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自古女扮男装、巾帼不让须眉等传奇故事屡见不鲜。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却有一名地地道道的女性罪犯混入男性监狱服刑。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已经38岁的女服刑人员从记事那天起就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男人。如果不是监狱医院的一次例行体检,这个女服刑人员的男人生活或许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2.
陈淳安 《人权》2012,(1):16-17
每一个服刑人员,最渴望的就是走出监狱回归社会的那一天。但是久处监狱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会使这些服刑人员与发展很快的社会“脱节”。尤其是服刑时间长达十年、二十年的服刑人员,在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怎样才能融入快速发展的社会,获得真正的“新生”?  相似文献   

3.
提起苏州监狱,在老一辈的苏州人中,几乎无人不晓。因为当地地名“狮子口”,也俗称“狮子口监狱”,和南京“老虎桥”监狱、上海“提篮桥”监狱并称为“民国_二大监狱”,是一所关押重刑服刑人员的高警戒等级监狱。  相似文献   

4.
“全额保障”的现行服刑人员医疗体制无论在资金还是医疗技术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困难,这种制度并未得到监狱、监狱民警以及服刑人员在价值观念上的认可和行动上的支持,负性影响日趋显现。探索监狱医疗社会化模式,使其始终遵循社会公民一致性原则,将服刑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使服刑人员在就医、缴费、保障上摆脱“免费困境”,无疑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5.
2010年4月13日,河南省周口监狱3000余名服刑人员全部调入位于周口县城旁边的“中心监狱”,这个河南最大的农场型监狱在走过了58年的风雨历程后,终于完成了向现代化监狱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在南京监狱有一名台湾籍服刑人员。当年,年幼的他不安于现状,误入台湾黑帮,混迹于江湖。“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先后在台中、台北监狱服刑。后来他走出高墙,来到大陆。谁知,在商战中,他再次沦为“阶下囚”。面对大陆监狱这个似曾相识却又完全陌生的地方,身陷人生最低谷的他,能否重新站起来……  相似文献   

7.
随着监狱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如今服刑人员在狱内的学习生活条件如何?是否如一些人想象的监狱就是阴暗、潮湿,监舍内靠“牢头”、“狱霸”管理?监狱是如何改造服刑人员的?服刑人员心态如何?近日,记者在福建省监狱管理局领导的陪同下,就监狱人权保障问题,深入福建各监狱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刑法是犯罪人的大宪章,那么《监狱法》就应该是服刑人员的大宪章。作为刑事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监狱法》既规定监狱的刑罚执行权和狱政管理权,同时又规定了在押服刑人员的权利。然而《监狱法》实施20年来,由于其规定的过于粗疏、而且未就“服刑人员权利及其救济”专章规定,导致行刑实践中监狱执法者随意性较大,服刑人员的权利不能得到完全保障,监狱侵犯服刑人员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在分析现行《监狱法》在服刑人员权利保障方面的不足的基础上,试图提出《监狱法》在完善服刑人员权利保障方面的一些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凝  卢坤跃  郭同鼎 《人权》2007,(5):52-54
监狱是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特殊场所。监狱中关押着各种各样的刑事犯罪人员,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还有一少部分更"特殊"的人—少数民族服刑人员。  相似文献   

10.
服刑人员医疗保障不仅是其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监管改造工作持续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调查表明,对服刑人员实施“全额医保”模式并不能得到监狱、监狱民警以及服刑人员在价值观念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支持。规范服刑人员的劳动报酬、将服刑人员纳入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监狱医院的社会化医疗管理模式是破解服刑人员医疗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张立为  鲁建  鲁嘉微 《人权》2010,(2):24-26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一个摆在每个人面前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监狱服刑人员在刑满释放后能否顺利回归社会,这不仅是本人和其家庭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安定的大问题。近年来,山东省监狱系统提出“着力提高服刑人员生存发展素质”,并围绕这一核心在服刑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劳动就业素质、现代文明素质等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取得成效,全省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监狱工作应以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为核心,教育改造工作应树立“注重教育实效”、“充分运用社会教育资源”的理念。教育改造工作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实现监狱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监狱的各项职能。  相似文献   

13.
在永安监狱2011年第一期创业培训班上,培训老师一句句“学员们”的亲切称呼,拉近了服刑人员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在课堂学习中,服刑学员们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极大地鼓舞了组织培训的相关单位。永安市技校与永安监狱多年合作,共同做好服刑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利用学校有利资源,为服刑人员开展多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和鉴定、学历教育等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4.
女监区改为男监区以后,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监狱干警们用真情、用爱心营造了和谐的改造氛围,搭起了通往服刑人员心灵深处的桥梁,逐步走进了服刑人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陈淳安 《人权》2010,(2):22-23
10年前,23岁的刘全(化名)因诈骗罪成为一名服刑人员,但因其爱情故事感动狱警,从而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在监狱结婚的服刑人员;10年后,刘全因故意杀人再次走进河南省豫东监狱。1月12日,记者在豫东监狱采访时了解到,入狱后,经过监狱警察的说法教育,刘全对搞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几年时间里先后获得8项发明专利,这些专利均被认为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很多企业纷纷通过监狱和他联系开发,刘全因发明创造再次成为监狱内的“明星”服刑人员。  相似文献   

16.
王小兵  王文盛 《人权》2011,(4):28-29
“让每一名服刑人员都可以走向健康人生”,这是四川省崇州监狱实现服刑人员可以重新社会化所做的努力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崇州监狱在执法严肃与公正的同时,创新教育改造模式,积极推动形式多样的心理矫治方法,体现了监狱制度的人性化精神和人权保护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监禁行刑社会化和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能够更好地“再社会化”。监禁行刑改造是“再社会化”的前提,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是“再社会化”的保障,“释前改造”和“释后保护”工作是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系统工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辽宁省内某些监狱和部分地区刑释人员进行调查,本文对现阶段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和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工作之间存在的“映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服刑人员回归社会保护为视角,探析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监禁行刑社会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4年3月6日上午,江苏省南京女子监狱礼堂内,服刑人员陈美英(化名)激动地搂着一双年幼的儿女.旁边站立着年迈的公公,四个人目不转睛地观看着舞台大屏幕播放的一段视频录像,而画面中正是在南通监狱服刑的陈美英丈夫——这个特殊的团聚场景发生在监狱2014年“三八”节主题帮教活动现场。让所有的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9.
监狱内部生活显现出社会化和阶层化,出现“牢头狱霸”乃至“牢头治所”现象不可避免,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阶层的客观存在导致了这种特殊生活场景下类似于“法”的群体规则的产生。我国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的“体制”和“结构”来进行监狱管理,既可以使得许多矛盾在服刑人员内部自行解决,又可以形成服刑人员内部的“秩序”,便于监管人员对其进行集体监督,其效果不仅好过个体监督,更胜于粗暴对待。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司法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受助状况堪忧,有高达94.8%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没有受到过任何形式的社会救助。换言之,几乎所有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都被“道德连坐”阴翳下的“救助盲区”所覆盖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父(母)入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