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现代政党执政,不管其最初的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如何,要使自己保持足够的合法性,就必须获得民众的支持。为此执政党就必须建立一种较好的体现执政党与民众之间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既要保持执政党对政治体制的控制,同时又要建立保证民意得到舒畅的表达制度和机制。这是执政方式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段时期以来,发生了一些较大规模的突发性的群体事件,引发社会热议。可以说每一次  相似文献   

2.
何芹 《前沿》2004,(8):37-40
政绩作为执政党对民众承诺的反馈 ,体现了执政党为民服务和为民谋利的活动及取得的业绩 ,关系到执政党能否保持合法性。虚假政绩会导致执政党陷入合法性危机 ,单纯注重经济发展的政绩会使执政党的合法性陷入困境。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 ,务实、可持续、全面的政绩才是保持和巩固执政党合法性的根本。执政党必须不断创造更多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赞成的政绩 ,从而不断维持和巩固执政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执政党必须得到民众的支持或认同才能够合法执政,民众认同是政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合法性来源。为了维护和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一问题上取得有效突破和进展,必须切实解决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为此,党代表的产生过程必须严格规范,要逐步加大党代表选举的竞争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基层普遍建立党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载体;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党代表联系群众的具体制度,使党代表的作用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之中;加强对党代表的日常管理,严格实现动态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舆情视角论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胜洪 《前沿》2009,(1):114-117
群体性事件是严重破坏正常秩序的重大社会事件,随着近年来改革进程的加快,其发生频率升高,规模扩大,已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集中体现,而群众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干部官僚主义作风、参与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别有用心者煽动等因素是其发生的直接诱因。要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培养公民现代法治意识,拓宽民意表达的合法渠道,完善法律制度,严格依照法律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李娟 《湖湘论坛》2001,14(2):32-33
我们党要始终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代表人民利益必须落实在党的执政行动中。笔者认为,党在执掌权力的过程中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必须从根本上防治权力逆行。   一、始终代表群众利益就要防治权力逆行   1、党能否代表群众利益取决于其执政行为与绩效是否合民情、遂民意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还取决于它的政治体系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就是一个社会政治共同体内的公民和群体对该政治体的认同和支持。在现代社会,一个政…  相似文献   

6.
“精英治国”要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人民行动党要上台执政;而上台执政就要占有议会多数席位;而占有席位的唯一办法就是争取选民的支持。五年一届的议员选举是新加坡人生活中表现出的政治性最强的活动。执政党只要执政为民,议员只要代表民意,民众只要能通过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够了。  相似文献   

7.
任何执政党都面临着如何畅通与民众的联系,以提升自身的执政能力、增强执政合法性的问题."经同意而统治"、"围绕竞选搞党建"是西方执政党联系民众的基本逻辑和主要机制,中国执政党联系民众的逻辑则是先锋队和群众路线理论,而它联系民众的机制则是多元且变化的.如何避免执政党成为"半国家的机构",从而弱化党与民众的联系,是一个有待进...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合法性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中共执政的合法性需要和谐的社会利益基础的支撑,但权力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将会削弱中共执政合法性的社会利益基础。构建遏制腐败、维护执政党合法性的利益基础,需要强化"利益代表"的执政理念,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健全"利益综合"机制。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1,(6):93-93
崔建周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充分的民意表达是执政党顺应民意、民主执政的需要,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识,但我国的民意表达状况仍与时代要求与民众诉求不相适应,既压抑了民众的表达愿望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超越危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殊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宣 《学习与实践》2006,(11):15-22
伴随中国剧烈的社会转型,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包括人与自然、人自身心灵、人与人、人与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执政党与广大群众的矛盾和冲突,相应地产生了生态危机、精神危机、整合危机、社会危机、发展危机和合法性危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消除这些潜在的危机,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多元的政治系统中,公共决策通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众多的参与者介入其中,众多的因素影响政策结果。今年3月发生的厦门PX事件引发了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普遍关注。在此事件中,政府决策与民意这两个因素之间发生了较大的冲突。PX项目缓建的暂时决定正是民意对地方政府决策影响的结果。PX事件警示,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必须审慎决策,切实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云南"孟连事件"震惊全国。"孟连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胶农与橡胶公司间的利益冲突,是公权力在利益冲突中调处不当引发的。但从根本上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利益主体多元的背景下,公权力与民众之间、民众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关系大调整格局之下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孟连事件"之后形成的孟连经验,其核心就是以公权力不与民争利为基本理念,以党群关系的改善带动各方社会关系的调整。当代中国各类社会关系中,最重要、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执政党、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利益博弈  相似文献   

13.
从政治合法性视角谈"三个代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民众出于自愿主动接受当政者的执政与领导。本文试图从物质性根基、精神性指引和群众性基础三个维度来分析“三个代表”所包含的政治合法性内涵  相似文献   

14.
国外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给我们提供了五个方面的启示:执政党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党的理论、纲领和政策,以符合国情民意;执政党必须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的任务,同时要解决好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执政党必须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不断扩大夯实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执政党必须真正实行党内民主,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执政党必须解决腐败问题,保持政治上的清明.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现代化的政党,非现代化的政党很难成为执政党。作为一个执政党,首先必须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否则就无从谈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面临着双重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即自身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一个非现代化的执政党必然会面临执政合法性危机的严峻挑战。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充分利用民族主义为政府提供合法性基础的重要功能,中国共产党则强调对民众的开放和吸引,并以此作为追求民族主义目标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依靠发动民众的全面抗战路线,使民族主义由于融入了大众性的内容而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充分发挥了民族主义对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促进功能。这虽与当政者要求的"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主张不一致,但却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价值取向,造成了当政者在民众面前的被动,也由此影响到战后中国政局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执政党政治包容性是保持执政党生命力、巩固执政地位不可或缺的政治品质。执政党面对当前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利益分化的现实情况,不断提升政治包容性,求同存异,最大限度满足社会不同组织和个人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从而达成社会包容性发展、稳定和谐的双赢结果。社会的和谐需要提升执政党政治包容性,建立包容协调的社会利益诉求多元表达的基础;注重在与民众包容与协商互动中不断提升执政水平与执政能力;以包容筑牢社会信任关系的基石;以政治包容性拓展民意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8.
公共信任理论是公信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直接理论来源。政治公信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核心价值,政治信任与执政党公信力密切相关。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规范、执政绩效、制度规范与法则以及民主法治等方面。政党要赢得民众广泛而持久的认同与信任,必须善于开发其意识形态、权力配置、利益整合能力、施政有效性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合法性资源。政治信任的动态构建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主要有:加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和执政能力建设,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的持续积累,民主政治与有限政府的运作,建设和完善公共权力的运行制度以及制度化不信任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利益诉求的规范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化改革以来,社会利益结构逐渐分化,代表社会各阶层的组织化利益诉求渐趋活跃。在这种形势下,经济组织(集团)却通过与地方政府的联盟,使其拥有了影响地方政府政策制定过程的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而使其他社会组织(集团)的利益诉求难以进入政府的决策过程,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难以具有社会整体性的合法性基础和获得广泛的民意支持,而这在社会生活中直接诱导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遏止利益联盟现象,规范社会组织的利益诉求活动。  相似文献   

20.
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要实现这些目标与任务,要靠各级干部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共建共享。而要建设和谐社会,六中全会提出了关键在党,这是由于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更是领导者,是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因此,实现干群和谐,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干群关系的和谐状况,是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晴雨表”、“风向标”。干群关系和谐,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就步履维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融洽的干群关系,以干群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