讨战后犹太人精神困境与身份危机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
黄琳  李玲  武正雄 《前沿》2010,(7):136-140
传统文化精神是观察传统农民主体性的重要视角。内倾主导的文化在个人身上现实表现为压抑自己、剥夺自己、虐待自己,生成清静无为、安于现状、忍辱负重、唯唯诺诺等国民性格。在生活在传统文化之根的乡土社会中的农民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法儒两家的整体主义因历代统治者一定程度的儒表法里并依托于各种宗法共同体影响深远。且配以君主专制式的自上而下的强大权威时,压抑了个人的欲望和需要,独立人格无法形成,自我无法生长,人们丧失自主性而不自知。崇古意识形成保守拒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人格,创新被视为异途、异端;皇权心态使主体的思考、判断和行动权让渡给他者,主体异化为客体,这些被当作主体的他者被众多的无主体性的“主体”烘托成一个具有压迫力量的巨大客体,每个成员个体在它的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内倾主义、整体主义、崇古主义和皇权主义使传统农民清静无为、丧失自我、墨守成规、奴性依附。传统农民主体性与自主、自立、自由的现代主体性比较而言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1.
试探侗族民族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事实上,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作为“民族”的四大特征之一,它是民族特征中最活跃最持久的因素,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通过民族共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特点以及民族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当然,心理素质本身,或者象人们所说的‘民族性格’本身,在旁观者看来是一种不可捉摸的东西,但它既然表现在一  相似文献   

12.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时候,我国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高校文化正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高校是培养我国人才的摇篮,它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的成长.他不仅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的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关系着我国的民族文化是否能够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现阶段,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思考如何建设成为一个更加优秀而又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的文化品质到底对我国的建设具有何种重要的作用,这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的.能认识到高校的文化品质的力量,就有助于我们能在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更快更好地前进.  相似文献   

13.
理查德·舒斯特曼所创立的身体美学的基本立足点是通俗艺术与大众审美。他主张关注、反思身体自身的经验与知觉,认为哲学思考应当从身体及其意识出发,并且以改善实际生活为目标。在舒斯特曼看来,哲学的本质是实践,这也是古希腊哲学的本质精神。通过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等思想家的身体观的梳理与辨析,我们可以发现古希腊哲学家同样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身体的关注,身体的确可以构成身体美学与古希腊哲学会通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4.
和人的性格一样,报刊也常常是以“性格”来决定其层次和归属的,报刊的性格,实际上也就是报刊的灵魂。报刊性格首先表现在它的政治倾向上。一般来说,特定的报刊,往往代表特定的党派和团体,即使是纯粹的同人刊物,也或多或少地要代表某种政治立场和政治倾向,因为,“同人”也就是政治观点相近、志趣相投的人,而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想象,在象牙之塔中能抛出一种受民众欢迎的刊物来的,不具备政治倾向的刊物是不存在的。报刊性格其次表现在它的内容上,从报刊性格的表现这一点来看,内容是报刊性格最本质的体现,其性格中的政治…  相似文献   

15.
1980年代,大众媒介的主要形式是印刷媒介,其"文字引导"的形式让国人形成一种内向、素朴、严肃、理性、善于思考的社会性格,此为审美文化产生的温床.1990年代后,电子媒介与数字媒介把人们带入到"图像引导"时期,国人的社会性格也开始变得外向、奢华、浮躁、感性甚至非理性.消费文化便在这种社会性格中潜滋暗长.因此,在市场经济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广告形象所打造的符号结构与图像引导所召唤的大众心理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异质同构性.思考文化转型,大众媒介虽然并非唯一因素,但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却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内容极为丰富。而把文化置于价值系统中进行考察,用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参照系进行价值判断,文化就呈现出先进、落后与腐朽的形态。先进文化的内涵体现在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上。积极的民族精神品质、昂扬的时代精神内涵和趋同向前的世界特性构成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显学”,它不仅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核心,而且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定势。《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作为一位封建时代的“士”,他的精神气质,心理状态与儒家文化精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之在《三国演义》创作中,塑造形象,评价人物这部巨著问世以来影响不衰就在  相似文献   

18.
被害人过错是定罪量刑的一个重要情节,这在激情杀人案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判断被害人过错与被告人行为的关系以及认定被告人是否构成激情杀人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尤其要进行激情杀人的时间性判断和关联性判断,以便客观分析激情杀人案件中被告人过错的有无及大小以及对被告定罪量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忧患意识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表现出的一种清醒的精神自觉.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历史智慧,而且是一种思想品质.它是人们对超越个人的民族、国家或人类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具体实践中,人们往往把忧患意识等同于面对客观压力时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20.
每一种社会或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特殊的并作为文化精髓和核心的伦理价值观,一定的伦理价值观构成某一特定的文化体系的深层涵蕴与基本精神。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社会体系不管怎样庞大、复杂,总有它的基本的文化精神与国民性格。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和国民性格使他们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独立和国家的特色。人们总以为西方文化是科学型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实质上每一文化从其深层涵蕴与基本精神上讲都是伦理型文化,只不过各各具有不同的伦理价值观罢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