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最高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在党的领导与全民守法之间建立联系,可以发现,相比制度嵌入、组织嵌入而言,法治文化嵌入才是处理党的领导与全民守法关系的最优路径。在目前法律制度供给给定的前提下,提升守法效应,需要在党领导的法治文化建构框架下寻求全民守法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
顾姝倩 《创造》2016,(5):52-53
正创造"人人守法、事事依法"的法治环境,有利于化解各类矛盾冲突,降低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培养公民信任法律、尊重法律的思想意识,确立法律至上的现代法治观念,让法治成为全体中国人的最大公约数,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氛围,这是中国迈向民族复兴、实现伟大梦想的价值指引。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全民守法成为社会常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守法是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涉及人们的价值判断,思考其伦理根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法与守法的基本语义出发,探讨中西法律思想史上关于"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的争论及其蕴含的守法伦理,并进一步阐明普遍守法和尊重法的内在价值在现代法治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探讨积极守法和消极守法各自的法意内核与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娜 《思想战线》2015,41(6):112
面对构建法治社会的目标,学术界对守法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在以实证研究方式考察法律规范、社会规范、个人规范对工人守法行为影响的基础上,研究显示,工人行动的逻辑主要受个体规范的影响,法律规范和社会规范的影响则很弱。这表明,在社会生活的领域中存在着一种“无需法律实施的守法”。由此,针对不同的执法、监管领域内人们的行动逻辑,寻找影响守法行为的关键性因素,完全可能找到降低执法成本、促成守法的策略。同时,研究并非认为法律或法律性的因素不重要,而是主张更为细致、深入和全面地理解守法的过程,通过微观层面的经验性研究,揭示守法行为发生的背景和影响要素所具有的多元性,以此发展出多元化的守法研究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5.
柳玉祥 《群众》2014,(11):22-23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着社会矛盾尖锐、民众法治信仰缺乏、治理手段单一等难题,必须以法治为保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推动党政机关依法办事、公司企业诚信守法、人民群众遇事找法,促进良好治理格局的形成。一、以促进人人信仰法律为重点,大力创新社会普法教育机制近30年的普法工作,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宪法和法律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普法工作要尽快向"努力把法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共同构筑对法律的忠诚与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法治的基本问题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关键是全体公民缺乏自觉守法的意识.膊对公民进行遵纪守法的道德教育,使人们发自内心地对法律忠诚与信仰,这是法治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独立开设法治教育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丹波 《人民论坛》2015,(8):139-141
文章提出在中小学独立开设法治教育课,一方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决定的有效举措。另一方面是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动全民守法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通过中小学法治教育课不仅能对全体青少年进行集中系统的法治教育,促进他们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而且还能对每个社会成员从青少年阶段起进行适时专业的法治教育,促使他们养成守法习惯、确立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8.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对社会丰义法治的领导贯穿丁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每一环节,体现在对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方向和原则把握上。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我国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只要留意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法律的气息。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作为一名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前主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法治有过精辟的论述: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技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也就是普遍的守法和法为善法。这两点法治的应有之久已被人们所普遍认同。普遍的守法,要求法律不仅调节、规范人们的政治生活,而且还指向社会的各个角落,理顺各种社会关系、规范谷种社会行为.使社会处于有序的状态之中.这可以说是法治的形式方面的意义;而法为善法就触及到法治的最深的理念层面,人性、理性、正义成为法律的最高目标。检验法是否为善法就看它是否符合人类的理性…  相似文献   

11.
李刈 《人大研究》2002,(3):25-26
一、普法教育是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行了法治 ,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一个法治国家中 ,公民都有较高的法律意识 ,人们知法、守法 ,甚至把法律作为一种生活的需要和信仰。因此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 ,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和执行而起不到作用甚至形同虚设。而公民法律意识中的知法守法观念、法律情感、法律信仰及法治信念是可以通过教化而现实的。在公民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是法治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我国自 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2.
微小违法行为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行为,其发生频率远高于一般违法犯罪行为。该行为直接影响人们正常的衣食住行,降低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当前对于微小违法行为的纠正,存在执法难度大、执法难以跟进立法等困境。本文分析了微小违法行为的特性并基于法律文化视角,探讨了违法诱因。提出从守法中心立场出发,通过创新社会纠正机制来治理微小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
邵刚  张长林  杨金颖 《理论月刊》2003,(11):105-106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道德的作用非常重要。道德对立法、司法、守法等法治的各个环节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道德还可以弥补法律的缺陷,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法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道德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李林 《民主与法制》2014,(17):28-29
目前,我国公民守法主要有四种境界:第一,自觉守法的“悟法”境界,它体现的是公民对法治的信仰,对法律价值和法律精神的追求,是对守法的高度自觉和理性认同。自觉守法是全民守法的最高层次,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第二。不愿违法的“敬法”境界,它体现的是公民对法律的尊敬,对司法权威的崇拜,对国家公权力机器的敬仰,是对守法的内心自愿和高度感性认同。  相似文献   

15.
当前,制约基层法律服务开展的因素有很多。关键是缺乏党员的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用法氛围不够浓厚。新《党章》把学习法律知识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既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也是新形势下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郎佩娟 《人民论坛》2014,(10):27-2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复杂程度的加剧和社会发展中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国家治理制度和方法的持续创新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和困难,而妥当处理守法与创新的关系就是困难之一。必须妥当处理国家治理守法与创新的关系。既不因守法而抑制创新,也不因创新而损害守法;通过守法维护法律尊严,通过创新完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治的功能、作用、实施等方面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洽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一理念将现代法治理念与中国特色结合在一起,既反映了法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需求,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正司法是司法机关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和永恒主题。它不仅是司法行为、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标准,更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公正司法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现代化,执法者的执法理念也要跟上时代的进步、适应现代民主法治的要求。所谓执法理念,是执法者对现行法律制度、原则的一种理性认识和观念,它直接影响执  相似文献   

19.
在浙江,法治的阳光正洒向每一寸土地。各地推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丽。  相似文献   

20.
法律权威是一个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性、机制性概念。法律的至上权威是现代法治的根本性原则。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及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要求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并坚持法律权威。法律权威可以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内生机制与宪制、政治与监督保障的外促机制生成。坚持和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在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坚持法律至重、法律至上、法律至威和法律至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