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威 《广东党史》2013,(4):36-38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闯将。他在宣传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有深刻的思考。陈独秀从反对封建伦理纲常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社会妇女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妇女解放的主张,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后,陈独秀与其他社会主义先驱者一道,提出妇女解放必须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思想,发起了新民主主义妇女运动,将妇女解放推向更高的层次,对于中国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家虎 《党史纵览》2004,2(12):50-53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第2卷起更名为<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通过<新青年>,陈独秀宣传"科学"与"民主",发起"文学革命",并进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组建中国共产党和推动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张艳凤 《世纪桥》2011,(15):30-32
陈独秀从总结中国近代几次大规模的国民运动中,得出了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结论;又通过新文化运动引入科学民主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开大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陈独秀预见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要历史地评价陈独秀──纪念五四运动77周年吴家林,荣国章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曾风云一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本文试图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陈独秀问题上作些尝试,并见教于史家。从新文化运动旗手到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析陈独秀对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认识,尤其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对中国革命构想发展的历史轨迹,是陈独秀研究中分歧较大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 (一)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陈独秀在实践中开始思考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从初时的“劳农专政”思想,逐渐演变为中国革命须分两步走的认识。 1920年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称之为“社会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陈独秀还是安徽霍邱高家的女婿,霍邱人民的好朋友。他的前两位夫人高晓岚、高君曼姐妹都是霍邱人。因为探亲,也因为革命工作的需要,陈独秀曾先后两次来到霍邱,在霍邱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从事抗日活动,影响并鼓励一大批霍邱进步知识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为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也与霍邱人民建立了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将科学与民主并重,把它视为改造中国社会的一剂良方。为此,陈独秀阐释了科学的内涵,揭示了科学的价值,论证了发展科学事业,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指出了发展科学事业与弘扬科学精神的途径和方法。这对重塑国民精神、开启民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北京党史》2009,(6):14-14
2009年10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办了“纪念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学术座谈会”,就“陈独秀与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与中国革命”、“陈独秀的学术及文艺贡献”、“陈独秀的抗日主张”等问题进行了学术座谈。  相似文献   

9.
周锦涛 《湘潮》2005,(9):8-12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又是中国共产革命的最主要发起人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但由于他在共产国际的误导下,于大革命后期推行“右”倾机会主义,形成系统的“二次革命论”,致使中国革命几乎遭受灭顶之灾。从此,他从中央政坛上最耀眼的位置上黯然消褪。其间,任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陈独秀都是中国革命的伟人。如果从1918年第一次见面算起,俩人之间有着20余年的交往,其思想主张先近后远,私人关系前亲后疏。本文试图以师生、同志、我友为题,作为俩人关系的基本特点,重点阐述俩人在中国革命理论上的长短得失。一、师生之间陈独秀长毛泽东14岁。毛泽东说:“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近代救亡图存的大潮,把两代人推到了一起。第一,新文化运动:毛泽东说,陈独秀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相似文献   

11.
<正>二陈交往缘于对社会主义问题的"研讨"问:陈独秀、陈炯明的交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答:在中国近代史上,二陈都是风云人物。两人早年的经历有不少相同之处,如受过传统文化影响,都当过秀才,也接受过新式教育,投身于反清革命,并热心于新文化运动。1920年1月初,广东军政府政务会议议决从广东"关余"拨款100万元,筹办西南大学。为邀集国内教育  相似文献   

12.
奚兆永 《学习论坛》2009,25(8):76-80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陈独秀在1915年提出来的,当时只是五四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口号,不能代表整个五四运动的精神.五四精神应该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开始了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吹捧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以及否定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革命火种。他一生跌宕起伏,人们对他毁誉不一。著名的陈独秀研究专家任建树说:“陈独秀一生的思想演变,不啻是一部近百年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缩写。他的革命经历大体上同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同步前进,并相互影响。纵观他的一生,两件大事应该大书特书:一是提倡科学与民主;二是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两件事已经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必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进入新时代创办的一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杂志。它发起新文化运动,倡导"赛先生"和"德先生",并在五四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2015年是《新青年》创刊100周年,本刊特约文史作者张家康先生撰文,追述《新青年》的历史轨迹,从一个侧面呈现其所影响的那个时代,以及陈独秀、胡适等《新青年》同人所掀起的思想与社会革命,为读者展现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文人风骨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戴安林 《湘潮》2013,(2):4-5
从五四运动到中共一大,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初步形成。在五四运动以前,陈独秀就已经认识到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罗斯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陈独秀力主使得中共在国共合作中获得一定的政治空间,但是又想保持自身对国民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1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2021年,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依托北大红楼旧址建成。北京大学红楼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神圣殿堂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1879—194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将。他的思想体系是庞杂的。本文想择其一个侧面——爱国主义作一简单剖析,并从这一角度探讨陈独秀发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改造国民性,是新文化运动初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的救国主张。陈独秀作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核心人物,对改造国民性问题有其独到见解,本文仅就此问题谈谈粗浅认识。一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改造国民性”主张,是有其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的。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而告失败,中国开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建立了中华革命党,以图重振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革命论"是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形成初期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陈独秀没有辩证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犯了机械唯物论的错误,这是"二次革命论"产生的真正根源。陈独秀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认为中国不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革命发动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后来又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