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积极探索的系统工程。当今世界,全球危机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与日俱增,面对全球危机,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在指导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过程中发挥作用,才能在实践中抓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机遇。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地说明和解决全球问题,这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挑战,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解决全球危机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实践性,对解决全球将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当然,全球危机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大众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理论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理论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实践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张悦 《传承》2011,(26):38-39,41
目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4.
胡敏  秦位强 《传承》2015,(1):14-1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视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建设。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悦 《传承》2011,(10):38-39,41
目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期,为构筑执政的合法性思想基础和寻求中国社会变革的精神动力,新政权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新政权从理论的传播阵地到理论的内容,从理论的传播方式到理论的受众等多维度采取多种手段,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就是整肃精神市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权威、促成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营造民众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氛围。总结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对新时期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和使命决定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问题的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这就涉及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和被推进的主体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三重境界:推进主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起始境界、被推进的主体信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间境界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马鹏 《传承》2008,(12):34-35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一伟大理论的确立以及长时期在中国的宣传和发展所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为我们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基础,具有其必然性。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是完全可能的,理论工作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积极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民群众掌握并指导生活实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一伟大理论的确立以及长时期在中国的宣传和发展所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为我们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基础,具有其必然性.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是完全可能的,理论工作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积极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民群众掌握并指导生活实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民生问题成为社会转型的突出问题,以民生的视角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能够夯实马克主义理论基础,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宣传方式与理论创新等与民生问题进行结合,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众认同感,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问题的指导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是掌握群众,武装群众,为人民群众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遭遇了社会思潮和其他社会价值观念的挑战.从文化认同的角度逐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苗瑞丹 《前沿》2011,(12):62-64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开创性探索和重要贡献。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探索宣传方式的通俗化和多样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提供有效途径。这些探索对于当今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欣 《传承》2014,(11):26-28
五四学生社团是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践行的开拓者,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对当今各高校充分发挥当代学生理论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丰富深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一项极其重大的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是这项任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蕴涵着"化大众"与"大众化"的辩证统一。他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要从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中获取教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欧阳 《传承》2012,(11):46-47,84
新形势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重大现实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初就深深地融入到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斗争中,深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品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境遇及路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理论有效传播的过程。正视网络化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挑战,全面透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传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形成理论大众化的整合力;改进理论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理论大众化的吸引力;优化整合传播媒介资源,提升理论大众化的传播力;培育大批理论传播专门人才,奠定理论大众化的支撑力;建立全覆盖、立体式的理论传播体系,强化理论大众化的辐射力等五方面对大众化的实现路径进行构建,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三维,即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主体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体,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主体,三维一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基本架构。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维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相对独立、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要求中实现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张梦珂 《传承》2014,(4):96-97
在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面临机遇也迎来挑战。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需要构建科学的传播管理机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活动,培育综合型理论传播人才,同时大众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要善用议程设置理论和"培养"理论,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19.
孙玲  ;曾竞松 《人民论坛》2010,(10):214-215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在。在思想多元化、利益复杂化、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理论创新的探索凸显出紧迫性。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具体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生动化、通俗化,回归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性化等,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内外因互动,以及社会矛盾、生活境域和接受心理的总体性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及新的要求。当前阻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有信仰危机、环境驱动和理论困境等多种深层次的原因。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构建互动协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